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音乐教学中的三维对话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教学中的对话,不是形式上的问答,而是师生间、生生间基于共同认识的交流,展示自己、聆听他人,不断更新自我认识,达到精神和思想层面的共鸣。音乐教学中的对话,可从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乐对话三个维度展开。
  关键词:音乐教学对话维度
  早在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就提出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教学,即先不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即使学生答错了,也不直接纠正,而是再提出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对话中一步一步得出正确结论。可见,教学应当重视对话。这里的对话,不是形式上的问答,而是师生间、生生间基于共同认识的交流,展示自己、聆听他人,不断更新自我认识,达到精神和思想层面的共鸣。音乐教学中的对话有何独特呈现?笔者认为,可从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乐对话三个维度展开。
  一、有梯度的“师生对话”
  一堂成功的音乐课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教师应当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开展有梯度的师生对话。
  (一)低年级:设计有趣味的情境
  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理解力也不够,无法理解音乐的节奏、音色、旋律等要素。在师生对话中,融入有趣味的情境,有助于学生形象地感知音乐要素。比如,教学苏少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小树叶》时,教师创设了这样的对话情境:
  师秋天到,天气凉,小小燕子去南方,明年春天花儿开,燕子又能飞回来。请同学们说说秋天的特点。
  生树叶黄了、枯了,燕子飞走了,天气变凉了,空气干燥了,寒冷的冬天就快来到了……
  师听听,这首歌曲中唱的是谁?
  生小树叶。
  师同学们想象一下秋叶在风中慢慢飘落的情景,它像在说什么话?歌曲中有没有这样的歌词?
  生小树叶在勇敢地说:“春天我会回来。”
  通过这段师生对话,学生直观地感知到小树叶从大树上飘落下来,在空中到处飞呀飞,最后轻轻地落在地上的情景,也初步感受到歌曲的旋律和情绪,为后续学习铺垫。
  (二)中年级:设计有效能的接唱
  对于中年级的学生,要让他们保持学习音乐的热情,可在教学中多用师生接唱的方式。比如,类似《问答歌》(见图1)的发声练习,教师的演唱既是示范,也是速度音色的调控器。衔接处的音准节奏很难把握,唯有加倍练习,才能自然接唱。
  (三)高年级:设计有价值的问题
  针对高年级的学生,要设计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比如,在教学苏少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森林狂想曲》时,开展如下对话:
  师在这首乐曲中你听到了哪些音效?在乐曲中有几处没有音乐旋律伴奏的声音?
  生听到了蝉声、蛙声和溪水声……乐曲开始、中间、结尾共三处。
  师大家再来听一听这神奇的声音。这三处的力度有什么不同?好像表达了什么?
  (分别播放乐曲的开始、中间和结尾。)
  师音乐仿佛把我们带到了什么地方?你们觉得这首乐曲应该叫什么名字?
  生美丽的大森林。
  生森林的早晨。
  师同学们给乐曲起的名字真贴切,音乐家也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森林狂想曲》。
  第一个问题的设计连用两个提问,让学生带着清晰的目标去聆听音乐,了解乐曲中的不同音色,甚至是曲式结构。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这些稍有难度的问题更容易让他们投入学习。接着,教师让学生为乐曲起名字。这便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思维空间,促其回顾乐曲旋律,“勾勒”这一旋律的画面,揣摩画面传递的情感。
  二、全方位的“生生对话”
  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是音乐课堂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全方位的对话中,学生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当然,不同形式的生生对话各有利弊,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方式,并适时调控。
  (一)“1+1”,互相交流
  课堂上,需要进行两两配合的活动时,就会产生一对一的小范围沟通,即开展“1+1”对话。比如,教学苏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跳吧!跳吧!》时,教师在教完动作要领后,组织学生两两练习。如果两位学生一个节奏感较好,一个舞蹈动作较好,他们之间就能通过对话,取长补短。“1+1”对话的话题比较集中,每个学生都有交流沟通的机会,都能积极参与进来。但如果两个学生都不擅长交流,提升空间就不大。所以,需要教师多关注各组的交流情况。
  (二)“1+N”,小组合作
  “1+N”小组合作是常见的教学形式。比如,在教学苏少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我爱我的家乡》时,歌曲的第二段要求学生创编歌词。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每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创编歌词。其中,一个小组的学习活动如下:
  生(组长)我们一起来想一想怎样创编,我们小组的节目一定要获胜!
