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正宁境内秦直道遗址调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梁彦斌

  摘 要:秦直道遗址正宁段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甘肃省正宁县境内秦直道由陕西省旬邑县杨家胡同入正宁刘家店后,沿子午岭主峰山脊向北经雕翎关至艾蒿店,全线长约50千米。境内直道修筑选择子午嶺主山脊的连续性,避免了上山下沟,保证了道路的基本平缓;沿线分布秦汉时期的宫殿、兵站、关隘、烽燧、墓葬等遗址共20余处,其中烽火台(9处)、秦一号兵站、雕翎关关隘、都护墓、罗川古城遗址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正宁境内直道自秦一直沿用到清代晚期,部分路段至今仍在使用。
  关键词:正宁;秦直道;调查
  秦直道是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对付匈奴南侵,于公元前212—前210年派大将蒙恬,役使十数万民众,用不到两年半时间,修筑的一条南起咸阳北的云阳林光宫,北至内蒙包头西的九原郡,全长800多千米、路面宽度20~60米。据《读史方舆纪要》记,“真宁县(今正宁县)内有:‘雕岭’,县东50里,绵延高耸,亦即子午山之别阜矣;上有秦时驰道,今有雕岭巡司,在县东100里”[1]。正宁境内秦直道(图1),1993年3月经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秦直道遗址正宁段经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正宁境内秦直道的调查研究,1989年4月至5月,李仲立、刘得祯、潘振东、孙立峰、李红雄、陈瑞林、寇正勤等老师对庆阳地区境内的秦直道进行过考察;1995年甘肃省文物局组织钟圣祖、许俊臣、岳邦湖、刘得祯、李红雄老师对此也进行过全面的调查;2005年陕西旬邑县也进行过调查。然,对于秦直道由陕西省旬邑县入正宁的方向和直道经雕翎关的走向说法仍不一致。为更清楚、准确地了解甘肃省正宁县境内秦直道的分布、走向、构筑方法、遗址遗存等基本情况,完成国保单位记录档案编制工作,以利于保护研究这一得天独厚的人文资源,正宁县博物馆组成秦直道考察组,从2014年5月考察至11月结束,历时7个月。调查人员自带食物、风餐露宿、多次涉险,徒步穿越正宁境内子午岭林区,采取实地踏勘、拍照、GPS测点、绘图、测距、走访群众、查询资料等方式,对正宁境内秦直道进行了调查,取得了一些科学详实的资料。下面就正宁境内秦直道调查情况和我的认识向大家做个汇报,敬请方家斧正。
  1 正宁境内秦直道概况
  1.1 甘肃境内秦直道起点
  关于秦直道进入甘肃的起点有两种说法。一是甘肃省文物局1996年《秦直道遗址》中记载:“秦直道由旬邑县北界艾蒿墩进入甘肃省正宁县三嘉乡前马塬村两女砦,由此沿山脊向东北慢上行至刘家店。”[2]二是《旬邑县秦直道遗址考察报告》表述:“秦直道进入旬邑县境后,经庙沟口、石门关、碾子院、卧牛石至枫树梁北端的大店村,从大店下坡到马栏岔沟过马栏河,直从马栏革命旧址窑洞处上坡,经杨家胡同(梁),入沿山脊西北慢上行至甘肃正宁县刘家店林场南边台地,转弯直上子午岭山脊。”[3]
  《旬邑县秦直道遗址考察报告》又述:“2005年经过实地踏勘,反复比较,分析论证,消除了旬邑县境内秦直道具体路线上的分歧,找到了秦直道经枫树梁,过马栏河到刘家店,而不是经过两女砦的充分证据。”[4]这次调查我们发现,杨家胡同至刘家店路段现已被陕西省道306线所覆盖,原路迹已不复存在,只是在刘家店林场东南可看到约1千米的直道路面。通过调查我们认为甘肃省境内秦直道的起点是由陕西省旬邑县杨家胡同进入甘肃正宁境内的刘家店。
