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实用主义思想对中西方教育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中西方很多国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为了更好地研究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中西方教育的影响,运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分析中西方的教育现状和教育问题,以促进中西方教育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约翰·杜威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教育进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3-0143-02
  杜威是20世紀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和实用主义哲学家。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中西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实用主义思想关注人在社会中的生存与发展,强调人们在生活中应该如何处理好自己与社会、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中国教育家陶行知师从杜威,在结合我国教育国情的前提下,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改变了教育与生活相脱离的现状。陶行知主张教育应该与实践相结合,真正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获得知识。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提出了“活教育”的思想,主张儿童要亲近大自然,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不断汲取知识。并且提出了儿童活动单元体系——儿童文学活动、儿童科学活动、儿童艺术活动、儿童社会活动、儿童健康活动,从德、智、体、美不同方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一、实用主义思想对西方教育的影响
  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主要包括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持续不断地改造。其中,提出了著名的三大原则,即“儿童中心主义”“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
  1.浅析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杜威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以本能为核心的情绪、冲动、智慧等天生机能不断生长和发展的过程,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这种本能的生长。因此,杜威提出了“儿童中心主义”的教育原则。杜威强烈地批判传统教育,认为传统教育忽视儿童的本能与天性,强迫儿童学习成人的经验,置儿童于被动地位,使教育成为了一种“外来的压力”。因此,杜威明确地提出了要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主张。教育即生活。杜威认为,学校首先要与儿童自己的生活相结合,要满足儿童的需要和兴趣。其次,学校生活应该与社会生活相联系。因此,杜威明确提出了“学习即社会”的教育原则,要把学校当成一个小型的社会,从而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教育即经验持续不断的改造。经验是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和实用主义教育体系的核心。杜威认为经验是世界的基础,自然依据经验而存在。杜威给教育下了一个专门的定义: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或改组。他把教育视为从已知经验到未知经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是教给儿童既有的知识技能,而是让儿童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增加经验。因此,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的教育原则。他认为,这是教学的中心原则。
  2.对西方国家教育实践的影响
  (1)对教学组织形式的影响。在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下,西方国家出现了一系列新型的教育组织形式,例如,道尔顿制、文纳特卡制等。其中,最著名的是进步主义教学家帕克赫斯特提出的道尔顿制。道尔顿制是针对班级授课制的弊病而提出的一种个别教学制度。道尔顿制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废除课堂教学、课程表和年级制,采用“合同式”学习。第二,将教室改为作业室或者实验室。第三,采用表格法来研究学生的学习进度。道尔顿制的两个基本原则是自由和合作,即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进度来安排学习,强调师生之间的自由和合作。这一教学组织形式大大地增加了学生的自由活动时间,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但是,这一教学组织形式过于强调个体差异。因此,对于教师的要求很高。
  (2)对课程改革的影响。在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下,西方很多国家开始重视科学教育,培养科技人才。不再以通识课程和知识技能类课程为主。课程体系也开始融入了经验课程、兴趣课程等。例如,园艺类课程、手工课程。这类课程,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而且将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改变了以知识为主导的学科课程形式。
  (3)对教育方法的影响。克伯屈是杜威的学生,克伯屈秉承了杜威的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并创新了教育方法。他提出了促进儿童个性发展的设计教学法。他将设计教学法定义为在社会环境中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其内容主要包括:第一,取消分科教学和教科书,将设计教学法分为四种类型:生产者的设计、消费者的设计、问题的设计和练习的设计。第二,将设计教学法分为四个步骤:决定目的、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和评价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他强调教师的指导和决定作用,但实际是以学生为主。设计教学法充分发挥了儿童的积极主动性,力求使教学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以提高学习效率。加强了教学与儿童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了儿童的合作精神。
  总而言之,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于西方教育的进程的推动是有目共睹的。一些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只有结合社会对人才的基本需求,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目标、提高教育主体的素质,转变教育主体的观念,运用科学的教学理论,才能更好地进行人才培养,建立科学的符合国情的教育体系,才能促进教育更加完善。
  二、实用主义思想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五四运动时期就传入了中国。后来,杜威又来华访学,做了许多和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相关的演讲。中国教育家陶行知师从杜威,在结合我国教育国情的前提下,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加快了实用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因此,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促进了中国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推动中国教育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转变。
  1.在教育理论上的影响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传入中国后,中国教育家陶行知深受影响,提出了符合国情的“生活教育理论”。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它集中反映了陶行知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方面的主张,深刻地反映了陶行知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时代需要的教育理论上的努力。生活教育理论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1946年陶行知把生活教育的方针总结为:民主的、大众的、科学的、创造的。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上是一种大众的教育、为人民服务的教育理论。   陈鹤琴也秉承了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他提出了“活教育”的思想。陈鹤琴反对将传统的书本当作唯一的教学材料,他认为大自然和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所谓“活教材”就是直接取自大自然、大社会的书,即让儿童在与大自然和大社会接触过程中获取知识。陈鹤琴认为要打破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体系,采取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活动单元体系,即儿童健康活动、儿童社会活动、儿童自然活动、儿童文学活动和儿童艺术活动。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是一种有吸收、有创新、有改造的创新思想,它吸取了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也考虑到了中国的时代背景和国情。对中国现代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2.在教育实践上的影响
  (1)对中国新学制的影响。1922年新学制即“壬戌学制”。新学制直接参考美国,它的颁布,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新学制以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为依据,采用“六三三”分段标准,将学制划分为三段。从纵向看,小学为六年,初高中各为三年。从横向看,又开设师范教育和专业教育两个系统。新学制第一次按照我国学龄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来划分教育阶段,同时缩短了小学教育的年限,最明显的特点是兼顾升学和就业,使学生既能够准备升学,同时又能够准备就业。因此,推动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相结合,促进了我国工商业的发展。“壬戌学制”既考虑了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对教育的需求,又适应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教育规律,从而成为了我国近代以来最主要也最稳定的学制模式。
  (2)对中国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影响。在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中国的课程改革体制更加完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主张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学校课程不再以学科类课程为主,而是增加了一系列综合实践课程,比如,劳动课、社会实践课程等。这类课程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更有利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地获得经验,提高自己的动手创造能力。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打破了课程的单一化、学科本位化,密切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过去的教学主要以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为主。因此,学生成为了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过去教学模式主要是应试教育,即学生只会为了考试而学习,考试取得高分是学生的最终目标。在这样的教学模式影响下,很多学生没有任何适应社会的能力,在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中国的教学模式也发生了改变。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再是传统的授受关系,而是民主平等、共建共享的关系。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而不是培养学生成为只会考试的工具。这一教学目标非常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从德智体美等方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3)对中国教学组织形式的影响。中国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班级授课制以班级为单位、以教学为主导,教师单方面向学生传授知识。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教师最大限度地将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但是,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也导致了学生的自由空间很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在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出现了一系列新型的教育组织形式,例如,分组教学、个别教学和小班化教学等。这些教育组织形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对学生因材施教,不再是将书本知识原封不动地传授给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的影响下,师生之间应该是民主平等的,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辅助作用,给学生充足的空间,对学生实施启发式教育。
  总之,在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中国的教育不断科学化、民主化和系统化。在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不断地推动中国教育的现代化进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传统教育的模式,促进了中国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邱中玉.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与素质教育[J].内蒙古教育,2000(1):41-42.
  [2]付文超.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的影响[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2(10):112-113.
  [3]郭法奇.探究与创新:杜威教育思想的精髓[J].比较教育研究,2004(3):12-16.
  责任编辑:刘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054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