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桦甸市水稻丰产节水节肥综合栽培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施肥、管水是水稻栽培技术的重要环节。桦甸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通过多年试验、示范,总结出了适合桦甸市主推品种生长发育规律和栽培条件,以“浅—湿—浅”交替灌溉、测土配方施肥为核心的水稻丰产节水节肥综合栽培技术模式。本文介绍了该模式的核心技术与配套技术,以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    水稻;节水节肥;栽培技术;吉林桦甸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0-0026-01
  桦甸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龙岗山脉北侧,第二松花江上游,是吉林省湿润冷凉区主要水稻产区之一,水稻是当地农村经济的重要来源。为了提高桦甸市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桦甸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通过多年试验、示范,总结出了适合桦甸市水稻主推品种生长发育规律和栽培条件,以“浅—湿—浅”交替灌溉和测土配方施肥为核心的水稻丰产节水节肥综合栽培技术模式。该栽培技术模式比常规栽培技术节约用水1 575 m3/hm2左右[1]、节约化肥60 kg/hm2左右、增产水稻600 kg/hm2左右,增收2 700元/hm2左右。
  1    核心技术
  1.1    节水管理
  1.1.1    控制秧田浇水次数和浇水量。秧田节水的核心技术是在大棚旱育苗水分管理方面严格控制秧田浇水次数和浇水量,让秧苗在接近旱田条件下生长。育苗时间为4月10—15日,秧田期35 d。出苗前,在浸种条件下,浇足苗床水分,使土壤含水量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40%~50%。出苗后尽量少浇水,日出前,稻苗叶尖上有大的水珠,不用浇水。出苗到三叶期,土壤含水量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0%~70%;三叶期后,秧苗需水量逐渐增加,土壤含水量应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0%~80%。
  1.1.2    节约整地泡田用水。5月10日开始旋耕整平后,泡田2~3 d进行浅水耙地,找平后及时插秧。与先翻地泡田后再耙地的整地方式相比,采用这种整地方式可减少蒸发和渗漏损失的灌溉水375~525 m3/hm2。
  1.1.3    本田節水灌溉技术。按水稻生育需水规律,实施节制灌溉,改变传统的淹水栽培方式,建立一种新型节水稻作体系[2]。①移栽后至返青期。5月15—25日保持水层1~3 cm插秧,既节水,又能保证秧苗插得浅、深浅一致、返青快。插秧后5~7 d返青,插秧后至返青期保持水层5~7 cm护苗,保持吸水与蒸腾的平衡,提高秧苗成活率。②返青后到有效分蘖终止期。6月1—10日开始分蘖,7月1—10日有效分蘖终止。返青后到有效分蘖终止期保持水层3 cm促分蘖。③有效分蘖终止期至抽穗期。7月10—20日进入拔节和幼穗分化期,8月1—10日抽穗。该时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生产上采取控促结合的水分管理技术,保持3 cm水层促生长的同时,对长势旺的田块排水晒田7~10 d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创建高产群体。孕穗期若遇到17 ℃以下低温时,深灌20 cm以上水层“护苗保胎”,低温过后再恢复3 cm水层。④抽穗开花期至成熟期。8月1—10日到9月10—20日为灌浆结实期。抽穗开花期至乳熟期需水量大,采用“浅湿间歇,浅灌为主”的灌溉方法,即灌一次3~5 cm的浅水,待水层自然落干至田面处于湿润状态时再灌第2次水。乳熟期至成熟期需要增加土壤氧气,提高水稻根系活力,延长叶片光合功能,增加籽粒重,采用“干湿交替,以湿为主”的灌溉方法,即灌一次浅水,自然落干时间比前期适当延长3~5 d,然后再灌下一次浅水。收获前7~10 d断水。
  1.2    测土配方平衡施肥
  根据土壤状况、种植品种、土壤化验结果确定桦甸市水田总施肥量为纯N 120 ~150 kg/hm2、P2O5 60~75 kg/hm2、K2O 60~75 kg/hm2。插秧前7~10 d,结合旱整地底施纯N 45.0~52.5 kg/hm2、P2O5 60~75 kg/hm2、K2O 37.5~45.0 kg/hm2。插秧后10~15 d,施纯N 37.5~45.0 kg/hm2作分蘖肥。7月上旬施纯N 30.0~37.5 kg/hm2、K2O 22.5~30.0 kg/hm2作穗肥。出穗后视水稻长势酌情施肥,如叶落黄时,施纯N 7.5~15.0 kg/hm2作粒肥。
  2    配套技术
  2.1    适区选用优良品种
  选用分蘖力强、根系发达、株型紧凑[3]、抗逆性强、生育期135~138 d的优质丰产水稻品种,如五优四号、旭粳6、宏科67、龙稻20等。
  2.2    本田除草
  用60%丁草胺乳油1 500 mL/hm2+1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225 g/hm2,采用毒土法封闭除草,施后保持3~5 cm水层持续7 d。
  2.3    防病治虫
  2.3.1    农业防治。一是培育壮秧。二是清除池埂、水渠、田边、路旁的杂草,减少害虫越冬场所,降低虫源。三是清除田间病株,减轻病害扩散。四是打捞菌核、重病田块秋翻,减少病菌越冬基数。
  2.3.2    药剂防治。①稻曲病:在出穗前7~10 d,用12.5%氟环唑悬浮剂600~750 g/hm2兑水450 kg/hm2喷雾;在破口前7~10 d,用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225~300 mL/hm2兑水450 kg/hm2喷雾。②稻瘟病:用13%稻洁可湿性粉剂900~1 200 g/hm2兑水600~750 kg/hm2,或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600 g/hm2兑水450~600 kg/hm2,或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450~600 g/hm2兑水450~600 kg/hm2叶面喷防。③水稻二化螟:于7月10 —20日幼虫蛀茎前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乳剂150 mL/hm2兑水喷雾防治。④负泥虫、潜叶蝇: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50%辛硫磷乳油防治。
  2.3.3    注意事项。一是使用高效、低毒、无残留农药,严格控制施药量。二是防病用药时间距收获间隔期应超过35 d[4]。三是兑水量应充足,喷施均匀。四是抢晴天喷药,喷药后8 h内不降雨,否则需要补喷。
  2.4    适时收获。
  当90%以上的稻粒成熟变黄,或穗轴有1/3变黄时,适时收获。收割后及时晾晒、脱粒,单收、单运、单贮。
  3    参考文献
  [1] 于文清,隋文志.水稻节水节肥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现代化农业,2016(11):32-34.
  [2] 王有芬.水稻节水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J].中国稻米,2010,16(3):30.
  [3] 孙新功,李艳娣,吕贞轩.水稻节水栽培技术[J].垦殖与稻作,2005(2):29.
  [4] 朱德峰,张玉屏,陈惠哲,等.中国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与实践[J].中国农业科学,2015,48(17):3404-3414.
  作者简介   王敏谦(1964-),女,吉林桦甸人,高级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通信作者
  收稿日期   2019-01-2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8940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