  1.2 正宁境内秦直道雕翎关段路线
  关于秦直道进入正宁雕翎关后的路线有两种说法。一是甘肃省文物局1996年《秦直道遗址》中记载:“秦直道从雕翎关北上,沿子午岭主峰山脊经石窑、高庄到车皮坡,经艾蒿店入甘肃宁县、合水县、华池县。”[5]二是,《旬邑县秦直道遗址考察报告》表述:“秦直道沿子午岭至雕翎关,从雕翎关东南30米处转向直北越过305省道(铜川至甘肃正宁的公路),慢坡下山离开子午岭主脉到旬邑县南寺,从石底子水库西边进东沟上子午岭支脉,下山进入黄陵县。”[6]这次调查我们发现,正宁境内秦直道雕翎关段至艾蒿店段有大量遗址、烽燧及直道路基(图2、图3)分布,据此我们认为秦直道进入正宁雕翎关后,是沿子午岭主峰山脊经石窑、高庄到车皮坡,经艾蒿店入甘肃宁县、合水县、华池县的。
  1.3 正宁境内秦直道保存现状
  虽然秦直道历史悠久,规模庞大,但是现在直道的相关状况并不十分乐观,在一些方面还面临着许多问题:
  ①杨家胡同至刘家店段原路基被陕西省道306线全部覆盖,“直道”已被现代交通干线所代替。
  ②子午岭正脊刘家店经黑马湾至雕翎关一带的“直道”遗迹保存较多、较好,平均路基宽度都在20米左右。这段路程起伏不大,十分通畅。
  ③由雕翎关再北行,经艾篙店至五里墩段,均可看到明显的直道遗迹。在两边临山或一面临山、一面临沟的路段,路基宽度都在10~20米左右。现在的林区道路,很多路段与直道线重叠。这里林木茂密,行人稀少,路面保存较好。
  2 正宁境内秦直道调查情况
  此次正宁境内秦直道调查,从南到北共调查了陕西省旬邑县两女砦、杨家胡同、刘家店、黑马湾、杠树峁、椿树庄、南梁峁、四十亩台、雕翎关、石窑、高庄、亮马台、桦树湾、车皮坡、土地岔、油坊庄、南五里墩、艾蒿店等69个地方,GPS数据98条;采集标本秦代空心砖、瓦当、建筑残件等90余个;拍摄298张照片、绘制图纸10余张;共发现秦汉时期的宫殿、兵站、关隘、烽燧等遗址及墓葬20余处,其中古遗址7处(刘家店遗址、南梁峁遗址、雕翎关遗址、车皮湾遗址、艾蒿店遗址、两女砦遗址、罗川古城遗址)、烽燧9处(刘家店烽燧、黑马湾烽燧、杠树峁烽燧、椿树庄烽燧、南梁峁烽燧、雕翎关烽燧、桦树湾烽燧、南五里墩烽燧、艾蒿店烽燧)、古道3处(刘家店古道、雕翎关古道、艾蒿店古道)、古村落7处(刘家店古村落、黑马湾古村落、南梁峁古村落、雕翎关古村落、高庄古村落、油坊庄古村落、艾蒿店古村落)、关隘1处(雕翎关关隘)、都护墓1座。   2.1 正宁境内秦直道本体描述(表1、图4)
  直道走向:正宁县境秦直道1号段,秦直道在刘家店拐弯沿子午岭山脊向东北行,经黑马湾、杠树峁、椿树庄、南梁峁至雕翎关,此段直道路基清晰,大部分路段保存较好,路基最宽处可达27米,路面宽度5~7米。这段路程一路北行,道路平缓,至今汽车仍可通行,此段全长24.6千米。
  正宁县境秦直道2号段,秦直道自雕翎关窑洞前转西北穿省道正(宁)铜(川)公路北上,沿子午岭主峰山脊经石窑、高庄到亮马台。这段道路几乎被林木覆盖,人迹稀少,路途平缓,道路保存较好,路基清晰,但这段路明显比前段窄了许多,路基在10~20米左右,路面宽度在3~5米,此段全长9.68千米。
  正宁县境秦直道3号段,秦直道自亮马台经桦树湾、车皮坡、土地岔到油坊庄。此段直道崎岖,坡度较大,坡度约35度以上,道宽3~5米,路面完全被林木覆盖,人迹不至,此段全长11.25千米。
  正宁县境秦直道4号段,秦直道由油坊庄继续沿子午岭主峰北行,经南五里墩、艾蒿店至北五里墩入宁县界(北纬35°36′37.6″、东经108°32′10.9″,海拔1606米)。此段道路平缓,路迹清晰,道宽5米左右。南五里墩至北五里墩段现为林区防火通道,汽车可以通行,此段全长4.08千米。至此,正宁境内秦直道全长约50千米。
  直道用材:黄土、石。
