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接纳承诺疗法对心理异常大学生的干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目的:考察接纳承诺疗法对提升心理异常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效果,探索构建适宜于高校背景下心理异常大学生的辅导模式。 方法:对34名自愿参与的心理异常大学生进行为期13周的团体心理辅导,并评价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和社会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干预后被试心理健康水平显著提升,社会功能恢复良好。 结论:基于接纳承诺疗法的团体心理辅导对心理异常大学生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 大学生 精神卫生 接纳承诺疗法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3.075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 on improving mental health in mental disorder college students, and to explore the way of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in college stud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 in the college environment. Methods: 34 college stud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s were given group counseling for 13 weeks. And evaluate the difference of mental health and social func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Results: after intervention, the mental health level improv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social function recovered well. Conclusion: Group counseling based on 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college stud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s.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 mental health; 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
  研究表明,约20%-30%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每年因心理疾病休学大学生占休学总人数的20-35%。[1-5]心理问题不仅影响个人学业、社交与成长,更是导致危机事件的重要因素。鉴于此,及时对表现出心理问题的大学生进行干预尤为重要。
  心理灵活性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心理灵活性高的个体能对负性经历保持觉察、开放和接纳的态度,由此不仅能避免心理疾病,而且能达到良好的身心健康状态。[6, 7]研究显示,测量心理灵活性的量表与测量心理健康水平的SCL-90各因子均有很高的相关性,心理灵活性水平对心理健康有很好的预测作用。[8, 9]
  接纳承诺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ACT)作为认知行为疗法第三代浪潮的代表之一,在改善消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有较好效果。[10]接纳承诺疗法作为一种跨诊断模式的心理治疗方法,对传统心理学中按症状表现进行划分的方法提出质疑的同时建立了以关系框架理论为基础、心理灵活性为核心的心理学病理模型。[8]该模型认为心理症状和心理障碍是对外部环境和内部心理事件产生的正常应激反应,在心理灵活性较高的情况下,此类应激反应不会引起剧烈的身体心理症状,个体能在自身价值引领下行动;在心理僵化情况下,应激反应便会通过认知融合、经验性回避、概念化自我、脱离当下、违背价值、无效行动等过程使个体产生痛苦,并表现出相应的疾病症状。
  本研究以接纳承诺疗法为理论指导,对心理异常大学生进行团体辅导实践,探索构建适宜于高校背景下心理异常大学生的心理辅导模式。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招募心理异常大学生进入干预图体,入选标准:(1)SCL-90任一因子分值或总均分≥3分,或UPI中自杀题为肯定作答者;(2)院系反馈该生出现行为、情绪等异常情况,且对他人学习、生活造成影响者;(3)同意参与本团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1)有脑器质性疾病或严重躯体疾病者;(2)依从性差者。
