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目连戏的人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佛经中确有目连其人
   目连戏写目连僧地狱救母故事,许多剧种有这一题材的戏。一般把目连出生到救母同升天堂这段,称《目连救母》或《目连传》;把目连出生前傅家几代人行善、发家故事,称《目连前传》;把与目连无关的一些忠、孝、节、义故事戏,穿插在《目连救母》中演,叫《花目连》。这些戏演出时间,有连台三天三夜的,有七天七夜的,也有演个把月几十天的。过去有“四十八本大目连”的说法,哪四十八本呢?现在也无人说得准确了。一说是《岳飞传》、《目连传》、《香山记》(观音得道故事)、《三国演义》各十二本,穿插《花目连》。一说是《梁武帝》(郗氏化蟒故事)、《香山记》、《封神榜》、《岳飞传》五大本为主,穿插《花目连》。还有说钟馗、黄巢故事也在“大目连”中。
  佛教经典中确有目连这位人物。他是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释迦牟尼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人,生活在公元前500――600年前,比我国的孔子稍早。《法华经》、《佛所行赞》、《智度论》等许多佛经中,都有关于目连的记述。他的音译全名是摩诃目犍连延。“摩诃”是大的意思,即大目犍连延,简称目犍连延、目犍连,一般都称他目连。他名字的意译是莱菔,中译佛经中称他采菽氏。莱菔今称萝卜。他在佛的十大弟子中,被尊为神通第一。
   在目连戏里,目连出生在世代行善的傅家,罗卜是他出家前的名字,目连是他出家后的僧号。他的母亲刘青提,号四贞,人称刘四娘。傅相死后刘四娘背誓开荤,被打入地狱受酷刑。目连遍历地狱寻母,终于救出母亲,同升天堂。目连信佛吃斋,虔诚执着。下地狱救母亲,目的也狭隘。但是他不避艰险,上穷碧落下黄泉,坚毅不拔的毅力,为历代观众崇佩。这种毅力,来自亲情,来自对母亲的爱,是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崇尚的道德。这种爱,在戏里感动了释迦佛,赠他芒鞋,可以行走如飞;借给他锡杖,可以升天入地无阻挡。戏中对目连的亲情有许多描写。父亡母寡,出外经商,别离时三番两次回头(《罗卜别家》);一别三年,想起高堂皓首依门,归心似箭(《罗卜思归》);母亡,三步一拜归家(《太白赠鞍》)。《罗卜描容》这场戏,集中描写罗卜思念母亲之情;白日礼佛念经;替母忏悔;夜晚寝苫枕块,少申人子之情。默绘心仪的母亲遗容,希望画出育儿勤劳、天性慈厚善良和许多贤淑行藏,画出的却是鬓发飕飕的临终痛态。风吹画动,疑是阿母倚门望。他行程十万八千里,寻遍十殿救母亲,这种刚毅倔强,感天动地泣鬼神。
  许多剧种的《目连传》是从傅相做寿,目连出世开始的,傅相被塑造成封建末期的完人,家有九世经堂,学通儒、释、道、墨,乐善好施,是个见庙烧香,见菩萨磕头的大善人,也是家中的绝对权威。临终再三嘱咐妻儿家人,要遵守他先前立的规矩:敬佛信神,乐善好施,吃斋念佛。他要妻儿家人一一盟誓,并请邻翁李厚德监督执行。他死后被金童玉女幢幡伞盖相迎,架鹤上西天享福。他是几千年封建社会夫权、父权、家长制的沉淀和代表。他宣扬的父慈子孝、夫贤妻惠的亲情中,散发出浓郁的五伦三党腐朽气息,却符合封建末世卫道者的心情。这个人物是为戏剧矛盾的发展,也是为铺垫刘青提,目连母子的形象而设置的。
