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与经典作品中的人物对话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整本书阅读教学,是当下语文教师为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不断探索语文阅读教学方式的必经之路。本文通过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活动,引导学生与经典作品中的人物对话,尝试、探索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可行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教学  人物  对话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6-0084-02
  1   现状研究
   目前,在教学时间和学生的课余时间都极其有限的环境下,如何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尤其是在一两节课内讲明白一整本书的核心价值,对于大多数一线教师而言,还是很有挑战性。已经有一些教师在做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尝试,给我们一线教师做出了有益的示范。例如,步根海老师在《草房子》整本书阅读教学研讨中讲到:“我们在读整本书的过程中,它的基本路径是什么?比如小说,核心关注什么?其实小说作品最终要关注的,即最核心要关注的,或者叫主旨,或者叫做者的创作意图,或者叫做者的创作思路”。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余党绪老师在《整本书阅读或可成语文教改的发动机》一文中指出:“整本书阅读与课外阅读的区别,主要在于它必须借助精心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安排,通过具体的教学过程来引导和影响学生的阅读活动,以达成具体的教学目标。如果说课外阅读主要是日常的、自发的,是兴趣导向的,那么,整本书阅读则应该是一种组织性、结构性、有功能诉求的教学活动。”整本书阅读的时间成本在当下学生快节奏、高密度的紧张学习生活中,显得越来越高,正因为时间宝贵且极其有限,教师才更应该把整本书阅读的时间有效组织起来,讲究阅读指导策略。下面就以《欧也妮·葛朗台》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通过尝试与经典作品中的人物对话,尝试、探索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可行的策略和方法,进而提高中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
  2   教学过程及策略
   沪教版高二下学期第二单元《守财奴》,节选自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家庭的苦难”一章节,《守财奴》这一题目为编者所加。高二的学生对文本有一定的阅读和欣赏能力,但迫于紧张的学习时间,学生很少有闲暇可以進行整本名著阅读。但新课程标准对整本书阅读有了具体的要求,对学生文学阅读与写作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再结合本学科组创新实验室的电子阅读课项目,所以决定通过电子阅读的方式阅读《欧也妮·葛朗台》整本书,并将学生的读写活动结合在一起。通过细读文本,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把握作品的内涵,摘下标签,力求有自己的发现。
  2.1 课前指导
   当今信息时代背景下,一些新型媒体的发展也带来了学生阅读方式的改变。我们以新媒体为工具的阅读,拟与文本阅读研究进行整合,通过纸质文本、电子文本的阅读,促进学习运用多种媒介展开有效的表达和交流,寻找拓宽学生阅读面的有效路径。我们利用课堂时间,带领学生到电子阅览室阅读《欧也妮·葛朗台》这本书,没有读完的部分每周末布置两个章节,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为了检验学生是否真实地进行阅读,我们编制了《欧也妮·葛朗台》自读手册,包括自读进度管理任务单、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摘抄与赏析、收获和质疑、思维广场学习任务单等几个板块,以学习任务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有目的地刻意阅读。并且在自读过程中,将阅读和书写结合起来,有摘抄、有分析,做好读书笔记。并要求学生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笔记用网络或书面的形式上交。用任务驱动的方式推动学生刻意地进行阅读训练,在过程中教师及时查看、检验、反馈学生的阅读进度和成果,每一步阅读步骤都有过程性指导和阶段性成果,最后将自己的读书成果制作成简洁的PPT供课上交流分享。
  2.2 课堂分享
   本节课由“为什么要提倡阅读经典作品” 导入课堂,小结我们之前《欧也妮·葛朗台》的读写情况。之后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出代表进行小组读书心得分享与交流。学生们分别从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以及人物所处的环境、围绕人物的重要情节入手,以及联系我们当下的生活经验,谈出了自己的对人物的理解。每个人物形象交流完后,教师追问,如葛朗台是否被金钱泯灭了人性,对家人没有爱呢?如果你是欧也妮,身处“金钱控制一切的作用越来越强大”的社会背景下,你会做出哪种选择?为什么作者在1833年描写的查理的性格,还能在如今的社会里找到一样的影子?葛朗台太太对欧也妮有什么影响呢?这些问题的追问引发、促进学生们进一步深入思考。
   之后教师补充并指导学生读文本中的关键部分,如议论部分,倾听作者的“声音”,葛朗台的逻辑是金钱至上,他执迷于这一点而导致了家庭的悲剧。难道只有葛朗台一个人有这样的问题吗?不。查理的不幸在于他想要成为一个野心家贵族;欧也妮的不幸在于她对查理的爱情的错误认知;拿侬的不幸在于对老葛朗台的利用保持“永远的感激”;葛朗台太太的不幸在于她过分柔和的性格等。