  生(组员A)歌曲的第一段是唱我们的祖国,第二段我们就编写和我们的家乡苏州有关的歌词吧!
  生(组长)大家同意吗?
  生(全体)同意。
  生(组员B)苏州有天平山、有园林……
  生(组员C)还有太湖、美味的小吃……
  生(组长)把这些变成歌词,我们一起唱一下吧!
  生(组员D)我们还可以加上队形和动作,这样表演形式就更丰富。
  生(组员E)我们还可以分领唱和合唱,唱歌的时候还要注意表情。
  ……
  从歌曲分析到歌词创编,再到音乐表演的形式、效果,学生的创作水平在互相补充中不断提升。“1+N”小组合作交流,会启发彼此的话语内容,但可能只锻炼了积极参与的学生,其他学生参与度不高。这就需要教师细化小组合作的要求并时时关注,确保人人参与、个个发言。
  (三)“N+N”,头脑风暴
  这里的“头脑风暴”,是指无限制的自由联想和讨論,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不受限制的气氛中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充分表达看法,达到产生新观念、新设想的目的。比如,在教学苏少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空山鸟语》时,教师组织学生用竖笛模仿鸟的叫声,在小组内及小组间开展头脑风暴,学生创编出了很多有趣的吹奏方法。
  在大胆创作的过程中,学生既能锻炼竖笛演奏能力,学会灵活运用已经学过的各种节奏、音乐符号,同时也能找到刘天华关于《空山鸟语》的创作手法。“N+N”头脑风暴式对话,能最大程度激发学生潜能,但课堂纪律难以把控,学生的讨论可能偏离主题。这需要教师在开展头脑风暴之前和学生进行约定,用某个动作或某个声音代表讨论结束,密切关注学生讨论的过程。
  三、重体验的“生乐对话”
  学生与音乐进行“生乐对话”,是音乐课特有的方式。音乐本身是没有具体形象的,通过聆听、感受、体验才能将其内化为音乐审美,外化为音乐能量。因此,在音乐课堂上要把握学生与音乐对话的机会,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音乐,感受音乐。
  (一)聆听冥想,内修音乐审美
  聆听冥想适用于欣赏一些抒情的、优美的音乐。比如,对苏少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下册《天鹅湖组曲》,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音乐里的故事。第一段音乐为双簧管演奏,曲调优美,有哀怨、忧伤的情调,可冥想洁白无瑕的天鹅高贵庄重的神态。第二段音乐为弦乐演奏,曲调欢快,有跳跃感,可冥想四只小天鹅在湖畔嬉戏、玩耍,纯洁、天真的形象。如此,学生通过冥想,注意力集中在声音上,在投入聆听的同时,还能想象音乐表达的内涵、情绪,这对提高音乐审美有很大帮助。
  (二)展示表演,外修音乐能量
  在音乐课上,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即兴创编等各项音乐活动,这也是“生乐对话”的一种方式。比如,在教学苏少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彝家娃娃真幸福》时,笔者设计了富有彝族特色的舞蹈动作,并请学生到教室前一边演唱一边跳舞。表演的学生努力表现自己所理解的音乐,彰显音乐自信;观看表演的学生也从别人的表演中看到自己的不足,在模仿中提升。
  参考文献:
  [1] 袁颖.浅议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对话式教学的应用[J].北方音乐,2018(15).
  [2] 徐乃珍.浅谈小学音乐对话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北方音乐,2016(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65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