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冬小麦立体匀播氮肥后移节水高产栽培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总结冬小麦立体匀播氮肥后移节水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深耕整地、立体匀播、田间管理、收获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冬小麦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冬小麦;栽培技术;立体匀播;氮肥后移
  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4-0027-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当前,小麦主要采用条播的方式进行播种,部分农田仍然采用撒播的方式,但这2种播种方式均存在播种深浅不一致、播种不均的情况,易出现同一田块小麦长势不一致的问题,不利于合理群体的构建。小麦立体匀播是基于小麦自身生长特性,在全田进行等株距、等深度播种,使小麦植株均匀分布在全田土壤的立体空间内,将条播小麦的一条“线”变为分布相对均匀的一个“面”,彻底避免断垄现象的发生,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使麦苗单株生长整齐健壮。
  生产中常规的施肥习惯是重施基肥、轻施追肥,基肥和追肥比例不当现象普遍存在[1],这使小麦前期氮肥含量较高,促生多个无效分蘖,不但消耗养分、降低氮肥利用率,还会因麦田群体过大造成田间郁蔽,影响通风透光,使小麦在生育后期易出现早衰和倒伏现象。氮肥后移技术是根据小麦整个生育期的需肥特性进行针对性施肥,总体上是将整个生育期2/5的氮肥用量用于基施,另外3/5的肥料用于后期追肥。这种施肥方法遵循了小麦生育期的需肥规律,减少了氮素的淋溶,提高了氮肥的利用率,可以明显减少春季无效分蘖的发生、增加有效分蘖,促进旗叶和倒二叶健壮生长,最终达到提高产量、改良品质的目的。
  小麦节水灌溉技术是指根据小麦不同生育时期的需水规律,采用科学方式进行定量灌水,通过合理把控灌水量实现节水高产。
  立体匀播技术、氮肥后移技术和节水灌溉技术这3项种植技术的有机结合需要一定的栽培管理经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运用和普及程度不高。为此,本文在阐述品种选择、深耕整地、立体匀播、田间管理、病虫防治和适期收获的基础上,深入探讨立体匀播、氮肥后移和节水灌溉技术,以期为广大小麦种植户提供技术借鉴。
  1    品种选择
  小麦品种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环境条件,才能使不同小麦品种的优势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豫东麦区冬播小麦适宜选用分蘖早、分蘖多、秆壮、抗倒、成穗率高的半冬性和冬性品种,如矮抗58、济麦22、烟农19、良星99等[2]。
  2    深耕整地
  在整地前若发现土壤墒情不足,需提前浇水造墒。为打破犁底层、增加土壤通透性,利于小麦出苗后根系下扎,在进行小麦立体匀播前要进行深耕,耕深20 cm以上[3]。通过深耕,可有效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不仅增加土壤通透性,促进营养物质的释放和土壤根际微生物的活动,还可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但深耕能源耗费较大,在实际生产中不必年年进行,可每3年深耕1次,之后可进行旋耕。
  3    立体匀播
  3.1    播前种子准备
  小麦播种前需要进行晒种和拌种。选择晴朗无风天气,将小麦种子平摊在大块的塑料薄膜上晾晒1 d。晾晒时通过紫外线照射杀灭种皮表面的部分病原菌,降低发病率,同时又可激活内部水解酶和蛋白酶活性,促进种子快速萌发。拌种则用20%三唑酮乳油25 mL+40%甲基异柳磷乳油25 mL+水1.5 kg,混匀后拌小麦种25 kg,拌种后再将小麦平摊在塑料薄膜上晾干。通过拌种,不仅可有效防治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蟲和红蜘蛛、蚜虫等地上害虫,还能降低纹枯病和黑穗病的发病率等。
  3.2    播前肥料准备
  按照氮肥后移技术进行施肥。产量达到7 500 kg/hm2的田块,其肥料用量折合后为纯N 225 kg/hm2、P2O5 112 kg/hm2、K2O 112 kg/hm2、硫酸锌15 kg/hm2,其中基肥用量为纯N 100 kg/hm2、P2O5 112 kg/hm2、K2O 56 kg/hm2、硫酸锌15 kg/hm2,拔节期追肥量为纯N 125 kg/hm2、K2O 56 kg/hm2。产量达到9 000 kg/hm2的田块,其肥料用量折合后为纯N 255 kg/hm2、P2O5 120 kg/hm2、K2O 120 kg/hm2、硫酸锌16 kg/hm2,其中立体匀播时肥料用量为纯N 115 kg/hm2、P2O5 120 kg/hm2、K2O 60 kg/hm2、硫酸锌16 kg/hm2,拔节期追肥量为纯N 140 kg/hm2、K2O 60 kg/hm2。
  3.3    立体匀播
  豫东地区冬小麦播种时间一般为10月8—16日。一般冬性品种要求日均气温达到16~18 ℃、5 cm以上地温达到17~19 ℃时播种;半冬性品种,在日均气温达到14~16 ℃、5 cm以上地温达到15~17 ℃时播种。
  通过立体匀播机进行施肥、旋耕、播种、覆土和镇压,播种量为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种,精播高产田块基本苗保持在195万~225万株/hm2之间,半精播中高产田块基本苗保持在240万~270万株/hm2之间;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精播高产田块基本苗保持在255万~285万株/hm2之间,半精播中高产田块基本苗保持在285万~315万株/hm2之间。
  4    田间管理
  4.1    苗期到孕穗期
  小麦出苗后需进行查苗、补苗,发现缺苗断垄要及时补种,若来不及补种,应在幼苗出现2个分蘖时带水移栽。当50%的植株第2节间伸长2 cm,倒3叶也抽出,小麦正处于拔节生长期,此时将留作追肥的氮肥和钾肥施入田间,并根据土壤墒情采用微喷灌进行浇水。从孕穗期到成熟期既是小麦整个生育期中最为旺盛的生长阶段,又是创造大穗多粒夺取高产的重要时期。在孕穗期,可适当浇水以应对晚霜危害,如遭受冷害应及时追肥,以保证小麦正常灌浆。
  4.2    抽穗开花期到成熟期
  在籽粒形成期可用0.2%磷酸二氢钾溶液+1%尿素溶液进行叶面喷肥,以延缓根系和叶片衰老,增加光合产物积累。小麦籽粒形成期已进入5月,雨量逐渐加大,为此,要做好“三沟”配套,确保雨后麦田不产生积水。在小麦生育后期,病虫害较多,尤其是小麦蚜虫,应提早做好预防工作[4]。
  5    适时收获
  当小麦籽粒金黄、变硬,仅穗轴叶片稍带绿色时,表明小麦已进入蜡熟期,蜡熟末期是小麦的最佳收获时期,应提早做好抢收工作。
  6    参考文献
  [1] 赵广才.北方冬麦区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2008(5):91-92.
  [2] 王庆轶,陈昆.小麦优质高产栽培及病虫草害防治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6,22(10):53-54.
  [3] 何晓燕.阜阳市优质小麦生产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8(18):36.
  [4] 李立志.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8(18):2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189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