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工学结合培养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建设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高技能人才在当今社会中占了很大一部分,是当今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支柱,而与工学的结合更给人才培养提供了较大的空间,高技能人才能够在工作或者实践中解决各种技艺问题,而工学的主要内容指侧重于技术一类与高技能人才会有某些方面的切合,所以在工学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方面有所深究能摩擦出更多的特点,使我们对这个领域能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关键词:工学;高技能人才;结合;体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11-0161-02
  1 工学结合概述
  工学结合培养以提高质量为基本,并作为一种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自古以来中国以建设社会主义强国为目标,所以不可脱离工学结合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这个专题的探索研究也在推动社会主义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独特的工作机制使教育质量的有了明显的提高,很多人试图把教育资源作为工作重点融入工学作为重点培养的对象,高技能人才他的提高与否与工学的结合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他的提高也在某些方面例如人才的培养方面得到有效地推进及实施[1]。
  2 工学结合培养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的意义
  因为高职教育有着实践性、开放性以及职业性等方面的特点,应用工学结合这一人才培养方式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体现为学校同企业大力协作、理论学习以及技能锻炼密切结合。部分国家形成完善的校企合作以及工学结合机制,得到国家立法的支持。我国当前情况下人才培养以及使用分离,政府尚缺乏明确的政策性引导,导致人才培养同社会需求存在脱节。应用工学结合的模式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可以说是遵循职业教育规律以及有效实现学生就业的要求,同时也是实现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要求。
  3 工学与高技能人才结合方面问题分析
  第一,法律法规存在瑕疵,这其中存在的不完善在微观方面看来是一种职业的教育,并且通过高技能人才能力型的工学培养与人学培养的这种模式,走入市场,通过市场存在的竞争力,紧密结合校企技能与工学技能,再加上政府的大力支持,通过社会的各种传播渠道,将理论和实践得到有效结合,例如统筹协作以及协调管理,在一些平台支持下培养人才,增快人才提高与流动,虽然就现在我国形势看来在经济发展以及法律法规方面存在很多漏洞及不完善,但我国正处于发展中的阶段,正在强国致富的道路中努力体现自己的价值[2]。现代社会的动力来源往往来自一种正规的协调管理与奖惩机制的统筹合作,即使企业缺乏竞争与合作,然而在社交交流服务平台以及在校企合作企业跟学校中推行的以自身利益为重的自发行为都使得工学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结合作用尤为明显。可以去建立维系一种特殊的人脉关系,虽然有很少的人遵守企业推动的这种硬性要求,但创立人才以及人才质量的提高在工学与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确实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
  第二,机制建设不够健全,存在一种不利于教师发展的形势,某些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有比较高的创新要求,要求建设实践能力比较强且创新能力也比较强的综合型人才队伍。教师也应具备较强的师德及高尚的人格,由内而外综合素质能力。近年来,由于各个地方的大规模扩建特别事高职院校及各所学校不停扩建的模式反而造成了教师资源短缺,培训机构迅速增多的现象,在学校模式培训下仍然很难达到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所以对高等院校来说会更加注重更加有针对性的对待这种现象。
