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通道侗族传统村落景观特征与文化传承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郭绯绯 李琼

  摘 要:以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28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结合艺术设计学和环境美学等知识,深入分析通道侗族传统村落的景观特征及其特色,探讨传统村落景观保护与文化传承的问题,让传统村落资源在保护与开发利用中能延续其地域差异和民族特色,为同类型村落的保护发展提供参考,同时对推动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通道侗族;传统村落;景观特征
  传统村落是中国五千年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是农村特色最直观的体现,凝聚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艺术、礼俗和科学等精粹。这些形态各异、风情各具、历史悠久的村落遗产是老祖先留下的十分宝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失而不可复得。国家2012年开展了第一次传统村落调查,陆续公布了五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名单,现有6000多个传统村落被确定为保护对象。这些传统村落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景观特征和景观文化是传统村落风貌特征、历史文化、人文生活等方面的直接反映,体现了传统村落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所以对传统村落景观特征与文化传承的研究,以及传统村落景观的地方性特征与景观现代化之間的关系探讨很有必要。
  1 通道侗族自治县传统村落的地域分布
  通道侗族自治县历史文化悠久,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孕育了许多风格独特的传统村落。截至2019年9月,通道县先后有28个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其中坦平乡入选6个传统村落,溪口镇入选4个传统村落,县溪镇和播阳镇分别入选3个传统村落,黄土乡、陇城镇和牙屯堡分别入选2个传统村落,双江镇、锅冲乡、甘溪乡、万佛山镇、大高坪苗族乡和独坡镇分别入选1个传统村落。
  从通道县宏观地貌来看,传统村落主要是沿着坦平乡、黄土乡、甘溪乡等一带分布,以皇都侗族文化村为中心,形成了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的百里侗文化长廊。从村落民族属性来看,主要以侗族式传统村落为主。
  2 通道侗族自治县传统村落的景观特征
  2.1 环境特征
  通道侗族自治县地处湖南省西南部、怀化市最南端,境内群山遍布,山地占总面积的78%,并且地势起伏大,地形较为复杂。因此,该地区拥有十分丰富的森林资源、水资源和矿藏资源等。全县林地较多,木材积蓄量大,用材多以杉木、松木为主,还有棒木、檀木、楠竹等。该地区特产资源也十分富足,名优特产享有盛名,多产箭竹,山腰为天然次生林,多阔叶树种。通道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非常明显。上半年受夏季风控制,雨水充沛,气候温暖湿润,下半年受冬季风控制,降水较少,气候较寒冷干燥。
  2.2 布局特征
  通道侗族自治县传统村落的空间布局灵活多样,不拘形式。在不同自然环境下会呈现多种形式的空间形式。总的来说,村落选址以依山傍水、聚族而居为基本原则,一般都建于溪河旁、田坝中或山脚下,整体布局合理。按地理位置来分,侗族村落布局形式大致可分为平坝型、山脊型和山麓型三种。
  平坝型是指建在坝子上的村落。坝子地势平坦,故当地人会选择在平坦的坝子上聚居。
  山脊型是指坐落于高山脊梁处的村落。此类型的村落按照山势高低,从上而下呈梯形展开建筑建造。因地势高,通风采光条件较好,有着非常好的居住舒适度,也便于当地居民开展劳作生产等活动。
  山麓型是指依山傍水设立于山脚的村落。此类型的村落不受地势的影响,建筑建造较为密集,规模比山脊型村落要大。
  2.3 建筑特征
  通道县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加上侗族祖先流传下来的生活生产方式,以及侗族人民深受人与社会和谐共处的思想影响,造就了类型丰富、造型别具一格、具有独特美学的侗族传统建筑。
  2.3.1 公共建筑
  通道地区的公共建筑主要有鼓楼、风雨桥、寨门、萨岁坛、凉亭等。这些公共建筑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榫卯衔接,不使用一钉一铆,这是侗族祖先智慧的结晶,充分体现了侗族建筑独有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是艺术中的宝贵珍品。在建筑材料方面,主要以杉木为主,土、石、竹等材料为辅。在建筑装饰方面,通常会在鼓楼每层封檐板上绘各式各样的花卉、鸟虫图案,在翘角上会塑禽兽等泥塑像,寓意着吉祥和幸福。
