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经常会接触到写人记事文章的阅读教学,在这类文章的教学中,要紧紧把握住教会学生怎样阅读、怎样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怎样写作等等。本文以《藤野先生》和《背景》为例,论述了写人文章的阅读教学方法和要求。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育;阅读;写作
  写认记事文章的阅读教学,是初中阅读教学的基础,打好这一基础,阅读教学中的重点就能突破。阅读教学,关键在于教会学生怎样阅读,从而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拓展学生思维空间,“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郭沫若),达到解文——知人——论世——察己的目的。
  写人记事文章的阅读法,归根结底是精读、略读、快读三大技法。在阅读教学中重在教会学生这三大技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成为兼备三大技法综合技巧的阅读能手。在阅读教学中写人记事文章的教学,三大技法的综合作用,具体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以《藤野先生》为例)。
  一、快读法
  要求学生7-8分钟快速阅读全文,弄清文中哪些是记事,哪些是抒情议论,哪些是描写以及文章线索是什么?
  二、略读法
  要求学生在10-12分钟内略读课文,能解决文章结构这一关键问题并弄清文章叙述的是几件事,能写出文章的结构提纲,事件的归纳总结,完成课文练习一、二题。
  三、精读法
  要求学生在20-25分钟内阅读课文,能对文章进行全面分析,重点理解典型事件对人物性格特征的体现。如了解中国女人裹脚一事,体现了藤野先生在教学中实事求是的精神,并把握描写在文中的作用以及语言特色。如对藤野先生的肖像、语言描写,使人初步了解藤野先生是一位知识渊博,严谨治学的学者;“实在标致极了”这一反语的运用,体现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之情,完成课后三、五、七题。
  这样,把三大阅读技法综合运用起来进行阅读教学,能使学生在阅读中得到锻炼,从而进一步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写人记事文章的阅读教学中,还应加强文中描写典型事件,抒情议论的综合运用教学。描写是对人物的衬托,包括环境和肖像两大描写。环境描写是塑造人物的前提,社会环境是人物形象的大轮廓(骨架),自然环境是人物形象的小天地(衣着),在环境中人物得以成长。肖像描寫,是人物性格特征的总括,如《孔乙己》一文中,对孔乙已肖像的描写,人物性格得以初步定格,典型事件是人物性格的具体体现(血肉),人物的性格特征,是在典型事件中充分展示出来的。如藤野先生的性格特征,是通过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询问中国女人裹脚一系列事件得到展示的抒情议论给人物以活力,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情感体验法
  《背影》一直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历久传诵,感人至深。《背影》是作者对1917年的一次父子分别情景的回忆。1917年冬,作者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奔丧完后,父亲去南京谋事,作者返北京上学,在浦口车站分手,心情凄凉,境遇慘淡。分别时,父亲那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给作者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背影》最能打动人心的是作者笔下朴实无华,真切动人的父子之情。作者一开头便点出了这个中心:“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全篇写父子之情,开头却只说忘不了他的背影,这是用诗的笔法点题,给读者留有悬念,接着写祖母的丧事,父亲的亏空,家庭的渗淡,平平淡淡如流水一般叙来,却写出了父亲生活重担的沉重,内心的郁闷。“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一语道出父亲对爱子的宽慰,他甘愿承受家庭中的全部重担,惟愿儿子能轻松快乐地生活。
  为了进一步说明父亲的关怀,作者有意写了太聪明”的儿子一时竟不能理解父亲的“舐犊情深”在艺术上造成反衬的效果,加强了情感的对比。“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补充表达了儿子对父亲的挚爱。既写出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也写了儿子对父亲的真挚感情,是父爱和子爱的融合,恰到好处。
  一篇不足1500字,粗看平平常常的散文作品,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很大影响的作品,这主要来源于作者浓厚的散文功夫和独特的写作手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分析这篇文章所描写的感情和它的思想含义外,更要指导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
  我认为本文有以下三方面的写作特色,值得好好学习:首先是感情真挚,浓厚的感情注入是朱自清散文脍炙人口的重要原因。这篇文章所抒之情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感情的流露。写出父子之间那种醇厚、深沉的情感交流,并蕴含着对人生社会的深切体验。其次,构思缜密精巧,出奇制胜。作者不步前人路写人画眼睛,而是只写背影,独辟蹊径,用诗的具象方法来构思,作者善于抓住人物一瞬间的形象加以诗最后,作者追求用词的朴实和口语化,正如他的为人,不虚伪,不浮华。语言质朴,口语化。父亲的几句话,不仅简洁,甚至朴拙,但却格外生动传情,如“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入之路”“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进去吧,里面没人”。极为简短的话语,却表现出了父亲的“爱子”之心。毫无做作之感。真是“豪华落尽见真淳”。
  总之,《背影》用朴质无华的语言,独特的艺术构思,写出了父子之间那种深厚的亲情,具有动人的艺术感染力。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西县牙河九年制学校,甘肃 定西 7481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1071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