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文化内涵词的翻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文化内涵词是政府公报翻译中遇到的一类比较特殊的词语。鉴于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文化内涵词的处理妥当与否便成了政府公报翻译中的难点和重点。本文以近几年来某市的政府公报目录翻译实践为例,分析了政府公报中的文化内涵词用词特点和翻译难点,提出了相应的翻译技巧和方法,从而为类似的文本翻译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政府公报 文化内涵词 汉英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2-0087-04
  一、概述
  政府公报是提高社会治理专业化和法制化的重要手段,也是在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交往中,实现“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的重要途径。公报代表各级政府登载法令、方针、政策、宣言、声明、人事任免等各类政府文件为主要内容,传递我国社会治理的重要信息,公报内容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所涉及的许多内容为表现中国当代文化特色的词汇,为此,这一类文化内涵词的翻译得当与否至关重要。由于中西方之间在社会、历史、地理和价值观上的文化差异,所以如何在翻译政府公报中文化内涵词时,忠实于原文,宣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社会治理特色,精准地向目标读者传递出正确的信息以便于他们理解,成为译者需要面对的一个挑战。
  文化内涵词作为一个国家特定文化的载体,对其恰如其分的翻译能使外国读者了解我国的文化建设成就,在对文化内涵词的翻译实践中,通过分析政府公报的用词特点和文化内涵词的用词特点,分别采用了直译、直译加注和意译的翻译技巧,以期望达到既反映出中国新时代社会主义制度的特色,又忠实准确地传达中国在社会治理中的政策和方针,达到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目的,促进中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全球社会治理的和谐发展,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打造。
  二、文化内涵词
  (一)定义
  什么是文化内涵词?这一概念素来有争议,不同的学者作出了不同的解释。文化内涵词亦称文化负载词,有学者认为,文化内涵词“是在特定文化范围内的词,是民族文化在语言词汇中直接或者间接的反映”(胡文仲1999:64),也有学者认为,文化内涵词是“标志着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词组或习语,这些词汇反映了特定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渐积累产生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独特的活动方式”(廖七一,2000),还有学者认为文化内涵词就是“词汇空缺,即源语词汇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在译语中没有对应语”(包惠南,包昂,2004:10)。比如,在我们中国文化中特有的“龙”,早在马可波罗时代,欧洲人会将它误认为是其传说中的独角兽,也被称为“麒麟”,事实上,这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中国的“龙”不是欧洲人眼中的“long”,“麒麟”也并不是独角兽。
  英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Mona Baker在她的《换言之:翻译教程》一书中谈到:文化内涵词是指原文本中存在而在目标语文化中完全不存在的概念,这些概念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并且与社会制度、宗教信仰、民俗风情、饮食习惯等都有一定的关联(Baker, 2000)。文化内涵词广泛见诸于各类体裁的文章中,在文学作品、旅游手册、广告宣传等文章中都不乏见到各式各样的文化内涵词,在政治文件中也大量存在。
  (二)文化内涵词的特点
  文化内涵词最能体现出一个民族中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个性。它既是语言交流过程中的媒介,也是载体。根据定义,我们知道文化内涵词必然是带有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它可以体现一个民族的生态、地理、历史和风俗、饮食习惯,在原语国家中存在的概念可能在目标语国家中并不存在,比如我们熟悉的“饺子”,将其译为dumpling其实并不十分准确,国外的dumpling也有可能是我们熟悉的馄饨,或者是另一种特有的食品,不了解中西方的饮食文化差异,文化内涵词的翻译也会把握不准。
  文化内涵词的种类繁多,可以是四字成语也可以是习语,甚至是人们的口头语,无论是以哪种形式存在,都必然涉及特定的文化涵义,为此需要在翻译时能把这层意义融合进去,才能真正达到“文化”走出去的目的。
  (三)政府公报的用词特点
  政府公报是中国政府向外界公布其所做的工作总结和工作部署,总结的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成就,部署的是针对中国国情的政策方针和基本国策。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政策和方针也会随之调整,因此,会不断出现不少带有中国特色的新词,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十三五计划”“三去一降一补”等特色词汇。
  同时,作为中国政府官方文件,政府公报在用词方面必然秉承严谨、规范、逻辑性强的原则,无华丽的辞藻加以修饰,词汇简单但具有代表性,也体现了政府的务实之风;用词重复单一,有时在一句话里面会重复使用同一个动词,比如“加强”“建设”“提高”等。总而言之,政府公报的用词代表着中国的特色,宣扬的是中国的国情政策和方针,严密谨慎。
  (四)政府公报中文化内涵词的特点分析
