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英汉植物词汇隐喻的认知比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隐喻是语言中一种普遍的修辞方法,也是一种认知模式和一种思维方式。隐喻还包含了丰富而生动的文化内涵,不同的文化形成不同的隐喻现象。植物隐喻,指的是基于植物的某些特征与人或生命中其他事物的特征之间的相似性,通过认知和隐喻思维来将植物词汇意义映射到相关目标域上。由于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影响,英汉两个民族在植物隐喻中也有一定程度的认知对等或认知差异。本文从认知思维的角度对中英植物隐喻的异同进行了分析和比较。以加强对英汉两种语言认知模式和思维方式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促进中英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融合。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隐喻;植物词汇;对比分析
  1.引言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类的一种认知现象。近几十年来,随着隐喻研究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隐喻本质的理解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美国当代认知语言学家Lakoff和Johnson认为隐喻的本质就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解释某一类事物。是以一种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的认知现象,它根植于文化系统,体现在思维和语言层面。植物在大自然里随处可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与植物长期接触的过程中,人们发现植物的某些特征与人类的某些特征或生命中的其他事物有某些相似之处,因此隐喻思维将植物词汇的意义映射到其他物体的意义领域,实现两个不同概念域之间的意义转移,形成植物隐喻。本文尝试从认知思维的角度分析和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英汉植物词汇隐喻意义的异同,以加强对两种社会文化的理解,以促进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
  2.植物隐喻与认知
  隐喻的认知基础在于“相似”。这种相似性在人与宇宙万物之间建立起关联域,形成两个相互关联的概念域,一个称之为始源域( source domain)即喻体,另一个称之为目标域(target do-main)即本体。本体和喻体在形成关联之前是两个彼此独立存在的概念,包含着人们以前对该事物认知的概念经验。而当两者发生联动反应,相互产生关系时,就会激活人们日常观念的联想系统,而往往是更为熟悉的事物的特点和结构被映射到相对陌生的事物上。因此,隐喻可以帮助认识目标域(本体)的特点和结构,因而也就具有了认知的功能。
  英语和汉语中的大量植物词汇都有着丰富的隐喻意义。植物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的修辞方法,也是一种人类思维的认知方式,人们通过对熟悉的植物某些特性的了解来对人类本身以及其它事物进行比照和认知。汉语和英语中的植物隐喻存在着许多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来自不同文化的人类的认知对等和认知差异。一方面,人类生活在同一个自然世界中,在地理形态,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一定相似性。此外,人们的人体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也大致相似。而隐喻既然是一种认知现象就必然具有普遍性和相似性,因此英汉两种语言对一些植物有着一些类似的认知经验。另一方面,两个民族的文化,包括历史、文学、习俗、神话传说、思维方式、审美品位、生产方式等这些方面具有差异性,导致汉英两个不同民族在利用植物进行隐喻认知时,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理解和阐释,因此汉英的植物隐喻显示出普遍的差异性和各自文化的特殊性。通过对中英植物隐喻的比较分析,可以从中获取英汉植物隐喻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3.植物隐喻与映射
  3.1植物域映射人域的隐喻
  (1)从植物到人的外表和形态特征的映射。一些植物因其某些形态特征与人类的形貌或是行为具有相似之处,因而成为不同类型的人的代名词。从总体上看,汉语里面将植物映射到人身上的例子数量远远超过英语。而在这种隐喻映射关系下,英汉植物隐喻具有某些共性,比如用花来形容人物:中文用百合花来比喻纯洁的少女;黄花闺女是指未出嫁的少女;交際花(含轻蔑义)指的是活跃在社交场合的女子。英语中用lilies and roses来形容花容月貌,willowv形容身材苗条的。中文中则有“柳眉”“柳腰”、“杏眼”、“人面桃花”、“出水芙蓉”、“樱桃小嘴”、“指如葱根”、“桃花脸蛋柳条腰”等表达方式。
  (2)从植物到人的性格的映射。植物因其本身不同的生态习性而被赋予了不同的人格。比如梅花在严冬之中不畏严寒而开,预示着铮铮铁骨、不畏困境的坚韧性格;兰花色淡清香,给予人清新淡雅的印象,故有“空谷幽兰”一说,用来比喻品行高尚、生活雅致的人。类似的意象还有竹子、松柏等等。在英文中这样的例子有lily-livered用来形容胆怯的,Peppery有暴躁的、易怒的含义。橡树内层坚实,代表着坚毅可以信赖,“heart of oak”拥有橡树之心的人一定具有勇敢、忠诚的性格特质。
