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独立学院艺术类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中教学与科研的博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独立学院艺术类专业师资队伍长期以来依靠母体学校,队伍结构不合理,在转设发展的进程中,时常发生教学与科研脱离的现象。本文从建立健全培养制度、搭建艺术类专业教师个人发展平台,以评价体系和职称制度为导向,推动师资队伍内涵发展和各单位协同落实、协调推进教师发展三个角度入手,探讨艺术类专业师资在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方面的策略与尝试。
  〔关键词〕独立学院;艺术;教学;科研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中指出,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高等学校时,鼓励其定位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独立学院应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
  艺术活动是人类基本的和经常性的精神活动,艺术的发展促进了人类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人类社会文化的核心与精华,并渗透到人类文明的方方面面。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大前提下,如何有效推动艺术类专业师资队伍内涵建设,艺术类专业师资该如何处理好教学和科研的关系,成长为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值得深思。现从师资队伍建设的角度,分析教学与科研失衡的原因,并以扬州大学广陵学院为例,对独立学院艺术类专业师资教学与科研的协调发展进行探讨。
  一、独立学院艺术类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独立学院长期以来,师资主要依靠母体学校,自有师资建设相对薄弱。自民办院校26号令颁布以来,很多独立学院开始关注自有师资的建设问题,近年来招聘的教师中大部分是刚毕业的应届生,也有部分具有工作经历的双师型人才。但艺术类专业教师队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仍不合理,以助教和讲师为主,中青年教师骨干严重不足,教授、博士等高层次人才较为缺乏,难以形成学科梯队。
  独立学院在转设发展的进程中,需要提高教学质量,避免和母体高校同质化教学,这点在艺术类课程中尤为突出。于是很多学院将工作重点放在教学上,对于教师的培养工作更多侧重于教学素养的培养。同时随着独立学院招生规模的扩大,教师的教学任务加重,部分学院忽视对科研能力的训练,没有营造积极的科研氛围,导致科研工作更为滞后。
  但在对学院进行的各类评估中,教师科研能力及科研成果是其中的重要指标之一,教师科研产出的质和量直接影响评估结果。不少学院为了迎合评估,逐渐形成了科研至上的工作价值取向。科研指标挤压教学指标,学院根据教师的论文数量、质量、课题项目和成果等因素衡量教师的能力,并以此决定教师的年度考核、评优评先等。在这种考评机制下,教学指标被忽视,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學态度等因素缺乏应有的关注,导致科研和教学关系出现严重的偏颇。
  部分学院由于缺乏教学和科研协调机制,不仅出现管理体制和人员配备上的脱节,而且使得科研理论成果难以推广到教学活动中,教学活动的启发又难以推动科研工作创新,加剧了科研与教学两者的分离。在此过程中出现了或左或右的想法或趋势,且最终结果是教学与科研脱离。
  二、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的策略与尝试
  教学与科研不是博弈的对立面,应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且对于艺术类专业教师而言,协同发展尤为重要。现以扬州大学广陵学院为例,简述学院在艺术类专业师资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方面的策略与尝试。
  (一)建立健全培养制度,搭建艺术类专业教师个人发展平台 高等教育学家纽曼认为,并不是任何人都能教学或搞研究,认为大学的根本功能在于对学生进行心智培养,不应该搞“一刀切”,强行要求只能从事教学工作的人也去进行科学研究,只能是对二者的摧残。学院秉承这样的思想,将艺术类专业教师培养制度分为通用型和个性化两类。
  通用型培养制度,比如师德师风建设,重点提高教师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各项业务素质能力,促进教师队伍内涵发展。建立青年教师培育机制,有目的的对接省人才项目,从教学素养、科研素养等方面培育青年教师。
  制定出国留学相关政策,搭建平台,加大国际学术交流,创造学术交流的机会,通过建立多种校际合作、跨地区及国际合作等多种合作方式,让艺术类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到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中,及时了解到最前沿的学术成果,以促进学院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加大与国际应用型大学的交流,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把这些先进的科研成果和方法都融入课堂中去,更有效地促进教学的提高和更新。
  因材培养,帮助教师强化强项,弥补短板,将艺术类专业教师分成学术型和应用型两个类型,每类人员都有努力的明确方向。制订鼓励青年教师加入科研团队的意见,鼓励学术型教师融入科研团队,感受科研氛围,加强科研协作;学院制订教师顶岗实践管理办法,建立教师顶岗实践制度,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增加教师工程背景和行业背景,提升应用型教师了解、服务社会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制订鼓励教师取得职业资格等证书的管理规定,鼓励教师取得职业资格等证书,提高双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
  旨在以培养自己本校专职的艺术类专业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重点,建设适合于独立学院特点的实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一批不仅有较强的教学、教研及教学能力和素质,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还要掌握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以及指导学生创业的能力和素质的艺术类专业师资队伍。
  (二)以评价体系和职称制度为导向,推动师资队伍内涵发展 摒弃考量单一指标或一种指标挤压另一指标的评价体系,建设多维度艺术类专业教师工作量评价体系,从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个维度量化考核每年度的工作量完成情况;完善各级岗位的考评制度,明确高一级岗位的要求,各级各类艺术类专业教师都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在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条件中,对艺术类教师的业绩指标考虑业绩展示的特殊性。
  (三)各单位协同落实,协调推进教师发展 艺术类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不能单纯地归于人事部门或是教师发展部门的职责,人事部门和教师发展部门协商制定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建设方案,修订顺应形势发展的制度,但制度需要各职能部门的协同落实。   如每年度的教师工作量考核,教学工作量由教学部门核定;科研工作量由科研部门审定,其中论文则需要图书馆进行查证;教师的社会服务工作量又涉及团委(学工)、招生就业等单位;这就需要各部门在对工作量考核工作本身具有正确理解的前提下,能准确把握教师各项业绩的审核。
  艺术类专业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中,教师发展中心可以组织申请基金、撰写论文等方面系列讲座;图书馆可以围绕艺术类青年教师科学素养的提高,提供各数据库使用方法助力青年教师数据检索分析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图书馆可以撰写艺术类学科发展报告供学科专业发展参考;图书馆还可以提供各大文献管理软件的使用对比分析和软件下载渠道,帮助青年教师提高科研效率;实践教学中心可以开展论文配图方面指导等,各单位齐心协力协调推进艺术类专业教师发展。
  结 语
  钱伟长院士曾说过,高等学校教学必须与科研结合,教学不能与科研分家;教学没有科研做底蕴,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育。对于艺术类专业教师而言,科研工作要服务于人才培养;科學研究应侧重于应用研究,尤其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实用艺术设计研究,其科研成果可以直接在企业、市场里转化。与此同时科研的内容作为教学内容的更新,实现教学与科研的互动,同时通过以教为主,带动科研,重要科研项目要开设出单独课程,让学生参与你的科研工作,同时将求真务实的科研作风传授给学生,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是知道到哪寻求帮助的能力,并带动学生创新创业,实现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 (责任编辑:张贵志)
  参考文献:
  [1]廖彩之,郝巍.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师资队伍现状及问题思考[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8).
  [2]余秀兰.研究型教学:教学与科研的双赢[J].江苏高教,2008,(5).
  [3]吴平.让擅长教学的人乐于教学[J].教育与职业,2014,(34).
  [4]段海峰.在教学与科研的博弈中促进学校发展[J].教学与管理,2015,(12).
  [5]李海云.教学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探析[J].河南社会科学,2010,(18).
  基金项目:本文受江苏省教育厅2019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时代背景下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以扬州大学广陵学院为例》资助(编号:2019SJA217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3521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