   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不幸的原因不仅有社会环境、历史因素,也有个人的因素,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巴尔扎克说的那句:“根据观察的结果,凡是吝啬鬼,野心家,所有执著一念的人,他们的感情总特别灌注在象征他们痴情的某一件东西上面。”这句话反映出作者对人物以及主题的一些认识,可以帮助教师指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和作家的思想,归纳作者的写作意图,“巴尔扎克想要再一次证明的,是一种顽固意念的破坏力量,它竟然摧毁了一个家庭。” 之后教师总结读书方法之一种:我们读者所能做的,就是去摘下标签,细读文本,找到文本依据,用实证式的阅读方式,理解作品中的主要人物,理解作品背后的时代意义和作家眼光与思想倾向,最终形成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阅读感受,尝试与作者的伟大心灵对话,等待在心灵相通的刹那,发现作家作品的魅力极光。    本节课中,学生在展示交流读书心得时,发言和交流有较高的质量,依托文本来谈人物分析,有理有据,而且能够联系自己的经验谈现实意义和自己的思考和疑问,并且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思考,课堂氛围较为热烈,基本实现教学目标。在此转述一个学生的分享:“当我读完这本书的时候,对于本书中欧也妮独特的人格魅力所吸引,在她的身上能够感觉到纯真的性格,天真的爱情观,这样使得我和她在某些部分产生共鸣。但是欧也妮的天真善良和懵懂,使得她错认为查理对她也同样的爱意,使得她将爱情过度的放大。这跟欧也妮的成长环境有关系。我们从欧也妮身上也正是看到了不受金钱腐蚀的优秀品质,但是无论说放到小说中还是现实中,最后我们都会有这么一个疑问,到底这种像欧也妮一般与众不同,没有顺应社会风起的独特高贵的品质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呢?答案是不唯一的。”还有学生看出女仆拿侬是一个平凡愿意辛勤劳动却又异常可怜的小人物。学生说“拿侬包办一切:煮饭,蒸洗东西,拿衣服到洛阿河边去洗,担在肩上回来;天一亮就起身,深夜才睡覺;收成时节,所有短工的饭食都归她料理,还不让人家捡取掉在地下的葡萄;她像一条忠心的狗一样保护主人的财产。总之,她对老葛朗台信服得五体投地,无论他什么想入非非的念头,她都不哼一声的服从。这段文字描写了拿侬不知疲倦被葛朗台安排去作家中一切的工作,而拿侬自己却像一个忠狗一样觉得这是福分,这真的很可悲,但又是拿侬最大的幸运毕竟她认为这是上天的恩赐。”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去阅读,有自己依托文本得来的理性感悟,也引发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不仅锻炼了自己的思维品质,在交流中也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理解作品人物形象,看到他们可爱可敬可怜可悲的一面,于此同时,学生也在和小说中的人物进行心灵对话,从而丰富自己的内心,培养自己的良善。
  2.3 课后反思
   本节课中有很多的不足之处,笔者的教学语言措辞应更准确凝练,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细节还应再改善一下。但最应注意的是,在追问学生“如果你是欧也妮,身处‘金钱控制一切的作用越来越强大’的社会背景下,你会做出哪种选择?”时,引起了学生的争议,有部分学生认为要像欧也妮那样保持高洁的精神品质,不被金钱腐蚀;也有部分同学认为没有物质,何谈精神?正因为欧也妮继承了丰厚的遗产,所以她才可以不看重金钱。对于在课堂中引起学生争议的部分,笔者一时难以说服部分同学认同看似正面的观点。如何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且从内心真正认同这种价值观,而不仅仅只是表面认同,这是我们应该慎重思考的问题。
   整本书阅读教学拒绝提供教师的“专制”,不是教师提供好一个问题的答案,强迫学生认同和接受这个教师自认为最接近文本的“答案”,而是让学生读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在此基础上引领、指导、深挖、开拓,帮助学生打开视野,提升认识问题的深度,让学生能够接受、认同这个他们自己能够接受的理解。引导学生自己读出文中的情感来,而不是灌输给学生。总的一句话,是让学生自己主动地“读” 出感受(读出作品里有什么,作者想表达什么),“思”出意义(思考出读者个人的见解和批评),而不是被动的“给予”。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思辨性思维的层次。这才能够培养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和建构自己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不仅能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的锻炼,也能提升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同时逐渐丰富自己的情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念。
  3   结语
   整本书阅读教学费时费力,但对培养学生的阅阅读素养来说,不能怕“浪费”时间。只有真的浸入到文本的全貌,理解作品的人物形象,才能与经典作品中的人物对话,进而把握探索作品的主旨与深刻内涵,这样才不会断章取义,似是而非。这些都是提高语文阅读素养必须要花的成本。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探究、尝试。
  参考文献:
  [1] 余党绪.整本书阅读或可成语文教改的发动机[J].语文学习,2017(10).
  [2] 陈兴才.思辨读写,走出整本书阅读困境的最佳途径[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7(5).
  [3] 郑桂华.整本书阅读教学建议[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7(Z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991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