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西街就是一条缓慢的时光之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徽州,不算贫穷,但是有着繁华褪尽的寂寞,一个寂寞与幸福共存之地,在资本驱动的社会大潮下自我守护,保持着自己文化身份认同的智慧和努力。
  这里依然是绿野仙踪。
  我每天穿行在徽州古城的市井里,也看到了人们纯朴的丰富,那种温和的世俗气质。传统文化在徽州的积淀如此深刻地影响着当今的古城居民。他们走过来走过去,都是徽州一千年的历史倒影。这里的人们不愿意变革,我在清晨的早餐店看见那些陈旧的座椅和器具,他们觉得这样很好,不愿意更换;石头粿下面仍然是炭火,炸油条的锅子下面燃烧着木材,再热的夏天,他们也这么顺其自然地过来了。连他们包馄饨的手势,也是时间的倒影。他们愿意像祖先的影子一样过日子。
  黄昏的时候,走在渔梁坝上,看见人们三三两两地在坝上散步,在坝下浣衣、洗浴,我看到时光在这里缓慢流淌,这里的人们不是被时间拉着奔跑,而是牵着时光漫步。
  西街壹号在一头,办公室在另一头,我每天都要走过西街,我记住了每一家店铺的样子,它们也记住了我的面孔。
  西街西头第一家是大名鼎鼎的老虎灶小吃,老虎灶是早先开水房的统称,我不知道那里原先有没有卖过开水,如今是一家人气冠全城的小吃店。门面不大,里面摆了五六张圆桌,不够用,再加上靠窗一长条桌,还是不够用,就把半个厨房让出来,摆上三四张小长桌,做石头粿的摊子就摆在门口。
  天一亮,老虎灶就坐满了人,门口也站一圈,等着石头粿。古城的人们淡定,央视来拍的时候,老虎灶也这样一番光景,你爱拍就拍,我就这样子,顾自包着石头粿,下着面条,用方言招呼着老顾客。
  老虎灶过来是两家小便利店,卖的东西基本差不多,都是烟酒饮料、日用杂货。我去买过几次啤酒香烟,店堂里常常没人,喊一声,老板娘才从后面跑出来,大概就住在后面。
  拐个弯是一溜粮食局的店面,打头第一间是家做什么保健品的。再过来,是一家粮油店,老板很热情,跟我一样喜欢抽烟,吃饭的时候抿点儿小酒,一个人慢慢地品,老板有一辆电动三轮车,时不时去送货。老板娘呢,就是我们的食堂大姐,她也是就近方便,才答应帮我们掌勺的。
  我第一次到徽州古城,还在正月里,去大院里走了一圈出来,就被大姐请进粮油店里,泡茶端果子剥茶叶蛋,好一番热情招待,看到了古城的人情。
  糧食局的店面大多关着,走过粮食局,是一个小服装厂,十来台缝纫机,看上去生意不错。
  再过去,原先是新安宾馆的地盘,如今成了一个联排住宅区,刚刚建好,还没销售。原先宾馆后门的地方,有间商铺,新开了一家小便利店。
  新安宾馆过来,是一家裱画店,裱画师是个中年妇女,墙上竖着板,板上托着一些字画,裱画的生意不好不差。前阵子,衢州的慧娟嫂送了我一副小楷,我心急地送去这家店里,裱画师坐在门口玩手机,说,梅雨天不能裱,等出梅了再来。我想了想,好像整个梅雨季,这位师傅都坐着玩手机,的确没见过她干活。
  ……这样一条小小的街道,大抵是徽州古城的缩影,人们各自做点儿小营生,彼此尊重,从不争利,把日子过得缓慢温和。这样的人生态度在当下似乎有些消极,但就是他们,守住了中国人,尤其是江南人骨子里的温和,守住了礼仪,过出了一份很多人再也回不去的从容。
  这份从容,是徽州古城最美的风景。
  (摘自化学工业出版社《借个院子过生活》   作者:禾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3514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