  研究过程中,脱落3人,最终确定研究对象34人,其中男生11人,女生23人;问题类型包括抑郁状态7例,焦虑状态3例,双向情感障碍1例,植物神经紊乱1例,精神分裂症1例,失眠5例,强迫1例,人际关系紧张7例,易激惹5例,自殺观念3例。
  1.2 工具
  1.2.1 认知融合分问卷(cognitive fusion questionnaire-F,CFQ-F)
  选用经张维晨等修订的CFQ-F中文版,问卷共9个条目,采用7点计分法,分数越高,表明认知融合程度越高,心理僵化程度越高,心理灵活性水平越低。[11]该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2,间隔2周的重测信度为0.67,可用于我国大学生的认知融合程度的测量。
  1.2.2 接纳与行动问卷第二版(acceptance and action questionnaire-II,AAQ-Ⅱ)
  选用经曹静等修订的AAQ-Ⅱ中文版,问卷共有7个条目,采用7点计分法,分数越高,则经验性回避程度越高,心理僵化程度越高,心理灵活性水平越低。[12]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8,间隔1月的重测信度为0.80。   1.3 方法
  將被试分为3组,每组11-12人,进行为期13周的团体干预,在干预前与结束后,用CFQ-F与AAQ-Ⅱ测量测量被试心理灵活性水平,测量结果使用epidata3.1进行数据录入,使用SPSS 21.0进行t检验。
  根据《ACT就这么简单-接纳承诺疗法简明实操手册》和《八周正念之旅游-摆脱抑郁和情绪压力》中的理论基础与实操方法,结合大学生团体的实际,制定了为期13周的团体干预方案。[13, 14]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1.3.1 ACT思想学习与技能训练阶段(第1-4周)
  第一周:创造性无望,目标为使被试质疑无效行动的合理性,引导被试从自我评价和问题解决的目标中转移开。主体活动:(1)分享与讨论缓解困扰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2)“推文件夹”,以三种不同的视角观察困扰,领悟ACT的作用机制。
  第二周:认知解离,目标为使被试领悟想法与自身的关系,学习将想法仅仅当成想法,而不被其操控的技术。主体活动:(1)讨论个人与想法的关系,主持人介绍观察性自我的概念与操作要点(2)练习无意义化、具体化等认知解离技术。
  第三周:接纳,目标为学习与练习接纳技术,提升对当下有意识、非评价的觉察。主题活动:(1)利用隐喻“挣扎的开关”,正常化消极情绪;(2)练习正念呼吸、具体化等情绪接纳方法。
  第四周:价值,目标为澄清是什么给予我们生活意义感和目标感;将价值转化为可持续的、发展的行为模式。主题活动:(1)想象80岁的生日;(2)制定基于价值的目标。
  1.3.2 正念练习阶段(5-12周)
  第五周:超越自动化,目标为觉察并体验当下的状态。主要进行身体扫描练习。
  第六周:转向心理模式,目标为改变对想法、情绪的认知方式,从迷失于头脑中转化为直接、正念的认知和感受身体,逐渐养成允许所有体验、不评价和处于当下的行为模式。主要进行观呼吸练习,并记录愉悦体验日历。
  第七周:汇聚散乱之心,目标为将心智从过去或未来拉回当下。主要进行观呼吸练习,并记录不愉悦体验日历。
  第八周:连锁反应,目标为学习情绪在事件与身体反应之间的中介机制,解开情绪感受和身体反应之间的连接。主要进行探索困难的正念练习。
  第九周:想法只是想法,目标为认知解离,意识到我们会不断的对事物赋予意义,冲动的想法、糟糕的感受只是我们在某个环境下对事物的理解,并不代表事实本身。主要进行呼吸空间练习。
  第十周:行动的目的,目标为学会辨别为什么进行当下的行为,是为了避免消极情绪还是为了增加活力。主要进行静坐练习。
  第十一周:正念不是什么,目标为使被试领悟正念模式的要点,并将正念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在此周选择一个日常生活进行正念练习,尽量将每个行为分解成足够多的步骤,并对其进行感受,如正念行走。
  第十二周:正念生活,总结正念练习阶段的成果,尽早的辨识出创造情绪压力、将自身拖入持续痛苦情绪的回避性模式,并培育正念模式,在此基础上,解释正念模式缓解身心困扰的作用机制。
  1.3.3 总结与离别(第13周)
  第十三周:总结与离别,目标为讨论整个团体过程中遇到的疑惑,处理离别情绪。主题活动:(1)回顾团体历程,分享与讨论困惑与收获;(2)成员间彼此告别,并自我祝福。
  2 结果
  干预前后被试心理灵活性具有统计学差异,干预后被试心理灵活程度显著高于干预前,结果见表1。
  团体结束半年后,全体被试学业状况良好,能正常参与班级、社团活动,疾病未复发或恶化。
  3 讨论
  3.1 对促进心理异常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讨论
  在高校环境下,出现心理困扰的学生多通过心理咨询的形式解决问题,但目前我国高校专职心理教师与学生比例仅为1:5000,[15]无法满足学生需求。在此环境下,团体辅导因其高效性与趣味性被日益重视并运用于实际。
  针对心理异常大学生,目前运用范围较广的结构化团体干预方法有认知行为(CBT)团体、大学生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团体等,但此类团体对成员间同质性要求严格,如情绪障碍团体只针对情绪障碍个体,人际交往团体只针对人际交往不良个体。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表现多样化,在大学适应、人际关系、恋爱、情绪管理、学业、就业、家庭、健康等方面皆有涉及。在高校背景下,针对目前较为成熟的团体方案而言,及时覆盖心理异常大学生与组建同质性较高的团体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矛盾。ACT作为一种跨诊断模式的心理治疗方法,目的不在于消除症状,而是提高心理灵活性,对组间同质性要求较低,在高校环境下可尽可能多的覆盖心理异常群体。