  构筑方式:秦直道正宁段沿子午岭主山脊修筑,在选址上选择了子午岭主山脊的连续性,避免了上山下沟,保证了道路的基本平缓。同时,沿山脊修筑有利于道路排水,防止了道路大面积水毁,从而保证了道路的畅通。调查发现,秦直道靠沟一侧,一般都建有夯土护坡。其剖面略呈倒梯形,靠外一侧高3米以上,整个护坡向里(靠山一侧)延伸5~6米以上,厚度递减。夯土细密、坚硬,夯层厚6~8厘米。对于山脊的一些由于雨水冲刷形成缺口的黄土疏松地段,在施工中,按所需宽度,将两边修成马槽形,内填黄土以夯就。秦直道部分路段仍然是在战国以来古道基础上拓宽而就的。自西周以来修建的山脊车道宽度尚不足,于是就地采石,将两边堆砌加宽,从而达到平整标准,一般宽度为4~5米。对冢状的小山峁和坡度较舒缓的小山峁,直道则从峁顶而过。对一些陡的坡头山峁,选其捷径,或左或右,从峁侧削出4米左右宽的道路绕行。另外,一般在劈出道路的外侧,开挖一条壕沟,既保证了车行安全,又起到了排放水的作用。子午岭山脊多有几米至几十米宽的长梁,稍稍铲平修整,即可作道路使用。
  基本尺寸:秦直道正宁段全长50千米,路基比路面宽3~10米,路面宽4~5米。
  直道剖面基本形制及尺寸(图5):碾压层厚3~5毫米,层数约10余层。碾压层面有3~5道车辙印痕,印宽约8~10厘米,深8厘米左右。碾压层下方有10~20厘米的垫土层,垫土层下方又有碾压层,层面不清,约10余层。可见,直道每隔10余年就有一次较大维修。
  与相邻其他遗存的平面位置关系:起点东南接陕西省旬邑县旬邑县杨家胡同,沿途共有古遗址7处、烽燧9处、古道3处、古村落7处、关隘1处、都护墓1座,止点西北接宁县卢邑庄遗址。
  结构特点:路基与路面呈梯形状。
  采集标本和相关遗存:秦直道路基及遗存处可见大量粗细绳纹瓦片、回纹砖、瓦当、空心砖、筒瓦及汉至清瓷片等残片。
  2.2 正宁境内秦直道烽燧
  ①刘家店烽燧:位于正宁县刘家店林场场部北约300米的山顶上,古烽燧原为夯筑圆台,今改建为林场瞭望台。地表有大量粗细绳纹瓦片。东临刘家店林场旧场部,西临秦直道,南临刘家店林场,北与黑马湾烽燧互应。
  ②黑马湾烽燧(图6、图7):位于黑马湾护林站北山顶上,该烽火台整体保存较完整,为黄土夯筑,夯土层清晰,剖面呈梯形,平面呈圆台型,残高7米,底周45米,地表有粗细纹残瓦,直道
  从烽燧东侧通过。烽火台东西临沟,北与杠树峁烽燧互应,南与刘家店烽燧互应。
  ③杠树峁烽燧:位于黑馬湾北3千米杠树峁山顶。据甘肃省文物局1996年《秦直道遗址》载:“杠树峁顶有一烽燧,夯筑圆台,残高8米,底周45米,顶径3.5米,该烽燧以当地黄土夯筑构成。直道从烽燧西侧通过。”[7]此次调查发现,烽燧已被石油勘探井场埋没。
  ④椿树庄烽燧:位于杠树峁北约2千米的椿树庄山顶。该烽火台以黄土夯筑,呈梯形圆台状,残高8米,底周50米,烽燧周围有粗细绳纹瓦残片。烽火台东面临沟,直道从西侧通过,北与南梁峁烽燧互应,南可遥望杠树峁烽燧。
  ⑤南梁峁烽燧:位于椿树庄北7千米南梁峁北山梁高地。据《秦直道考察》记载:“烽燧残高5米,底周30米,夯筑、夯层8厘米,地表散存大量粗细绳纹瓦片、回纹砖、瓦当、建筑部件残件,直道从烽燧西侧通过。”[8]2012年9月中湾林场在原址上恢复新建了以防火瞭望、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仿秦式瞭望台一座。烽燧东临沟,直道从烽火台西侧通过,南临秦一号兵站遗址,北与雕翎关烽燧互应。
  ⑥雕翎关烽燧(图8、图9):位于今正(宁)铜(川)公路0千米处。烽燧今成冢状,顶宽4.5米,残高7米,底径12.4米。剖面呈梯形,平面呈圆台形,有台阶13个、石板2块,秦直道从烽燧西侧通过。烽燧周围生长小灌木,古柏参天,便道西边4米处发现直道老路基痕迹,路面有石块铺垫;向东下坡处(今正铜公路0千米处)有残存古城墙一段,向西有明雕翎关巡检司旧址、古村落遗址;有一条古道,向东通往旬邑转角达铜川,向西通正宁县南邑、湫头、永和塬。烽火台东北临正铜公路,南临雕翎关遗址古城墙,西临明雕翎关巡检司旧址、古村落遗址。