  第三,工学结合的质量评价还不够完善。上级领导对此问题格外重视由此形成了监控体系的完整模式,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能够加强质量管理能力的一种组织机构并在建立各种机构如教学督导室,他所形成的这种较为完整的有管理性的规章制度[5]。随着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提高以及不断结合而成的高职院校与企业人才合作模式的不断磨合,通过监控体系的运行与质量评价中,虽然在企业合作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还是不能充分发挥本该具有的巨大影响不能认真标准的评价考核标准以及课堂与实践工作的有效结合,在这一行业标准规定里看来,还是不能有效地将理论课堂实践与现实具体相结合,存在企业需求,企业脱节,工业链不相融的现象;另外一方面还是在工学与高技能人才这种比较完整的模式下,可以改革纵深实践的顶岗学习,如果对顶岗学习的某些关键环节例如实践与监控的管理制度还很不到位的话,那么很容易形成一种落后的监控管理制度,一种单一的监控主体。所以回归根本想要使发展更加完善完整,还是应该加强基层的人才建设与培养,巩固好高技能人才与工学的相结合,达到一种高效实效的高技能人才管理制度。
  4 结合理论实践谈工学与人才培养
  第一,想要推动校企合作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需尽快建立一套完善的机构体制,在培养人才这条道路上,我,企业,社会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加强自己的本身能力并且有效地开展关于校企合作这一类的政策法规,明确各个部门,各个行业,各级政府的依法履行相应的职责和本身的责任与义务,也可以试着开展一些社会活动比如将高技能人才与工学理论结合在实践中寻求其效果,实践的开展能让人更信服其本身的价值与意义[6]。我认为这是一种很好的将主题得到实现的好方法值得一试。为人才培养打下夯实的基础,在某些法律规范例如权利与利益方面尽快建立一些有利于促进校企合作以及可持续发展这种类似有各自特色的政策法规,另外加强立法,法律法规的约束性能对人及社会有着一定的保障性。《职业教育法》这一出台法律明确规定了各级政府人员,行业,企业,组织在依法履行自身义务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实施教育的义务,在社会出台的监督机制中,人民都在履行自身义务履行对社会的监督义务,政府制定某些決定解决某些义务方面也理应接受社会各界人民的监督以及鞭策,在校企合作中明确各自存在的位和作用,将以开展校企合作为最终目的的权利义务,将先进企业里明确规定以生产为首要条件的企业为先行目标,并考虑将办学目标与人才培养有效纳入各个大型企业[7]。在各企业未来发展规划里,首要考虑教育服务的自身义务并规划好企业法人任职期间考核范围另外在专项政策以及政府褒奖里支持并参与教育发展的机构,部分部门会给予机构以支持与扶持并鼓励人们勇于创新引导青少年追求资源共享的途径,并大胆分享自己的理论及创新思维,这对工学以及高技能人才来说都是一种莫大的提高。校企合作在建立地方及大型企业或者是行业部门中都有大量资金投入,并以创建与其他职业高等学校的合作办学注入大量实践理论,完善社会环境与工学和高技能人才的共同培养及法律结构,当然,政府也应该结合相应区域发展制定一套完整的校企合作及时有效促进地方性行业开展的稳定配套政策,如建立有效的地方性委员会,加快校企合作教育的不断提高以及这个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构建一套专属的信息完善资源共享平台,推行更广泛的典型经验,使高技能人才和培养质量的先进成果并投入专项资金的校企合作[8]。促进地方性规划和职业教育的开展。   第二,建设一套建设教师的“双师型”队伍并不断提高他所在的团队以及教学水平,建设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更应该好好把握人才的发现与培养推动工学与人才结合,建设机制以提高育人能力为基本,了解培训机构的各种流程与发展,担任好每个阶段应扮演好的角色,针对学校内专业的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开发以及有针对性的设计能力,师资能力,职业教育的能力培训,以高职教育为基本要求,结合实施“3+2”的这种工作制度,不断提高学校内专业老师的实践等各种综合能力。建立一种高效的培训机制。通过参编承担实践工学结合课程,创造优秀的企业行业人才研发项目培训考核体制与专任老师针对其教书能力共同制定一套专业的提升人才培养方案,平常我们也可以通过与教材相结合等途径发挥这个团队的优势及合作精神。
  第三,为了防止不定时的人才变动,做好人才培养及平时方法的模块划分与功能分配尤为重要,根据各个岗位的不定时变动每个工作社会人员都应做好对自己的实时监督,以注重绩效,分配制度,督促管理,突出激励為聘用标准,以加强社会人口流动性的监督与可持续发展为最终专业发展目标。这种监督制度对人才的培养在很多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可以考虑建立一种奖赏机制,对在这个行业里做出有所成就或取得某些进展的人可给予一定的激励奖赏制度,这在某一方面能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也能获得一定的积极反响。
  第四,积极落实评价系统与监督机构的实施努力提升工学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在一定的管理过程中,创新模式的培养需要工学与人才相结合,与以往传统做法的只重视学校管理人员及各种制度而忽略人才意见的广纳吸收和反响的不适做法[9]。积极响应并号召社会企业,各行各界人才,社会力量的质量管理,建立一种高效的监控机制与质量评价体系,让各行业积极参与对高技能人才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导。观察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并且及时完善高职院校的全新人才创新模式,督导顶岗实习指导监管专业实训督导全程的教,学,管并加强实践教学。同时,各个高职院校的教学分类如课程,毕业还有顶岗实习的设计来规划并得出最为标准的评价,强化质量监控显得尤为重要,使学校与社会实现零距离。