  3.2 对干预效果的讨论
  本研究发现,经过团体干预,被试痛苦程度减轻,情绪趋于平静,环境适应能力提高,这主要是接纳承诺疗法能提高个人的心理灵活性,从而改善消极想法和情绪对本人的影响。该疗法主张构建生活的价值方向,将注意力聚焦在如何实现自我价值上,而不是想方设法回避痛苦,消除症状。具体方法主要包括第一阶段活动进行的创造性无望、认知解离、接纳、寻找价值与第二阶段采用的正念等方法,通过这些灵活多样的技术帮助被试增强心理灵活性,改善与消极思想、情绪和身体反应的关系,勇敢的面对并解决困扰,收获健康心理与有意义的人生。
  通过访谈,发现此次团体干预主要通过三方面提升被试心理健康水平:(1)通过心理教育,纠正被试对情绪与想法的错误认知,使被试了解到负面情绪与消极想法的出现是正常情况,使其在情绪低落时不会过分自责与评价。(2)通过价值寻找,使被试逐渐清晰自己想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外界环境对自身的干扰,将行动的目的逐渐从迎合他人要求转换至自身意愿。(3)通过对正念技术的练习,使被试在烦躁不安时可通过合理的方式,如冥想放松、观察呼吸、具体化技术等方式改善不良体验,逐渐控制不再做出伤害自我与他人的事情,如乱发脾气、喝酒、自伤等。   參考文献
  [1] 李振阳,刘江亭,李慧芬.山东某高校近7年学生休学状况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03):119-120.
  [2] 卢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分析[J].煤炭高等教育,2014.32(2):67-69.
  [3] 朱香英,张仲英.中国地质大学本科生2002-2011年休学原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2.33(06):753-754.
  [4] 王容,贺刚,江新,等.某高校大学生因心理疾病休学的情况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2.28(14):1735-1736.
  [5] 吴家栋,王声湧,董晓梅.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知、态度和相关行为的调查[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0.14(04):327-330.
  [6] 王琨,齐冰.心理灵活性与健康研究综述[J].保定学院学报,2015.28(02):86-92.
  [7] 王平.心理灵活性:心理健康的保护性要素[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3(02):57-64.
  [8] 李新,吉阳,祝卓宏.大学生心理灵活性与心理健康相关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2015.32(02):313-316.
  [9] 李新.心理灵活性对SCL-90各因子的预测[J].科技视界,2013(13):11-12.
  [10] Hussey I, Barnes-Holmes D. The Implicit Relational Assessment Procedure as a Measure of Implicit Depression and the Role of Psychological Flexibility[J].Cognitive and Behavioral Practice,2012.19(4):573-582.
  [11] 张维晨,吉阳,李新,等.认知融合问卷中文版的信效度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4.28(01):40-44.
  [12] 曹静,吉阳,祝卓宏.接纳与行动问卷第二版中文版测评大学生的信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3.27(11):873-877.
  [13] Harris R.ACT Made Simple-An Easy-To-Read Primer on 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14] Teasdale J,Williams M, Segal Z.An 8-Week Program to Free Yourself from Depression and Emotional Distress[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7.
  [15] 龚燕,张明志,陈娟.我国现阶段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路径的选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6(24):22-2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7250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