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海昏侯墓出土玉舞人看刘贺的崇巫思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明

  摘 要:南昌海昏侯墓出土大量文物,其中出土的玉器也引人關注,共出土500多件玉器。精美的玉器种类繁多,包括神鸟玉印、玉串饰、玉剑饰、玉环、玉璧等。值得一提的是,随葬玉器中玉舞人挂饰精雕细琢,身形婀娜,举止娴静端庄,既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又富有内涵,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思潮,对研究刘贺崇巫思想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刘贺;玉舞人;辟邪
  在西汉中期发生的激烈政局变动中,刘贺以诸侯王身份入乘大统,因不能妥善地处理与大臣之间的关系,加速了跌落皇权的速度,仅在位27日。纵观刘贺,既不能审时度势,又缺乏处理复杂政治局面的能力,外加霍光弄权,根深蒂固,虽有心养晦,却操之过急,反而促使霍光迅速采取行动,加速了被废黜的过程。从刘贺进尊为帝,到被废黜的过程中,玉舞人的象征意义折射出刘贺的思想意识。
  1 海昏侯墓出土玉舞人形制
  古人爱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玉有五德:仁、义、礼、志、信。润泽以温,是为仁;理自外,可以知中,是谓义;垂而坠不飞扬,是谓礼;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是谓智;质地明晰,是谓信。玉器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开始成为一种社会支配策略的实施道具,成为某种意识形态的记录载体和传播媒介。玉舞人更是首选精品。玉舞人以玉为材质,通透柔美,观赏性强,便于携带,为贵族所钟爱。汉代诸侯王公墓多见玉舞人随葬品,如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广州南越王墓、汉宣帝杜陵陵区等。这些玉舞人虽造型各异,却精致美妙。海昏侯墓出土的一枚战国时期的玉舞人更是引人注目。此玉舞人为一块白玉玉佩,因年代久远,玉舞人受水土沁蚀,表面呈淡黄色,长袖末梢有红色斑块。玉舞人高约90毫米,宽约30毫米,厚约4毫米。两面抛光,温润细腻,工艺精湛。玉舞人呈直立状,微蹲翘臀,左手舞袖于头顶之上,右手手心向内横收腹前。身着曲裙,收腰紧窄,长裙拖地,行不露足。裙装线条呈反S形单阴线刻画,流畅柔和,衣袂线条呈阶梯弧纹,显示出起舞时的褶皱之美。玉舞人扇形发髻盘于额头之上,两鬓盛鬋垂于肩。神态娴静,端庄有致。此玉舞人玉佩的上、下方各出有一个半圆穿孔,专供系佩。
  2 玉舞人折射出的刘贺韬光养晦思想
  玉舞人以舞女的形象作为佩饰之物,一则为佳人婀娜,具有很强的观赏性;二则游于嬉戏,亦指韬光养晦。
  昌邑之地在江西省永修县,相距汉都甚远,方国之内无以为惧。公元前74年,昭帝暴病而死,然其膝下无子,以霍光为首的大臣基于自己的目的迎回昌邑王刘贺,以之为帝。刘贺能够坐登大宝的先决条件即是昭帝无子,帝位空悬。此时独掌朝局的霍光首要任务就是寻求一个合法继承人。今昭帝无子而薨,依法制应由广陵王继位,而霍光却尚有疑虑。究其原因,霍光忌惮正值壮年的刘胥,担心其即位后不易掌控,而刘贺年少,朝廷无人,便于挟制。因此,刘贺成了霍光欲玩权朝堂、控制天下的泥菩萨。霍光选定刘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认为他胸无大志、不好书术、乐逸游,也因此刘贺所要扮演的角色是一个无知无畏的傀儡。玉舞人在当时也有舞乐的含义。河南永城保安西汉早期墓出土过一块双人连体玉舞人,此玉舞人呈双人起舞状,说明玉舞人所代表的是汉代流行的舞艺形象,如在山东、河南、江苏、四川出土的画像石上常常能看到双人对舞的画面。舞女身着长裙,芊芊细腰,长袖善舞,摇曳生姿。两侧乐者伴奏,歌者献唱,一番歌舞升平之象。西汉中期以后的玉舞人一般都作单人独舞的形象。刘贺收藏此战国时期的玉舞人是一种追求舞乐的物质寄托,把玩玉舞人也代表一种疏于朝政、醉心于歌舞声乐的意思。刘贺对政事不听不闻,唯图逸乐;对于逆耳忠言不躁不怒。因为表面的胸无大志,刘贺方能受玺持节。
  3 玉舞人被赋予的辟邪思想