  2.3.2 民居建筑
  通道地区的民居建筑是典型的南方干栏式建筑,多为外廊式三层建筑。第一层用作堆放杂物、饲养牲畜等。第二层用于接待与劳作,中间设有火塘(供家人取暖、做饭),火塘两侧为卧室。第三层设有卧室,前半部分悬空外伸1米左右,设外柱悬挂,有栏杆装饰,形成吊脚。侗族的民居建筑也十分注重装饰和工艺,在民居的门窗、挑檐下部的斜撑会有精美的木雕作装饰。民居整体色调素雅、朴素大方。
  2.4 文化特征
  通道县是湖南最早成立的侗族自治县,其中以侗族占比最大,还包括苗族、瑶族等13个民族,是我国主要的侗族聚居地。受到独特的自然环境的影响,勤劳、智慧的侗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文化体系——侗族文化,主要集中在音乐、戏剧、建筑、服饰、语言等方面。侗族的文化艺术丰富多彩,传统节日包括侗年、吃新节、祭牛神节等。侗族的宗教信仰多为自然崇拜和多神信仰。其他如侗族大歌、芦笙舞、侗锦、侗帕、侗带及制作技艺等,都反映了侗族传统村落文化的独特风情。
  3 通道侗族传统村落景观保护与文化传承策略
  3.1 挖掘村落景观要素,重构特色乡村景观风貌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经济提升,与此同时,不可避免地使传统村落发生了一些改变。现代化进程让当地居民在改造和新建民居时,放弃了传统民居建筑风貌,出现一些不符合村落整体风貌的土楼房。乡村景观逐渐同质化,失去原有的民族特色。如何在城镇化进程中维持传统村落景观的独特性是必须解决的问题。只有对侗族传统村落景观特征足够了解,才能对景观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重构特色乡村景观。其一,地形是空间营造的基础,是各景观要素的基底和衬托,也是构成传统村落景观规划设计的骨架。对于山地丘陵区,必须顺应地形,让自然环境、外貌等来决定建筑物和景观的组合形式。同时保留农田、耕地、本土植被不受破坏。其二,乡村建筑景观小品、传统民居更新设计等,必须从通道地区民族特色出发,延续原有场地及当地居民的生活生产方式,同时考虑到对侗族文化进行发掘、整合、传承,将具有民族特色的主题融入设计中。
  3.2 全域旅游的背景下,塑造乡村文化旅游品牌
  在全域旅游时代背景下,通道县应充分整合利用其拥有的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通过塑造“最美侗乡·好运通道”的文化旅游品牌,要求全员参与,以此激发侗族人民的热情,在保护发展文化遗产的同时,全面推动各类产业融合发展和当地经济提升。从整体规划上考虑,可将通道县塑造成集民俗文化、自然山水、红色旅游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圈。从资源整合上考虑,可将通道县内的各景区线路串联起来,打造精品旅游路线,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整体水平,突出原生态和乡村品位,以此增强旅游品位及吸引力。应加强百里侗文化长廊的旅游设施建设,建设成集古建筑观光、科考于一体的原乡侗区,满足游客对侗族村落摄影、写生、影视寻迹等需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Z].建村[2012]184号,2012-12-12.
  [2]蒋晓红.湘西通道侗族建筑“三宝”解析[J].大众文艺,2012(21):190-191.
  [3]杨潘.湖南通道县侗族乡土聚落景观空间解析[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
  [4]李苗.通道侗族村落建筑风貌的保护与传承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1.
  [5]雷凌华,杨英书,黄小波,等.湖南怀化传统侗族聚落生态景观模式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14(2):143-148+171.
  [6]戴莎,张曼.通道侗族自治县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8(12):24-25.
  [7]田光辉,赵畅,潘芙萍.乡村振兴背景下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旅游扶贫开发研究——以湖南武陵山片区为例[J].智库时代,2018(1):112-114.
  [8]黄力为.生态文明视角下湖南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7.
  [9]王小明.传统村落价值认定与整体性保护的实践和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2):56-16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601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