  刘青提是目连的母亲,是剧中浓墨酣笔刻画的人物,很有个性。出场时是个“在家从夫”的典型,《劝姐开荤》以后,展示出她性格的倔强。她有个弟弟刘贾,平日来往不多。傅相去世后他来悼唁;问及外甥罗卜,刘青提告诉他“前日做斋,多蒙邻里相助,今日谢孝去了”。一个“斋”字,引发姐弟一场辩论。刘贾从“游方和尚骨瘦如柴,吃肉的人红光满面”等生活观象、营养观点,引经据典,劝姐开荤。他引到“文王之政五母鸡二母彘”,孟子“鱼我所欲也”,孔子“不得其酱不食”,辩得刘青提节节败退,甘拜下风。刘青提开荤后,五鬼来拘,钢叉连射不反悔。到望乡台,她思量天下人,几个不吃荤。何独我刘四贞,今朝遭酷刑?!在阎罗一殿,她反问秦广王:“祭天祭地皆神享,从古至今用不疑,杂牲何能加吾罪?!”在二殿,她和楚江王辩论:“人当享用甘肥,为什么反加刑罪?”刘青提这种反抗精神也是令人佩服的。1993年四川绵阳目连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有文章说这是刘青提人性的觉醒。古代的文人和艺术家不会这样看,只是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如实地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也许目连得到了她的遗传基因,才有下地狱救母百折不挠的坚韧性格。她在戏里是被当作反面人物塑造的,是背夫背子、违誓开荤的恶妇。目连戏在写刘氏叛逆性格的同时,也刻画了他伟大的母爱。她支使目连出外经商时,叮咛嘱咐再三;儿子三年未归,倚偏门闾空伫望;被五鬼拘去,冒着钢叉射杀逃棚回家,是恋生逃死,更是难割对儿子的亲情。《回煞》一场描写她对儿子的牵挂,十分细腻:想看儿子,却被护家神阻隔,她用真情感动解鬼,解鬼为她揭开屋瓦,腾空入室;伸手安抚儿,又恐惊醒儿子。即痛且爱,亦惊亦喜,心中五味翻腾,唱得观众落泪。地狱母子相见,呼儿唤母,抱头痛哭。她受刑时诉说妇人家三大苦楚,唱词多达二百多句,明显是引入民间歌谣,虽受时代和人物的局限,仍表达出压在封建社会最底层的妇女心声。字字带血,声声含泪。
   刘青提是个封建末世的妇女典型。即深受封建思想的奴役,甘心殉命封建社会,又有着新的觉醒,敢于叛逆。他没有被阎王殿苦刑压服,却被目连的亲情感化(应该说是剧作家设计的佛法感化)。她最后与儿子同升天堂,是剧的主题需要,也是同情她的观众的期望。这种愿望限于时代的局限性,也是戏曲观众对于大团圆结局的习惯。
  鬼而人 情而理 可怖可爱
   目连戏舞台上有许多鬼的形象。这些形象如同世间众生相,千人千面,性格行为各异。有的造型滑稽,语言和行为幽默;有的造型笨拙,憨态可掬;有的行为虽恐怖,形象却可亲。人们日常谈鬼最怕见无常,有“无常一到万事休”的说法。无常是阎王殿下的勾魂使者,你见到他便一命呜呼。无常在目连戏中,粉脸上浓笔画八字眉,披发、耸肩、一袭白袍,腰系草绳,项上或鬓角挂纸钱串,手执破芭蕉扇、铁索,头戴一尺多高的白帽,帽上写着“你也来了”或“一见有喜”字样。鲁迅在《朝花夕拾・无常》里谈庙会时说:“至于我们最愿意看的,却是活无常。他不但活泼而诙谐,单是浑身雪白这一点,在红红绿绿中就有点鹤立鸡群气概。只要望见一顶白帽和他手里的破芭蕉扇的影子,大家就有些紧张了,而且高兴起来了……在庙里泥塑的、在书上墨印的摸样上,是看不出他们可爱来的,最好去看戏。但看普通戏也不行,必须看大戏或者看目连戏。目连戏里有许多无常:白无常、黑无常、高无常、矮无常、男无常、女无常……”祁剧目连戏《公作上路》的高无常,要踩八尺到一丈二尺的高跷,在观众中走动。一袭白袍穿上,何等伟岸;绍剧和辰河戏里的无常有老婆,称无常嫂,有儿子称小无常。鲁迅有篇《女吊》,说女吊鬼找替身的故事。女吊鬼玉芙蓉找替身时与一个男吊鬼发生争执,多亏韦陀一鞭赶走男吊。女吊出场时有一段唱,控诉封建世道,誓要反抗。鲁迅称赞民间艺人“创造了一个带复仇性,比别的一切鬼魂更美,更强的鬼魂,这就是女吊。”玉芙蓉是个妓女,逃出妓院后吊颈死了。祁剧目连戏里也有女吊这个角色,白无常的妆扮,叫软氏。