  ⑦桦树湾烽燧:位于高庄古村落遗址北约200米的桦树湾南北走向的山峁上。该烽燧以黄土夯筑,今成冢状,剖面呈梯形,平面呈圆台形。夯土层约8厘米,残高3米,底径15米,地面有零散的粗细绳纹瓦片。秦直道从东侧通过,西面临沟。   ⑧南五里墩烽燧:位于雕翎关北17千米山梁顶部。该烽燧以黄土夯筑,呈圆台状,今成冢状。底径30米、残高5米,夯层8厘米。烽燧东侧残存一窑址,埋大量灰迹和残瓦片,直道从烽燧东侧通过。烽燧西面临沟,北与艾蒿店烽燧互应,南与桦树湾烽燧互应。
  ⑨艾蒿店烽燧(图10):位于艾蒿店林业检查站西北约200米的山峰上,古烽燧为黄土夯筑圆台,今已毁,现被林场改建为防火瞭望台。地表散布零星粗细绳纹残瓦片。
  2.3 正宁境内秦直道沿线的秦一号兵站
  在雕翎关南侧1600米与2000米的山梁上,即当地群众称的“四十亩台”。“1986年,陕西咸阳综合考古队在这里发现了一处秦代大型兵站遗址,发现了用姜石铺成的院落地面和夯土墙基、素面方砖,几何纹方砖与绳纹方砖、瓦等14种建筑材料。同时还发现了瓦椁秦墓。瓦椁秦墓的椁室全用板瓦和筒瓦筑成,墓内尸骨无存,但有一对玉鹿、一对玉龙和一个纹饰细腻的玉璧,色泽依然纯正。墓内出土的一个黑底间有红倏的木质漆盘,虽然木已全腐,但漆层结成的外壳完整。经专家论证,此处为秦直道自云阳起第一个屯兵之所,故命名为秦一号兵站。”[9](见1986年9月26日《陕西日报》第一版)
  这次我们再次对该遗址进行了认真调查,发现该遗址文化层厚1~2米,捡到的标本有羊角纹残瓦当(图11)、粗绳纹条砖、回纹方砖、子母口板瓦、建筑构件等残片。在被人挖掘的坑内清理出了两个硕大的空心砖(图12),从摆放形制判断应为厅堂的台阶踏步。该建筑座北向南。空心砖长138厘米,宽38厘米,高28厘米,壁厚2~2.5厘米。地面20厘米以下残砖破瓦堆积密集,从标本形制及其做工特点看应为秦汉时期建筑材料。
  2.4 正宁境内秦直道沿线的雕翎关关隘
  雕翎关又名雕翎砦,“雕翎关曾经是蒙恬生前调兵遣将运筹帷幄的雄关”[10]。关于雕翎关得名的来源,说法不一。其一,相传古时此地一守将征战有功,被冠加雕翎,加以褒奖。其二,秦始皇修筑直道后曾在这里调令兵马,取“调令”之谐音。雕翎关位于正宁县东南子午岭主峰上,海拔1753米,今处正(宁)铜(川)公路0千米标志西南侧50米处,这里有一条东西向的古道与直道交叉于雕翎关,从此向西可通罗川,向东可达陕西铜川一带,可见此处是一重要的交通枢纽。遗址重点区处在一山峁的南侧,现存古代窑洞三层数十孔,窑洞前均有比较宽阔的台地,直道从第一层窑洞前台地向西北侧而去。山峁西南侧残存一段城墙(图13),长约30米,残高3~7米,基宽6米,夯土层厚6~7厘米,地表散布粗、细纹板、筒瓦残片和唐宋至清代的陶、瓷器残片。从丰富的标本来看,此关秦时已置,唐宋时期仍沿用,明关是在古关基础上设置的。明初,置雕翎关巡检司。清乾隆二十八年折遇兰《正宁县志》载:“雕翎砦,明初置巡检司一员,领兵三十。”[11]
  2.5 正宁境内秦直道沿线的都护墓
  此次调查发现,在车皮坡山巅,直道西侧有一高约9米、底径约20米的大土冢。土冢周围有零散的布纹板瓦残片,推断地面原有建筑物。调查时发现,土冢南侧有一直径1.2米、深约13米的盗洞直抵墓室。根据盗洞口长出的植被情况看,被盗时间应在20世纪末。该墓葬系覆斗式券顶单室砖墓,墓室呈长方形,长约5米,宽约4米,高约3米,墓室顶距地表约10米。从墓葬形式及瓦片判断,该墓应为魏晋至唐代墓葬。在走访中群众回忆,该墓葬西南侧原有一通墓碑,20世纪七八十年代碑高约2米,碑文字迹不清,隐约可辨认有“都护”二字,何时遗失已无法查证。据墓葬形式、墓碑记述、残瓦形制判断,墓主人可能是西域都护府或安北都护府一位官员。
  2.6 正宁境内秦直道相关遗存罗川古城遗址