  (3)从植物到人的行为的映射,这类植物隐喻不同于由植物本身带有文化象征意义而形成的隐喻,它们大多需要在语境关照下才能体现其隐喻价值。比如汉语中的借花献佛:拿别人的东西做人情。白吃人家的萝卜还嫌辣:得了利益好处还找茬挑毛病。吃窝边草:喻损害周边人的利益。英语中的Know one's onions:对自己的工作很内行;Not let the grass grow under one's feet不虚度时;To take a leaf out of someone's book:以某人为榜样。
  (4)从植物到人的精神心理状态的映射。植物的形态、生长习性等特点往往可以映射到人的精神状态上来。这种映射关系大量地存在于英语中。比如常春藤(ivy)是常绿植物,表示青春
  活力等含义。古罗马人用豆子(bean)、燕麦(oat)作为饲料喂马,马吃完之后劲头大,力气足,full of heans,feel one's oats这些词组都代表精神充沛。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表达不良精神状态的隐喻,比如go bananas表示发疯、发怒,off one's nut表示精神错乱、神志失常。而在汉语中,近期热门网络用语“我柠檬了”,即“我酸了”,表示一种嫉妒的心理。
  3.2植物域映射物域的隐喻   植物特征不仅能投射到目标域“人”上,而且也能映射到事物上。具体来说,植物可以用来比喻抽象概念、事物形状、状态、时间、空间、植物产品以及颜色等。
  (l)从植物到抽象概念映射。英语中大量植物隐喻被用来比喻抽象概念。在这些英语植物隐喻中,有一部分只要弄清楚植物本身的隐喻意义,就可以用类推方式推断出相关隐喻性表达的意义。比如豆子(bean)表示“一丁点”,“not have a bean”表示身无分文;“not know beans”表示对事物一无所知。再比如稻草“straw”表示“无用,微不足道的事物”,“a straw bid”表示无用的竞标(没有财政经济支持的);“a man of straw”即一个无用的人。汉语中的“苍海一粟”。“粟”是五谷的一种,在这里喻物之微小。类似的例子还有“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七品芝麻官”等。
  (2)从植物到事物形状映射。植物形态的特点不仅可以投射到人类身上,而且更多地映射到具体事物上。在英汉语中,这组映射关系十分普遍。比如,Palm(棕榈树):手掌。Nut(核桃):螺母,螺帽。铁西瓜:地雷。梅花脚:狗脚爪。吃黑枣:吃子弹。
  在对比这一组映射所产生的英汉隐喻表达时,我们发现一些植物隐喻形成的相似点十分接近,说明英汉民族在思考植物喻体特征的提取角度上有一些共性。
  (3)从植物到事物状态的隐喻。植物所呈现的生长习性或正处于的生长阶段可以用来比喻事物产生或发展得阶段。同样这组映射关系也需要在语境关照下才能实现。在这组概念域的映射比较中,存在着英汉植物隐喻的含义对应,但其各自采取的喻体不同的情况。如“to grow like weeds”。再比如英文中用“roseall the way”(一路蔷薇)的表达来比喻事情进展一帆风顺,而在汉语中则用势如破竹形容事情节节顺利。
  3.隐喻意义的相似性
  由于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认知具有相似性,对某一植物普遍的认知使得隐喻也具有相似性。英汉植物隐喻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相似性,比如人类对花的普遍认知应该是美好的,所以在英汉语中通常以花来隐喻美女或美好的事物。如:在英文中lily百合花,是纯洁的象征,通常比喻纯洁的少女。而英语中也有用“as white as lily”表示“像百合花一样洁白”的说法。Rose(玫瑰)在中英中均喻指爱情、青春、美女。玫瑰花的花语就是“爱情”,在众多诗歌中玫瑰花也被用来喻指爱情。除了花,还有“树”在英汉语中也有相似的隐喻义。中西方人均视laurel(桂冠)为“胜利”和“辉煌成就”的象征。英语习语中有look to one's laurels(确保声誉),win one's laurels(赢得荣誉)等表达,在汉语中“蟾宫折桂”则喻指科举及第。
  4.隱喻意义的差异性
  4.1同一植物在英汉中的隐喻差异
  如前所述,不同的生活环境,文化背景、语言环境、认知和思维方式、民族的文化审美心理等造成了隐喻的差异性,而且某一事物的投射或映射是不完全的,即只有部分的来源或目标的特征或属性参加了构建隐喻的匹配或投射,每一种隐喻可能只是反映了它的某些方面特征。在英汉语中有很多植物名词字面意义一样,但其隐喻意义有的有相似之处,有的却有很大差别。比如柳树(willow),英语中的柳树有隐喻忧伤之义,莎士比亚的Othello中Desdemona就唱过柳树歌表达其内心无限的哀愁。而且这种哀伤是比较沉重的,一般是由死亡造成的,有“垂泪”之义,这是因为从前英国人戴柳枝编成的帽子表示哀思。如sing willow或wear the willow garland,指“痛失心上人”、“悲叹爱人之死”、“服丧”等。而汉语中的柳树则具有更丰富的隐喻义。柳树形态纤细柔美,到了春天,柳树还会飞絮,柔弱飘逸。汉语中柳树从来都是诗人吟诗作赋表意象的经典之物。以柳言美、以柳寄愁、以柳赠别、以柳喻情大有所在。人们用柳树来表示女子的外貌如柳眉、柳腰。用柳树来表达春天的美好,如“杨柳依依”,“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依依袅袅复青春,勾引春风无限情”。“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等等。