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职业经理人的历史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贾鹏雷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产生了无数的英雄人物,IT业更是英雄辈出。关于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在哲学上向来都是充满了争论。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并不否定英雄豪杰的个人作用。列宁就说过: “历史必然性的思想也丝毫不损害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因为全部历史正是由那些无疑是活动家的个人的行动构成的。”
  从人的问题上来说,IT业这30年来,在商业范畴始终存在着企业主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矛盾,矛盾的表现形式简而言之就是服与不服、炒与被炒。中国虽然早就存在着职业经理人的文化,但并不成熟。在春秋战国时期,辩士们奔波于各国之间,求得实现自身抱负的机会。而枭雄霸主们,虽然乐于养士,却十分短视。公孙鞅虽然权倾一时,创造了秦国的繁荣,最终却难逃车裂; 伍子胥用一人之力使吴国崛起,最终却也为国君所灭。范蠡在勾践复国之后写给大臣文种的信中,异常清醒地预判了中国最早的职业经理人的命运: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直到清代,晋商的成功才真正实现了现代意义上的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成功。而遗憾的是,这只是昙花一现。
  中国IT业的市场化是从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的,虽然始于大批知识分子创业,但市场却是草莽气十足。直到现在,很多中国企业依然受困于一个一开始就存在的问题,即创始人成败决定企业成败。在一个不成熟的企业中,企业创始人的个人智慧往往就是企业发展的极限。
  柳传志打造了中国式管理的第一个基石,就是内部培养的接班人制度。老联想具有职业经理人的文化,却带着浓郁的家族式风格。真正的职业经理人文化的冲击,是从1999年李汉生从中国惠普跳槽北大方正开始的。从结果上看,那并不是一次成功的选择,但前后的种种讲述,却成功地把现代职业经理人制度和文化带给了中国IT业,包括两个问题: 职业经理人应该被赋予什么样的权力?中国企业是否要注定走上由职业经理人操盘的路径?
  周伟在IBM中国前台长时间的操盘,令人们可以在漫长的历史时光中去审视职业经理人的角色。外企要在中国成功,并非有先进的技术、高贵的品牌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要与当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深入互动。在过去30年,要做到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操盘手”。
  周伟同时还颠覆了很多人对职业经理人“今天王家,明天李家”和“只看数字”的认识。从某种意义上说,从李汉生到周伟,前者完成的是职业经理人文化的一次碰撞与普及,而后者,则为中国公司树立了一个成功样板。
  而唐骏和孙振耀的出现,则预示着成功的职业经理人未来的价值,这与其他市场化程度更深的领域十分相似。在现代足球发展历史上,存在着无数成功的“救火队员”,也有始终能够化腐朽为神奇的神奇教练。他们不仅帮助一个球队实现了短期业绩,更能帮助它走上持续发展的道路。唐骏和孙振耀这样的人会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值钱,这是必然规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0739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