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高中数学教学难点的分析及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高中数学对学生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这就需要正确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难点问题,从而全面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因此,本文主要对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难点部分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方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难点;策略
   教学难点是展开数学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使数学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那么这就需要教学老师在教学中深入分析高中数学知识中的难点内容,并对这些难点部分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使学生在解题中既能开动脑筋,又能解出答案。因此,这就需要在具体的教学中将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基础上,深入探究高中数学难具有的指导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高中數学教学难度分析
   (1)教材给教学带来的难度。根据目前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难度来看,教材难度是教学难点之一。例如,在目前的高中数学教材中知识过深,如导数,在过去大学高数才会出现的知识,现已经出现在高中的选修教材中,这无疑不是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进而使教学过难。而就集合、三角函数等传统的知识内容则过于浅显,缺乏对数学问题更深层次的理解,而日常测试、考试也不会考察这些知识,往往考察教材上的知识点延伸出来的知识,这就会造成所学知识不能被灵活运用的现象。
   (2)数学所需思维方法形成的难度。数学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但同时也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逻辑性,例如想象、理解、思维等活动,离不开符号这种作为思维运算的工具和媒介,而高中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常常需要具体的、直观的感性材料予以支持,但由于这阶段学生并不具备成熟的理性,再加上学生从数学学习的思维影响,很容易产生定向思维,导致常常适用传统的观念进行认知学习,那么这种学习方式并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吸收。特别是在ε- N”定义、“无限趋向于”这类问题中,往往是学生的薄弱环节。
   (3)教学方法不当造成的难度。熟能生巧是我们常说的一句话,这也经常被用于数学教学中,其中多数教学老师在教授后某一知识后就会让学生进行大量的做题,认知只要多做题就能熟练掌握,这种办法虽有一定效果,但这种方式却过于呆板,未能从学生的角度将数学学习融入对具体生活想象和社会问题的解决中来。此外,这种方式并不能使教学老师掌握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而导致一些基础较差无法独立做题的学生依然停留在难点阶段。
   二、解决高中数学教学难点的策略
   (1)降低绕行,重视铺垫。若想要有效的解决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难点问题,首先就需要教学老师重视教材的二次开发,对学生所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处理,也就是奥苏伯尔日出的“先行组织者”概念,具体来说也就是根据学习内容设计出合理的思维坡度和先行组织者,在条件和结论之间搭设适当的接替,从而有效的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同时还可以再复习旧知识。例如,在已知曲线1的方程为:y=(3-k)sinx-k2cos2x-32k+6,x∈[0.2],若该曲线与x轴有4个不同的公共点,则求k的取值范围。那么面对此题中,就需要学生转化思路,将曲线与x轴焦点问题转化为ksinx+(3-k)sinx-2k+6=0在[0.2π]上有四个不同的解,然后再求sinx=a在[0,2π)上何时无解、一个解、两个解。基于以上分析,上述求解过程就等价与如下问题,即方程kt+(3-k)t-2k+6=0在t∈(-1,1)上有两个不同解。
   (2)创设情景,探索发现。在教学中教学老师应重视教学场景的设立,借此培养学生克服难点解决问题的勇气和毅力。例如,在情景构造中首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这样一来才能有效的利用课程实践提高教学水平。当学生的整体学习基础较好时,则可以将解决难点的过程组成称为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的过程,使学生在教学老师设置的环境下展开积极的展开思维活动。例如在复数的开方运算中,可创设以下情景,首先教学老师可以先要求学生思考—1开方时为什么要引进新数呢?对i的开方运算为什么要引进新数k和j呢?进而使学生先进行思考,并在思考时积极的引导学生。
   (3)培养兴趣,激励评价。在教学中教学老师应重视学生注意力的培养,通过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中,并借此指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演练等逻辑思维,不断地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各种学习活动中,进而使其体验并享受自己亲身参与突破点难点的过程,强化理解。另外,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学老师应积极的进行鼓励,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例如,在数学知识抛物线的教学中,教学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对实际中的过程进行展示,让学生对抛物线的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还能使学生理解数学的学习意义。另外,还可以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利用计算机等软件进行绘制,将抛物线的焦点、准线等概念绘制出来,并修改参数,使其感受到其变化。另外,再进行后期的做题环节,在题中发现问题,并通过讨论来解决,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通过这种观察、自学、总结、讨论、练习系统的过程,不仅可以降低学生对数学的紧张感,还便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4)变式训练,加强反思。对于难以理解的概念和知识,教学老师可以通过选择、判断、解答等做题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能力,此外,通过各种题型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进而有效拓宽学生的思维。例如在解题中,可以将已学知识连接起来进行解题,加强学生对多题一法的认识。
   三、结论
   以上对高中数学难点教学做出了分析,通过以上得知,高中数学教学对学生后期数学等未来大学后期的学校有着重要意义,才外这一阶段的学习效果还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升学,那么这就需要高中教学老师在进行授课时对课程中的难点进行分解,最大化地降低难度,同时还要根据数学教学特点进行教学,如通过创设情景、重视铺垫、激励评价等教学方法来进行数学教学,进而培养高中生的数学素养,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蓝.高中数学教学难点成因分析与策略研究[J].数学教学通讯,2019(24):50-51.
   [2]李志成.高中数学教学难点的PCK分析研究——以“两个计数原理”为例[J].中学数学杂志,2018(07):14-18.
   [3]肖子涵.从解题错例中分析高中数学的难点[J].农家参谋,2017(16):8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625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