  罗川古城遗址位于正宁县永和镇罗川社区西50米,据载“罗川城始筑无考,元至正间守尉枢密院副使张天福修高三丈四尺、长三百九十五丈一尺、根厚四丈、顶厚二丈、池深一丈、东西二门,天启间知县阎国脉修,崇祯七年知县安如嵩创开南门”[12]。目前,罗川城东北面残留土城墙约130米,城墙厚约4米,残高约10米,城内文化遗存丰富,其中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罗川赵氏石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元代正宁文庙,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明代赵氏祠堂(三清碑、坚持清白碑)、清代铁旗杆,明清民居等。2006年8月,罗川村被甘肃省命名为首批“历史文化名村”。
  3 正宁境内秦直道调查的新发现、新体会
  ①这次调查我们发现,甘肃省境内秦直道的起点是由陕西省旬邑县杨家胡同进入甘肃正宁境内刘家店的。
  ②这次调查我们认为,秦直道进入正宁雕翎关后,是沿子午岭主峰山脊经石窑、高庄到车皮坡,经艾蒿店入甘肃宁县、合水县、华池县的。
  ③这次调查我们发现,正宁县境秦直道1号段(刘家店至雕翎关),此段直道路基清晰,大部分路段保存较好,路基最宽处可达27米,路面宽度5~7米,此段全长24.6千米;正宁县境秦直道2号段(雕翎关至亮马台),这段道路几乎被林木覆盖,人迹稀少,路途平缓,道路保存較好,路基清晰,但这段路明显比前段窄了许多,路基在10~20米左右,路面宽度在3~5米,此段全长24.6千米;正宁县境秦直道3号段(亮马至油坊庄),此段直道崎岖,坡度较大,坡度约35度以上,道宽3~5米,路面完全被林木覆盖,人迹不至,此段全长11.25千米;正宁县境秦直道4号段(油坊庄至艾蒿店),此段道路平缓,路迹清晰,道宽5米左右,此段全长4.08千米。至此,正宁境内秦直道全长约50千米。
  ④通过调查我们认为,秦直道正宁段是沿子午岭主山脊修筑的,在选址上选择了子午岭主山脊的连续性,避免了上山下沟,保证了道路的基本平缓。同时,沿山脊修筑有利于道路排水,防止了道路大面积水毁,从而保证了道路的畅通。
  ⑤这次调查我们发现,秦直道正宁段一线两侧,共发现秦汉时期的宫殿、兵站、关隘、烽燧等遗址及墓葬20余处,其中烽燧9处(刘家店、黑马湾、杠树峁、椿树庄、南梁峁、雕翎关、桦树湾、南五里墩、艾蒿店)、古道3处(艾蒿店、雕翎关、刘家店)、古村落7处(刘家店、黑马湾、南梁峁、雕翎关、桦树湾、高庄、艾蒿店)、古遗址7处(两女砦、刘家店、南梁峁、雕翎关、车皮湾、艾蒿店、罗川古城遗址)、雕翎关隘1处、都护墓1座,出土大量建筑材料、陶器、铜器、铁器及兵器等遗物。
  ⑥通过调查我们认为,正宁境内秦直道自秦一直沿用到清代晚期,部分路段至今仍在使用。千余年间,它不仅是中原王朝北方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北方经济文化交流、民族融合的重要纽带和桥梁。
  参考文献
  [1](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M].北京:中华书局,2005.
  [2][5][7][8][10]甘肃省文物局.秦直道考察[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6.
  [3][4][6]国家文物局秦直道研究课题组,张在明,张永超,等.旬邑县秦直道遗址考察报告[J].文博,2006(3):75.
  [9]张国藩.秦代的“高速公路”—子午岭直道遗址[J].档案,2014(3):21—23.
  [11][12]正宁县志编纂委员会.正宁县志[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梁彦斌(1982—),本科,文博中级职称,主要从事博物馆管理和古建筑研究工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1801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