  玉舞人以其灵动美好的外观被王公贵族当作装饰品。但在大一统政治局面下,升仙思想弥漫的汉代,玉舞人被赋予了趋利避害的功效,有辟邪之用。
  人云刘贺即真之后,淫戏无度,左侧谗人众多,可也不乏忠义之人。若刘贺真如《汉书》载在27天内做出1127件不合体制之事,何以霍光秉政任由刘贺持节诏各处征调而不节制,从侧面说明说刘贺在位时吏治暗昧、蹂躏民生是强加的政治手段,不过是为了师出有名地废黜刘贺。而刘贺虽有心韬光养晦,但是定力不深,夺权之事显得有些心急。刘贺明目张胆地启用旧人,培植亲信,可哪知,霍光毕竟经营朝廷多年,朝廷亲信众多,引起霍光的警觉,加速了废黯刘贺的过程。对于刘贺废立之事,群臣皆惊愕不已,然而霍光以其绝对的军事压力迫使众臣唯命是听。直至被逐出皇宫,刘贺梦断神伤,一切皆渺茫。
  刘贺跌落皇权,自是担忧自家性命,在刘贺被废迁回旧地后,汉宣帝在元康二年(前64)派使者赐给山阳太守张敞一道密诏,让其监视刘贺。汉宣帝何故还要去监视一个已经罢黜了的昏庸皇帝呢?这从侧面说明了刘贺并不昏庸,而是有些思想的人,所以宣帝才会对他有所忌惮。而刘贺也每天处于惶恐之中,性命堪忧,于是乎,刘贺两耳不闻政事,终日寄情于器物之上,祈求神灵庇佑。玉石是具有祛邪避凶的灵石,此时玉舞人也成为了庇护之物。
  刘贺皇权跌落,在汉代人眼里认为是邪祟缠身,而汉代人认为玉舞人与原始宗教的巫术有关,可以起到驱邪作用,用以安抚死者的灵魂。自新石器时代以来,中国古代先民便开始定居生活,农业活动成为必不可少的生存之道,人们虽勤于耕种养殖,但还得靠天吃饭,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久旱无雨和水灾之患都足以引起人们的生存危机和恐慌感。因此,祭天理所当然就成为当时人们生活当中的大事。据《周礼》中“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的记载,玉器成为祭祀法器。上古时期造字,“玉”“王”同字。“玉”字三横一竖,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则是贯通天地人者,通三界,窥时运。刘贺墓中以此玉舞人作为陪葬品之一即是作此种意图。在这里,玉舞人是作为通天的法器,信仰原始宗教的先民通常是以通天法器来祭祀他们想象中的神祇,以达到被祭祀者和祭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一件法器来充当两者之间的介质。有研究者认为正是由于白玉在西汉中后期被赋予的这种神秘的功能,白玉才在当时受到人们的热切追求。寻婧元通过全面梳理汉代大型圆雕动物玉器,并对造型、纹饰、工艺进行详细分析,结合出土环境和文献记载,认为渭陵陵庙遗址出土的圆雕动物玉器可能是专门制作的在以舞乐降神的祭祀仪式中承担招祥引瑞功能的灵物。
  4 结语
  综上所述,刘贺在被赶下皇位远封海昏后处境艰难,身处南方偏远湿热之地,这对一个从小就在舒适的环境中过着锦衣玉食的天潢贵胄而言,在生理上就是一个重大的打击。更重要的是,在政治上更是如履薄冰,在封地中随时处在朝廷的严密监视之下,在后来更是被告发心怀异志,图谋“王豫章”“请逮捕”。汉宣帝虽然最终只是对其“削户三千”作为惩戒,但对于刘贺而言其内心一定是既愤慨又恐惧。面对这种无法改变的严峻现实,在当时巫风盛行的社会背景之下,刘贺于是转向鬼神世界追求精神上的慰藉,佩戴被赋予神秘力量的玉舞人,以此来祈福避祸。在当时“事死如事生”的墓葬观念下,刘贺死后把玉舞人作为陪葬品也是希望此玉舞人在另一个世界继续发挥避灾求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樊文杰,张杰.南昌汉代海昏侯国刘贺墓出土玉舞人年代考[J].南方文物,2018(2).
  [2]王倩.两汉时期出土的玉舞人[J].美成在久,2018(1).
  [3]蔡庆良,赵文杰,杨军.日暖生烟——海昏侯墓出土玉器鉴赏[J].收藏家,2018(3).
  [4]寻靖元.招祥引瑞:汉代大型圆雕动物玉器的功能与象征意义[J].美成在久,2017(6)
  [5]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厦门大学历史系.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玉器[J].文物,2018(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132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