  政府公报包含着许多带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内涵词,体现在针对经济、政治、文化和人民生活等各个领域所作出的各项方针政策文本中。产生于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的社会背景以及地域特色中,用来描绘中国国情和发展情况以及对一些具体政策的解释。但这些文化内涵词又是极其精炼而具有概括性的,比如体现着我国独特历史文化的词语“坝区移民”“山长制”“标准地”等,又如代表着中国现实社会背景的诸多词汇,如“七大短板”“生态修复”“绿色发展”等,还有代表着中国特色的地域词汇“三峡”“长江经济带”等,许多时候,这些文化内涵词是四字词语,比如“基层工作”“小康建设”“诚信建设”等,有时也会是非常通俗易懂的具有生活气息的词汇,如“百佳农民”“慈善一日捐”等。总之,政府公报中的文化内涵词无不体现着属于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意义。
  三、 政府公报文化內涵词的翻译难点与技巧   (一)翻譯难点
  由于政府公报是代表各级政府的政策性文件和规定的发布,地域的差异和社会治理的内容变化多样,包含诸多与时俱进的词汇,这些词汇具备很浓厚的文化特色,比如“十三五”“光伏扶贫”“厕所革命”等,反映出中国社会治理的模式与他国相比所独具的特点和魅力。在翻译的过程中,很难在译语文化中找到完全对应的词汇,这在无形中加大了翻译的难度。这些代表着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生态环境、社会文化和地域特色的文化内涵词,给中西方之间造成大量的词义空缺,这种空缺给翻译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如何精准而又忠实地再现源语文化,达到外宣的目的,促进中西方的交流,成为译员在翻译中的最大难题。
  (二)翻译技巧
  1.直译法
  直译就是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既可保留原语的语言内容,达到忠实的效果,又可以保留原语的形式,做到形神兼备。针对政府公报中带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内涵词的处理,笔者认为如果此类文化内涵词已经在国外广为流传,直译法便是再现中国语言特色和魅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例1:宜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宜昌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十大战略性举措分工方案的通知
  Circular of Yichang Municipal People’s Government on Printing and Distributing the Work-division Scheme of Ten Strategic Measures for the Green Development of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in Yichang City
  这里将“绿色发展”一词直译为“Green development”。党的十八大以来,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作为新时代“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的“绿色发展”,着重解决的是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而这也是当今社会中国乃至全球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在国外,已经有了很多与“绿色”相关的词如:“green energy”“green economy”和“green food”,因此,直译为“Green development”,是能为外国人所接受和理解的,这样既能保留中文的语言特色,也能彰显中国的特色方针,同时精准地传递原语信息。
  “长江经济带”也直译为“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祖国国力的日益强盛,“长江经济带”也成为国内外耳熟能详的词汇,因此,直译为“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既能准确而又忠实地传递原语信息,又能彰显中国特色。
  例2: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十三五”时期全市少数民族事业发展的意见
  Opinions of the General Office of Yichang Municipal People's Government on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Minorities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
  “少数民族”是指多民族国家中除主体民族以外的民族。在中国,除主体民族汉族以外的民族均为少数民族,我们将其直译为“National Minorities”,既符合中国独一无二的民族特色,也能准确传递这个词的内涵词义,为外国人所理解,达到了忠实的原则。
  2.直译加注法
  由于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和思维方式的不同,有时,只使用直译的翻译方法恐怕不能让目标语读者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这时便需要使用直译加注的方法弥补中西之间的文化空缺,通过这种翻译技巧,目标语读者能够更容易理解原语的信息,同时也保留了原语的语言风格和魅力。政府公报中常常会出现带有地域特色的方针,所以在翻译这类文化内涵词时,就需要译者加注这些词的文化内涵。
  例3: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城区补好城市建设管理“七大短板”工作方案的通知
  Circular of the General Office of Yichang Municipal People's Government on Printing and Distributing the Work Plan for Fixing the Seven Weak Links in Urban Construction Administration.