因为“柳”和“留”谐音,柳树还有送别、留恋、感伤等含义。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赠来寄托离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隋代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人们用柳树寄忧愁之情,如“一丝杨柳千丝恨,三分春色二分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柳树还被引申为烟花雪月地,比如“柳巷花街”,“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而柳树因易生长,生命力旺盛古代戴柳枝还有前程发达之意,比如“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行”。而另一植物红豆在英汉语中的隐喻义也是截然不同。红豆又名相思子,传说是心有相思之苦的人,落泪树下,难以化解,最终凝结而成。因此在汉语中红豆象征相思和爱情。这是红豆意象的本义。红豆的形象,红艳艳,亮晶晶,红豆的性格,热烈,温润,玲珑,也确是爱情的绝妙象征。诗中“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之句已经具有中华文化底蕴的人们的普遍默契。“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在中国文学史上,红豆不仅寄托了男女之间的相思,还象征故国之思。而英文中的红豆(red bean)却使人会想起《圣经》中Essau为了一碗红豆汤(red bean stew)而出卖长子权的故事,成语“sell one'sbirth right for some red bean stew”表示“为了眼前的微小利益而出卖原则见利忘义”。同是红豆在英汉中的隐喻义大相径庭。
  4.2汉语和英语中独特的植物隐喻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因而在其文化背景下也产生了许多独特的植物隐喻。如松与柏,在汉语中人们常用松柏比喻坚贞高洁的情操信念。如前面提到的梅花与兰花,分别比喻人坚忍不拔的品格和淡泊名利的情操。竹子的特点是高耸挺拔,质地坚硬,中空有节,因此在汉语里具有坚定、正直的含义,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英语中也有一些独特的植物隐喻,其含义多源于《圣经》以及欧洲文化,特别是古希腊神话里的植物词,如olive branch(橄榄枝),圣经故事中曾用它作为大地复苏的标志,后来西方国家把它用作和平象征,hold out the olive branch(伸出橄榄枝)表示求和。英语中还有些独特的植物隐喻源于花语或蔬果类植物,For-get-me-not(勿忘草)比喻海枯石烂的爱。single pink(单瓣石竹)喻指纯洁的爱。Geranium(天竺葵)则喻指愚(stupidity)。“small potato”代表微不足道的人或物。Pumpkin(南瓜)在英文里可指“重要人物”、“大亨”。spinach(波菜)被喻成“钱”,因为波菜和美元纸币背面都是嫩绿的。wheat(小麦)指朴实的乡下人。peanut(花生)指个子矮小、缺乏存在感的人。
  5.结论
  植物隐喻是把对植物的认识和理解映射和等同到人或物中,这种映射应该是意义、语境和信息等方面的投射和等同。被等同的往往是基于文化的经验、感受或情感等。是一种言者无需点明,听者不必追寻,意在言外的认知和思维。通过以上英汉植物隐喻异同所做的对比分折,我们可以发现英漢植物隐喻在认知上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隐喻是人类基本的认知现象,是储存、传承和发展文化的载体,隐喻的产生受文化,自然环境和思维方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的文化孕育着不同的隐喻。因此对于隐喻的理解,不能脱离其所处的历史文化环境。通过学习植物隐喻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的文化内涵,也能够促进语言教学指导与跨文化交际。了解并掌握汉英文化中常见植物词汇隐喻认知的异同,对于提高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英汉文化的相互交流且消除沟通障碍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Lakoff G, Johnson M. 1980. 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 and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廖光荣.2002.英汉文化植物词对比[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4):5-9.
  [3]卢卫中.2003.人体隐喻化的认知特点[J].外语教学(6):23-28.
  [4]束定芳.2000.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5]王守元,刘振前.2003.隐喻与文化教学[J].外语教学(1):48-52.
  [6]杨元刚,张安德.2002.英汉植物词文化联想意义对比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4):74-8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49289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