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灵寿故城附近发现早期直刀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山国灵寿故城附近最近零星发现有所谓“直刀”币,对于探索有关问题很有帮助。现简要报道如下:
  1.2005年10月初,在灵寿县古城村(灵寿故城东约6华里)发现罐装钱币,内装刀币21枚,多残断。我们见到完整的9枚,通长在142―147mm之间,多为15―16g,有3枚重13―13.5g。绿锈。正面柄部均有l条线,背部平素。脊背郭线与柄部郭线上下贯通。背弧。刃部有郭(图一、图二,插二下)。详细数据见下列表格。
  2.2002年,在灵寿县冈北村南(灵寿故城北约2华里)发现刀币2枚(可能出自墓葬)。绿锈。一枚刃部稍残,未见郭线,柄部正面1条线,背面平素,脊背郭线与柄部郭线上下贯通,背弧,通长145、身长88、柄长39、环经17、首宽15、柄宽7mm,重16.2g(图三、插二上右)。另一枚,柄部正面2条线,背面1条线,刃部见有郭线,脊背郭线与柄部郭线上下贯通,背弧,通长143、身长80、柄长46、环经17、首宽15、柄宽7mm,重13g。背面有字,似“九”(图三)。
  3.2003年,平山县三汲乡蒲北村北(灵寿故城北约1华里)砖瓦厂取土时发现刀币2枚(可能出自墓葬)。绿锈。一枚柄部正面1条线,背面平素,刃部未见郭线,脊背郭线与柄部郭线上下贯通,背弧,通长145、身长88、柄长39、环径17、首宽15、柄宽7mm,重16.2g。另一枚,柄部正面2条线,背面l条线,刃部见有郭线,脊背郭线与柄部郭线上下贯通,背弧,环部椭圆,通长144、身长80、柄长45、环经17、首宽15、柄宽7mm,重13g(图三、插二上左)。
  上列刀币数据列表如下:
  
  这三次发现的刀币(冈北村第2枚、蒲北村第2枚形制有别),下列几点值得注意:
  一是三处发现刀币的地点距中山国灵寿故城均相距不远,有的可能出自墓葬。
  二是刀首为圆角钝式,刃部微弧,刀背均有一定弧度。
  三是刀体较长,均在142mm以上。刀环多为圆形。分量较重,除5枚重13-13.5g以外,都在15g以上。
  四是除冈北村第2枚、蒲北村第2枚外,柄部正面均为一条竖线,背平素。
  
  目前已发现的赵国刀币,如较早的“甘丹”刀,一般通长124―140mm、重9.8-12.5g,刀柄较长,柄面2条竖线,柄背平素;圆首“白人 ” 或“白” 刀,一般通长在129-145mm、重7.5―14g左右,个别重至 16.5g(见《中国历代货币大系・先秦货币》3916,以下简称《大系》,重量不知是否有误),柄面2条竖线,柄背多平素(或有1条竖线,如《大系》3896、3911、 3938等),环部多为椭圆。
  中山国“城白”刀,一般通长134―136mm,重14.5-15.3g,多在15g左右,个别重至17g(《大系》3866),刀身较长,刀柄较短,柄面一条竖线,柄背平素(个别与此相反,文字在背面,背面柄部有1竖线,如《大系》3862;也见有个别文字在正面,正面柄部素面而柄背1条线,如《中国钱币大辞典・先秦编》603页),环部多为圆形。
  新见到的这些刀币,与目前发现的中山国“城白”刀和赵国较早的“甘丹”、“白人”刀近似。我们注意到冈北、蒲北各出土的两枚刀币中各有一枚与上述刀币有明显区别,即柄部正面2条线者柄部较长,柄部正面1条线者柄部较短,前者较轻,后者较重。结合相关的特点,我们暂且将这两枚刀定为赵刀,可能是目前所见赵刀中最长者,与较早的“甘丹”、“白人”刀同时或者稍早。将其余者定为中山国刀币,与“城白”刀同时或者稍早,也是目前所见此时中山国刀币中一批最长、最重者。
  
  如果这种推定不误,这些发现当很有意义,不仅看到了中山国复国后较早的刀币,而且可以进一步明确赵国早期刀币与此时中山国刀币的明显区别如下。
  中山国刀:刀身较长,刀柄较短,刀身长均为刀柄长2倍或2倍以上,重量多在14-17g之间,柄面(或有文字的一面)l条竖线,背平素,环部多为圆形,刀面或有文字。赵国刀:刀身相对较短,刀柄相对较长,刀身长不足刀柄长2倍,重量相对要轻,多在10-14g左右,仅个别重16.5g,柄面2条竖线,背平素(或有1条竖线),环部多为椭圆形,刀背或有文字。
  为此,我们对以往著录的没有文字的“直刀”就有了比较明确的划分标准。
  至于赵国“蔺”字刀(柄部为1条线),过去多主张为赵刀,也有主张为中山国刀。我们在倾向其为赵刀的同时,根据灵寿故城出有中山国仿铸赵国的“蔺”字圆足布的情况,曾怀疑此刀“也可能为中山国仿铸”。由于这种刀发现较少,情况不明,究竟为哪国所铸还难以决断。根据柄部相对要长的特点,我们仍倾向其为赵刀,当为晚出,柄面1条竖线仿照了中山国刀币的特点。根据重量,2枚“蔺”刀相当于1枚中山国刀。
  中山国复国约在公元前378年,公元前296年灭于赵国。中山国以灵寿故城为都达80余年。过去多主张中山国刀是受到赵国刀币的影响。我们曾经提出:“从‘城白’刀的造型、重量等方面观察,‘城白’刀很可能会早于赵‘甘丹’、‘白人’刀,不一定是仿赵国刀币所铸。说不定赵刀倒是受了中山国刀的影响。如果真是这样,则‘成白’二字就未必与赵地成、柏有关。”这一意见近来得到有关学者的支持。有学者考证刀铭的“成白”就是见于《后汉书・光武帝纪》的“五成佰”,其地在今河北省高邑县西南,战国时期属中山国。如果上面的分析不误,这批刀币的发现则更是对这种意见的有力佐证。相信今后还会有更多实物的发现。
  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发现,对于研究复国后的中山国和赵国刀币的产生和发展及其相关关系很有帮助。希望能够引起学术界的注意。
  这种较早的复国后的中山国圆首刀的某些特点,是否继承了春秋晚期首部较圆的中型狄刀样式(见《中国钱币大辞典・先秦编》512、514页,灵寿故城出土),还有待研究。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86010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