  第五,应该真正懂得质与量的本质。通过对他们本质的研究得出最终的结论,可以在各系统中建立一种高效的机制及一种灵活的信息传递系统,通过内部的反馈机制,充分发挥这种高效机制,实现多元化的企业,行业等以监控主体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正如上一段所提到的建立一种高效的激励机制,与此相似可以通过平常走访各个企业及学校教学,可召开研讨会等各种会议提供一个互相探讨的平台,还有记得调查最基层的民众例如学校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的多方意见,不断整理与改进,得出最后的整理归纳并且综合整合。
  第六,为了达到共同加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与工学相结合,企业实行顶岗实习与解决顶岗实习搭建一个管理网络的实时平台,运用综合整理的信息化,内容多样化的特点进一步改善管理方法,解决限制时空受限问题,为校内校外或是指导老师及各行各界人士及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个性化管理服务,例如在实习地点以教育教学为本努力加强多样化及多元化的提高。各个高校可尝试改善管理流程并达到指导老师自我本身的以身作则及能力提高,以切实提高为培养工学和高技能人才质量为根本目的[10]。另外高技能人才是一种核心要素,它所起到的核心作用就是可以高效的处理解决运行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有它自己独特的处理思路及方法,可以灵活地将法律法规甚至是各行各业的领导准备恰到其处的运用得出高思维的结论及方法。另外高技能人才还拥有无形资产。这种无形资产以其独特的思维及创新为人们及社会以后的发展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表面看不出来他的实际价值,但几十年后它的价值会彰显,会拥有一定的领域并在他自己的领域中熠熠生辉,这种无形的资产会牵引人们到一个高科技产的领域,构建一个稳定的发展轨迹和未来发展蓝图。
  参考文献:
  [1]蓝洁.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状况调查[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18):50-54.
  [2]李春明.汽车产业技术技能紧缺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以长春汽车业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27):61-64.
  [3]郑兰先,孙成.湖北省高技能人才配置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 33(13):46-52.
  [4]赵学瑶,于萍,林若鑫.中西方传统学徒制比较研究——兼论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再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16,37(34):35-40.
  [5]何勇.基于“木桶效应”的全口义齿工艺技术实践教学改革[J].重庆医学,2016,45(6):841-843.
  [6]郭丹,姚先国,杨若邻,等.高技能人才创新素质:内容及结构[J].科学学研究,2017,35(7):1112-1120.
  [7]李海洲,杨杰,张学军.近5年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热点及发展态势——基于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载文的CiteSpace3和中国知网计量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12):52-56.
  [8]汪幼辛,程博.从工学结合到选育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新思路[J]. 高校教育管理,2017, 11(1):111-115.
  [9]陈群,柳丕辉,陈哲.中德高校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以福建工程学院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33(16):143-146.
  [10]梁春莲,谢德荣.论工学结合视域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J].学术论坛,2016, 39(3):177-180.
  【通联编辑:唐一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7698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