她从妓院逃出被鸨母抓住,目连替她赎身后仍无出路,“拿根灯芯在茄子树上吊死”。这和绍剧玉芙蓉“溢死在高粱地里”异曲同工,一样风趣。软氏去找替身,不走小路捷径而绕道大路,自己说走“小路怕鬼”,也令人忍俊不禁。辰河目连戏中刘青提被解鬼押过孤凄埂也是喜剧。孤凄埂长五百里,左涌苦海波涛,右流灰河毒水;埂上乱石尖如刀,烂泥滑胜油。刘青提不知所措,被守埂的两个鬼卒认出。他俩生前受过刘的赈济,抢来一顶三人桥抬刘氏过埂,尚缺个轿夫,拘来为刘氏治痛开错药方的马医生凑数。刘氏有惊无险过了埂。这鬼世界的恩怨相报亦如人世间。湘剧目连戏《王婆骂鸡》中的巡风鬼,正直、多智、风趣、识破偷鸡贼奚氏,也惹得观众前仰后扑。无怪乎鲁迅在《门外谈门》中对无常大加赞赏:“目连戏里的无常鬼……何等有人情,何等知过,又何等果决。我们文学做得出来么?这是真正的农民、手工业工人的作品!”
  宽容对待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是人类几千年社会实践的积累和总结,是人类文明的表现和宝藏。对于具体的某一项遗产,既要将它放在它产生的历史社会背景下去判定它的历史地位;也要考虑它在当前条件下的价值意义;还要充分顾及民族文化心理特征,加以鉴别、汲取、传承、发展。
   传统戏曲艺术和许多别的文化遗产一样,产生或经历过封建社会,不可避免地渗杂有封建糟糠。它既然得到观众的欣赏和爱好,也必然存在有民主性的精华,要慎重对待。慎重的前提是宽容。宽容来自自信。唐代经济、政治、文化繁荣,基础是唐人的自信,敢于兼容并蓄。《资治通鉴・唐记・太宗贞观元年夏四月》有李世民论乐的一段记述:“乐能感人,故乐者闻之则喜,忧者闻之则悲”。他推翻了“桑间上亡国之音”的传统论点,广泛吸收中外古今各种文化,使唐代文化各方面,如诗、文、音乐、歌舞、绘画、雕塑全面空前繁荣昌盛。开放改革以来,我国在文化上纠正了在对待《何日君再来》等作品、邓丽君唱法的弯路,也表现出国人有了信心。态度宽容,才出现和谐昌荣的景象。湖南戏曲界在这方面是有历史教训的。第一届全国戏曲会演的剧目,不少在选拔中险些被扼杀。《刘海砍樵》曾被一些人认为出妖怪是迷信,台词不雅有色情;《琵琶上路》和《扫松》,曾被说成剧中张广才是地主,戏是歌颂地主阶级的;《打猎回书》里刘智远有两个老婆,是违反《婚姻法》的;《思凡》不符合党的宗教政策……这些例子现在看来是笑话,当时持这些看法的人却是认真的、负责的。这些历史上的教训,今天值得借鉴和反思。
  文化遗产中的一些问题,不可以简单理解。简单理解容易出现粗暴对待。从青铜器到西汉女尸,从甲骨文到金缕玉衣,哪一件与封建无关?小说《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和据此拍摄的影剧,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王子复仇记》都反映了封建时代的生活。对于这些,人们都能接受。中央电视台不久前还播放过《牡丹亭》、《钟馗》、《探阴山》等出鬼魂的戏曲,也没引起混乱或指责。和谐社会的人们,都懂得“和而不同”的道理,能包容且有信心。
   辰河目连戏早几年还被邀请到法国表演。湖南的目连,无论辰河戏或祁阳戏,都有自己的特色。不妨为旅游资源,开发演出,既可增多演员演出实践,也可稍稍缓解剧团眼下经济困境,何不乐而为之。现在,目连戏已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也应该让它先活着,以后才能改革,才谈得上传承和创新。
  责任编辑:杨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85886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