  其中“七大短板”一词是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方针的词汇,如果单纯直译为“Seven Weak Links”,恐怕目标语读者还不能完全理解这其中的文化内涵,事实上,这是当地政府为补好城市建设管理所需执行的七条方针,所以在翻译时,可以通过附注的方式,将这七条方针一一补全,可补译为“Seven Weak Links(are the seven measures of urban construction in the aspect of urban space, surroundings, market operation order, environment, traffic, city image and ecology),既可以让目标读者了解中国政治特色内涵词的文化意义,又能达到外宣的目的。
  例4: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厕所革命”总体实施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
  Circular of the General Office of Yichang Municipal People's Government on Printing and Distributing the Overall Implementation Plan for “the Toilet Revolution” in Yichang City(2018-2020).   这里所说的“厕所革命”一词是典型的带有地方政策特色的政治词汇,实际上,这是宜昌市政府进行的一项“民生工程”,提高厕所的质量,开展文明如厕行动,做到建设与治理相统一,提高各类厕所的可持续治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如果直译为“the Toilet Revolution”,只是译出了这个词的字面意义,并没有传达这个词真正要表达的文化内涵,目标读者必然理解不了,所以加注出这个词的文化内涵,补译为The toilet revolution is a livelihood project that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toilets and advocates for civilized toilets.这样目标读者才能更易理解这个词所传递的中国的特色方针,同时也向目标读者传递了中国特色的词汇,了解当今中国政府社会治理的具体措施和任务内涵。
  3.意译
  意译是指根据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不作逐字逐句的翻译,适合在原语与译语体现文化差异明显的情况下使用。意译强调的是译语文化体系和原语文化体系的相对独立性。对于政治性文本,在外宣的过程中,必须精准无误地传达原文的内容,不能由于文化差异译出令人啼笑皆非的译文,大量的实例说明,意译的使用体现出不同语言民族在生态文化、语言文化、宗教文化、物质文化和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差异性。意译更能够体现出本民族的语言特征。
  例5: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的通知
  Circular of the General Office of Yichang Municipal People’s Government on Printing and Distributing the 13th Five-Year Plan of Deepening the Medical and Health Care System Reform in Yichang City
  “十三五”译为“the 13th Five-Year Plan”,这个词是典型的带有中国时代特色的词汇,反应了中国的国情,而对于不了解中国国情的目标读者来说,这个词是很难理解清楚的,实际上,“十三五”是中国自1953年颁布第一个五年规划开始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应将这个词本身的文化内涵传达给目标读者,便于目标读者理解其意义,也忠实准确地传达了原语的内涵,达到了政治外宣文本的意义。
  例6:宜昌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
  Implementation Opinions of Yichang Municipal People’s Government on Encouraging the Nongovernmental Sectors to Run Schools for the Sound Development of Non-state Education
  其中“社会力量”一词,很多读者看到这个词就会直接将其译为“social force”,如果单从直译的角度来看,译文的确没有任何问题,但本篇政府公报里的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是指在政府教育部门许可的情况下,为减少政府负担,促进教育发展,集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开办学校的教育推广方式。所以在翻译的时候,一定要把这个词的文化内涵呈现给目标读者,便于他们理解,意译为“Nongovernmental Sectors”既可以有效传达这个词所代表的文化内涵,同时又可以促进中西方的文化交流。
  四、结语
  由于中西方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为此在翻译实践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尤其是在文化内涵词的处理上。翻译的目的首先需要考虑尽可能地呈现出该类词汇的文化的内涵,便于目标读者能够真正理解这些词汇所蕴藏的信息。政府公报作为政策性很强的政治文本,在外宣的过程中,译文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读者的理解,影响他们对中国改革开放的态度和行动。作为翻译专业人员,需要采取灵活的翻译技巧和方法,做到忠实精准地传播我国的国情,易于目标读者接受和理解我国的文化和政策,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实现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参考文献:
  [1]Baker, M. In Other Words: A Course Book on Translation[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2]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3]包惠南,包昂.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4.
  [4]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5]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6]孙致礼.中国文学的翻译——从归化趋向异化[J].中国翻译,2005.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window for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o understand the social management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he government gazette has gradually attracted widespread attention, so the quality of its English translation has becoming particularly important. Cultural-loaded words are a prominent phenomenon i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government gazette. In view of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the proper translation of cultural-loaded words has become a difficult and crucial point in the translation of government gazette. This paper takes the translation practice of the government gazette catalogue of a city in recent years as an example,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ltural-loaded words in the government gazette and the difficulties of the translation,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translation techniques and methods, so as to serve as a reference for the translation of similar texts.
  Key words: Government Gazette Cultural-loaded Words C-ETranslation
  責任编辑:孙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49427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