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设计构成课程教学改革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设计构成课程的开设目标是为了研究各设计基础要素之间的构成关系。传统的设计构成课程已经难以满足现代设计的需求,亟需进行革新。从课程架构的角度来看,设计构成课程不应局限在构成系统的方法论上,而是要以构成理论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意,加强学生的设计应用能力。基于上述观点,本文从设计构成教学的角度出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采用新的视角分析、评价现有的教学模式,在查明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后,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办法,以期建设新时代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设计构成课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作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课程,构成设计的内涵十分丰富,不仅涵盖了大量的科学技术知识,而且还蕴含了许多美学艺术元素,且作为一门设计类课程,构成设计也具有丰富的实践价值。随着我国工业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了适应行业发展以及学科建设的需求,许多理工类高校已经设立了设计专业。但是从课程教学的角度来看,许多高校的教学模式依旧沿用传统的工科教学方法,因此难以培养出适应现代化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设计构成课程亦是如此。如何加快设计构成课程的转型升级已成为学校教师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设计构成课程教学实践体系的发展历程
  设计构成课程教学实践体系起源于20世纪前中期,德国包豪斯大学的成立,不仅意味着现代设计的诞生,而且随着该学校在现代设计基础教学的全面推进,设计构成逐渐被设计行业的专家学者所熟知。设计构成体系的研究重点有三类:结构、材料以及色彩。设计构成课程的核心则是研究形态之间的组合关系,归纳总结出组合规律。国外的设计构成课程开设较早,以塔特林、金兹堡等人为主要人物的设计构成主义学派流传至今。
  我国引入设计构成课程是在20世纪的中后期,一经引入,该课程就成为各设计院校和设计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且对设计专业教学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从课程体系的角度来看,我国的设计构成课程仍遵循上述所提到的三大教学实践重点,着重于培养学生的结构设计、色彩搭配以及空间想象等能力。
  二、设计构成课程体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整体来看,我国众多高校通常会将设计构成课程体系设置为独立的三个版块: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以及立体构成。在进行教学时采用独立单元授课方法。这种教学模式实质上沿用了最開始的教学方法,尽管三个版块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教学成果比较显著,但是从关联性的角度来看,过于独立的教学模块难以产生相互作用。即使学生细致认真学习了三个版块的内容并经过了大量的实践,也难以将学习内容进行整合,因而无法理解课程体系开设的意义,对后续课程的学习热情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事实上,设计构成课程就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帮助学生向专业化知识过渡的工具,如果学生无法构建其整体框架和有效意义,则使课程的开办效果大打折扣。此外,由于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将构成关系进行了过于简单的拆解,因此难以和主干课程实现紧密连接,且无法向其他设计领域延伸。混乱的课程体系会导致学生无法理解设计构成的深刻内涵,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该门课程的重视程度。
  在三个版块的课程中,老师通常会采用理论知识讲解与课后练习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课程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创造热情。在课后练习阶段,由于老师本身并不重视批改作业这一反馈形式,从而导致学生的作业严重偏形式化,而且出现了大量的抄袭现象。此外,由于学生的设计构成作业通常需要以手绘的形式完成,而且对于操作步骤还有十分严格的限定,因此学生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适应手绘并不断调整格式,这一点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严重相悖。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完成设计构成课后作业其实也可以结合计算机软件,将核心创作理念展现出来即可。综上,传统的设计构成课程在教学实践方面存在较多且十分严重的不适应问题。为此,设计构成课程在进行革新时需要针对上述问题一一进行分析,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改进方案,在过程中逐步进行修正,使人才培养路径能够始终不偏离大方向。
  三、设计构成课程改革新路径
  革新设计构成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应用能力,为学习之后的课程体系提供重要支持。
  1.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
  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始终离不开为社会做出卓越贡献,因此高校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硬实力。在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下,教师应该加强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视程度,为企业和社会输送优质的创新型人才。为此,在进行设计构成课程改革时,也要将其作为基本教学原则,然后在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形式方面大胆创新,以实用性为终极目的,构建更加合理的教学模式。与此同时,在进行改革时要考虑当地的行业发展特点,利用当地的优势资源积极发展优势力量,增强学生在未来社会的行业竞争力。工业设计就其行业特点来看,属于实践性较强的一种,因此为了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需要依托良好的科技、经济以及文化基础。从课程地位来看,设计构成课程是众多设计课程的核心基础课程之一,通过接触、了解该项课程,学生可以在多个设计维度内学习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建立基础设计构成框架。从系统性的角度来看,设计构成课程的知识体系结构十分完整,如果依旧延续之前的分割式教学,就会导致学生无法构建课程体系整体框架,既不能形成良好的认知,也不能对实践活动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因此在开展实践教学时,要善于引领学生构建合理的联系,突破原有的知识单元构架,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
  2.进行项目式教学,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项目式教学是指由老师引领学生,共同对一个项目进行分析、研讨并提出解决方法,进行实践后再回收反馈结果的一种团体教学演练模式。相较于传统的授课方式,该模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项目建设中来,通过合理的分工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事可做,且根据难度的不同合理布置人手,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项目建设的成功性,而且通过良好的合作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在设计构成课程中引入项目式教学,则可以让学生在基础设计阶段接触设计核心理念,帮助学生弄清楚各种设计课程之间的关系。   3.打造创新型教学环境
  要想从根本上革新设计构成课程体系,应从教学理念人手。如今的科学社会存在多种信息化媒介,因此课程改革也要结合现代化信息手段。设计构成课程教学除了要加强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外还需要向学生抛出值得深思且学生能够深思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查缺补漏并建立完整的设计意识,经过长期的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在良好的合作氛围中培养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最大限度地开发自身的创新潜力。简而言之,课程教学体系一定要留给学生足够的自我探索空间,对于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奇思妙想应予以鼓励,面对不够完善或者是难以界定的想法,不要在第一时间否定,应当和学生深入探讨该想法,在原有的正确的思维框架下纳入新的知识内容。其次,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并进行恰当的引导帮助学生将想法与思路转化为实践与经验。作为引领者,老师应该弱化自身的教育者身份,主动让权给学生,并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必要的学习环境,在布置作业时,应尽量简化形式上的东西,着重强调学生表達自己的创新理念,对于一些思维不够活跃的学生,应该尽可能地提供相应的指导,并适当地降低作业要求。在进行作业评比时,教师不应局限于个人认知,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一些独具创造性的作品应该予以相应的支持,但在训练学生的设计功底时一定要做到全面、细致。
  结语:对设计构成课程教学实践体系进行合理、有效的改革,不仅能够培育出专业的复合型人才,而且还能满足学科建设以及社会发展的多种需要。在进行改革之前,需要对课程结构进行重新审视,查找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漏洞,然后有针对性地优化课程结构,调整教师的教学模式,通过引入项目式教学的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在实施改革办法一段时间后应定期回顾改革实践效果,检测改革方法的有效性并做出相应的调整。此外,还需要结合当地的行业状态,帮助学生获取优势资源,以组织交流的方式让学生的学习路径拓出校园,与行业和社会接轨,争取构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课程教学模式。
  (责任编辑:刘小红)
  参考文献:
  [1]刘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设计构成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7.
  [2]晁洪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构成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美术教育研究,2017(5).
  [3]邬迎,王丽伟,WuYing. et a].浅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算法设计与分析教学改革[J].电脑与电信,2016(3).
  [4]周芸芸,金晨钟,白婧,et a].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植物生物学为例[J].现代农业科技,2019,736(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838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