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国外健康教育课程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当前,我国健康教育的课程内容相对僵化,现实针对性不足,难以满足学生的多方需求。应该有选择地借鉴国外学校健康教育中定性和定量调查统计方法,针对学生自我健康描述和摄入非食物物质情况修订课程内容。根据学生的需要,设计和安排课程内容。
  关键词:健康 教育 课程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24-0140-02
  与西方國家相比,我国学校的健康教育起步较晚,在教师配备、课程内容设定、教学方法选择等方面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距。借鉴国外学校健康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有利于改变我国学校健康教育现状,有利于实现我国学校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创新,有利于提升课程内容吸引力,增强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将学生自我健康评价融入课程
  通过学生自我健康描述,掌握他们的健康状况,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早在20世纪30、40年代,西方学者就提出了针对学生存在的健康问题而设计课程内容的观点。为此,Oberteuffer[1]、Rooks[2]、Cushman[3]分别设计了对学生健康状况调研的方法。归纳起来,就是要求被测试的学生就某一健康问题阐释自己的观点,教师在对观测样本整理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学生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由此,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学生健康教育课程内容。
  通过学生自我健康描述,能较为真实地掌握他们的心理和生理状况。对于学生健康状况调查的问题设计,尽可能做到简洁清晰、直接触及生活、具备充足的回答空间。
  1955年,James[4]提供了排除干扰信息的问题筛选和归类方法。在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后,将其分为前后衔接的三个步骤。第一步找寻关键问题,将每一个问题的全部答案集中到一起,归纳中心主题。第二步筛选典型问题,在这个排序过程中,每个问题都被重新解读,并重新归类。第三步确立逻辑关系,建立学生健康问题总目录,在每类问题之下建立若干层级的子目录。以此为依据,根据学生健康教育大纲要求,有针对性地设计并调整课程内容。
  西方学者的研究思路是正确的,但是在具体问题设计上也有许多不足之处。有的问题设计过于肤浅,造成学生的回答也十分简单,甚至仅使用“是”或“不是”就可以作答,导致搜集了许多无用信息。有的问题设计又过于专业化,造成学生无法理解问题的真正指向,只能凭现象回答,导致无法排除干扰信息。所以,既要按照结构化的标准设计问题,排除自由响应带来的干扰信息;又要使问题有一定的非结构化特质,给学生留下一定的自由响应空间,从而真实再现学生生活实际。
  二、将学生摄入非食物物质融入课程
  学生摄入非食物物质情况,是西方学校健康教育领域长期关注的问题。摄入非食物物质一般指的是一个人自愿摄入的维持生存食品以外的物质(substance),包括烟草、酒精、药物、毒品等。2007年,哥伦比亚大学国家成瘾和药物滥用中心的一项研究表明,吸毒和酗酒是美国大学生健康领域的一个主要问题。在美国540万全日制大学生中,接近50%的人每月至少滥用毒品或酗酒一次,大约23%的大学生符合酒精或药物滥用的医学定义,非法药物的使用率从1993年的31%上升到2005年的37%,大麻的使用率从1993年的28%上升到2005年的33%,可卡因使用率从1993年的3%上升到2005年的6%,处方止痛药的使用率从1993年的1%上升到2005年的3%。[5]2018年,Kirk等人认为大学生非食物摄入问题多年来一直存在,尤其是大量饮酒会造成社会关系方面的问题。Kirk等人的结论是大学新生必须知道酒精消费及其负面后果,不仅饮用特定类型的酒精饮料存在危险,而且注射酒精与咖啡因混合物也存在着巨大的风险。[6]
  借助统计学方法,能较为准确地掌握大学生摄入非食物物质的情况。对接受测试的大学生登记基础信息,包括性别、年龄、民族、专业、年级、学习成绩、已修课程、家庭成员酗酒或吸烟情况。按照兰德公司的健康调查简表(SF-36)[7]中的24项修订版评估受测试大学生的药物知识。通过对简单药物常识的正误判断(正确答案得分为“1”、错误答案得分为“0”),建立测量得分表;然后要求参与者书面评估滥用药物可能带来的风险(0=完全不可能,6=肯定),建立药物感知敏感度测量表。按照Vik[8]等人编制的调查问卷,可以评估学生对酒精、烟草、毒品的态度。按照CARE(Cognitive Appraisal of Risky Events Scale)[9]可以评估学生的性行为情况。
  通过测量结果分析,可以得出学生摄入非食物物质情况的基本判断。通过皮尔逊卡方检验(Pearson chi-square test),酗酒、吸烟、滥用药物与危险性行为之间存在非随机关系,65%的危险性行为参与者存在酗酒、吸烟、滥用药物的情况,35%的参与者不存在此种情况。为进一步提高调查统计的精度,探索将调查统计融入到学生健康教育的课程内容之中。Carolyn[10]已经在大学长期从事药物与行为课程的讲授工作。课程内容涉及普通神经生理学和精神药理学、药物的研发与管制、用药成瘾及预防和治疗等。Carolyn站在价值中立的立场上,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详细介绍了酒精、镇静剂、兴奋剂、吸入剂、致幻剂、尼古丁、大麻、阿片类和俱乐部毒品的发展历史、药物性质、药理学特点、精神药物效应、健康效应、成瘾原因、治疗方案和当前问题(如药用大麻的合法化)。
  总之,学校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必须以培养完全健康的人为根本宗旨,积极运用行之有效的调查统计方法,全面掌握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努力做到根据学生的现实需要设计和安排课程内容,使学生在道德健康、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四个方面获得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OBERTEUFFER,DELBERT.Personal Hygiene for College Students[M].New York:Teachers College,Columbia University,ureau of Publications,1930:121.   [2]ROOKS,RONALD.The College Freshman's Knowledge of and Interests in Personal Hygiene[J].Supplement,1935(6):51-80.
  [3]CUSHMAN,WESLEY P.Selection and Organization of Subject Matter in a Personal Hygiene Course for Freshmen[D].Columbia University,1942.
  [4]James Luke M.Selecting the Content of a Health Education Course on the Basis of the Needs of Students[D].Columbia University,2013.
  [5]CASA.The National Center on Addiction and Substance Abuse at Columbia University[EB\OL].http://www.casacolumbia.org/.
  [6]Kirk D.Mochrie,Jordan E.Ellis & Matthew C.Whited.Does it Matter What We Drink?Beverage Type Preference Predicts Specific Alcohol-Related Negative Consequences Among College[EB\OL].http://www.tandfonline.com/loi/isum20.
  [7]Ware JE Jr,Sherbourne CD.The MOS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 (SF-36).I.Conceptual framework and item selection[J].Medical Care,1992(30):473-483.
  [8]Vik PW,Carrello PD,Nathan PE.Hypothesized simple factor structure for the Alcohol Expectancy Questionnaire: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J].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Psychopharmacology,1999(7):294-303.
  [9]Fromme K,Katz EC,Rivet K.Outcome expectancies and risk-taking behavior[J].Cognitive Therapy and Research,1997(21):421-442.
  [10]Carolyn J.Heckman,Jennifer L.Dykstra,Bradley N.Collins.Substance-Related Knowledge,Attitude,and Behavior among College Students:Opportunities for Health Education[J].Health Educ J,2011,12,70(4):383-399.
  責任编辑:杨国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1083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