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职业价值观下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谭思晴

  摘  要:职业价值观是影响高职院校学生未来对待工作态度的关键因素,而高职院校学生在校若是没能培养良好的职业价值观,会造成工作态度消极、择业情况不理想等情况。因此该文将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改善措施,从而有效培养高职人才良好的职业价值观。
  关键词:职业价值观  高职院校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8(b)-0115-02
  1  职业价值观的概念简述
  职业价值观是指人们在对待工作和职业选择时的态度,也就是对职业的认识以及职业目标的追求。它是一种具有明确目的性和持久性的职业态度和行为,对一个人职业目标和择业动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1]。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导致人们对各职业的主观评价不同。以社会的普遍观念为参考标准,各职业在工作性质、强度上都存在着明显差异,加之传统观念和社会舆论的影响,在人的主观意识中形成了职业价值观。
  2  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分析
  2.1 职业技能培养自主性增强
  职业技能自主性的判定标准是高职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是否拥有进行自我决策的能力。当代高职大学生有着较为理性的自我认知能力,在学校坚持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更加注重职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自主性增强明显。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每个人都可以根据市场大环境的实际需进行多次双向选择,高职大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条件,更加积极地寻求适合自己的工作。
  高职院校对于学生技能的培养理应更具实用性,但是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技能水平社会认可率较低,学生自我价值难以完全体现[2]。由于缺乏明确的目标,对待职业的自信心和毅力不足,可能导致在毕业初期频繁更换工作,无法在一个行业获得长远发展。
  2.2 职业价值观模糊
  高职大学生对于职业的认知是职业价值观的核心。而当代高职大学生受传统职业等级观念的影响,在经过学校培养之后都希望未来能获得一份能够满足物质生活和精神需求的工作,未能清楚认识自身条件的局限性,易进入择业期望值过高的观念误区,使得就业期望值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在此同时,部分高职生甚至认为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总是贬低自身文凭和综合能力,认为奋战在一线的职业是苦工,感到前途渺茫,导致其从事专业相关工作时缺乏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
  2.3 职业价值定位不清晰
  对于高职大学生而言,学习自身专业的相关技能是重点。学习内容决定学习成果,在毕业后才能具备一定职场竞争力。但是部分学生出于自身学历的不信任,在校学习缺乏动力,在就业时不认可自身岗位。同时由于在校期间自我定位较低,易出现未来对待职业时心生不满的现象。
  对于高职院校的定位而言,学生所学的知识并不是专业内最顶尖的,但一定是非常实用的职业技能。学生目前对于这点的认知度较低,主要原因是高职学历在社会的认可率较低,未能形成良好的职业价值观。
  3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现状困境
  3.1 职业实践课程实用性不足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机制不够健全。大部分实践课程没有把握好社会需求,几乎没有结合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技能需求进行课程内容设置。目前大部分教学内容是把理论知识堆砌而成,结果就是实践课程的内容东拼西凑,最终没能达到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作用。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培养体系不够完善。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培养方案中一个重要的部分,但很多教师认为实践课程仅是一种形式,对于实践教学课程的功能缺少足够的重视,或认为以相关实践活动可以代替实践教学,或认为以寒暑假实习可以代替实践教学,形成了一种消极、错误的想法,从而使得实践教学只是流于形式而无法发挥实际效用了。而且高职院校实践课程也要看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以及社会文化的支撑,如果教师的教学思路里并没有体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科学性,那么想要改变就非常困难。长此以往就会导致高职院校的实践课程无用化,学生较难在校内接触有用的实践知识。
  3.2 教师队伍的社会实践经验不足
  教师的知识储备、教学积极性以及教学经验等因素会直接决定课程内容的丰富程度和接纳程度。为了提升自身教师队伍学历水平,大多数高校的教师来源于应届高层次学历人才,高职院校也大体如此。部分高职院校教师考虑较多的是学历学位提升、外出进修等问题,因此大部分教师是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的。由于教师队伍自身实践能力的不足,无法将相应的理论引申至实践检验,大部分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内容并不完善。重理论水平而轻实践教学,不利于高职院校构建科学合理、贴近实际的实践教学培养方案。
  大部分教师在课程教学之余,要处理较多的其他工作,包括担任班主任、兼任辅导员、协助实验室管理等。这些工作让教师付出了较多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教师无法完善自身实践知识,致使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水平也无法得到提高。
  3.3 实践课程内容缺乏时效性
  高職院校的实践课程内容没有紧跟时代需求,在开课前未进行全面有效的市场调研,缺乏时效性。再加上当前高职实践教学课堂组织形式较为单一,实践教学方法较为落后,因此实践教学的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在高职院校的问卷调查中发现,近80%的学生认为实践教学内容单一,实践课堂的教师只是照着以往的案例进行陈述分析,导致大部分学生对于实践课程兴趣不高[3]。而70%的学生表示,实践课程教学内容应该从当今社会职场实际出发,并且有效结合未来就业方向、匹配理论课程,这样才能够提高课程的效用。从高职院校的调查结果不难看出,实践课程作为高职大学生的必修课,由于内容缺乏创新,不能有效迁移到今后的就业岗位中,难以对其形成有效吸引。   4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改善途径
  4.1 构建标准统一、科学有效的职业能力培训体系
  我国教育部门对于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技能培养非常重视,但是缺乏统一的技能培训标准。这种情况下,每个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水平无法得到有力保障和科学评估,长期以来便会出现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不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4]。高职院校若能在培训体系上达成一致,设立统一的实践教学标准,可以提高学生所学实践技能的社会认可率。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发现了理论和实践知识的相应价值时,便会努力发掘自身职业能力,从而树立起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因此构建标准统一、科学有效的职业能力培训体系,有效促进高职院校与社会的达成共识,是大势所趋、当务之急。
  4.2 加强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内容输出的关键主体,教师队伍提高了教学水平,学生的学习体验就会相应提升。我国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学历水平毋庸置疑,但是学历并不代表着实践教学的能力和水平[5]。因此高职院校可以有规划、分批次让教师去校外合作企业学习和培训,把新鲜、实用的实践知识带到实践教育过程中,摆脱以往过于传统的教授方式,增强实践学习氛围,切实加强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除了校内教师外派学习,高职院校在建立相关的准入机制后,还可以吸纳实践经验较为丰富、有教学意愿的企业人员来学校担任讲师,可以更为直接地引入师资力量补充实践教学。同时在校外与企业合作设立实训实践基地,指导教师带队和学生走出校门,去到与专业相关企业一同学习实践知识,全方位推动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扎实提高实践课程水平。
  4.3 丰富实践课程内容
  近年来,教育部针对实践教学课程进行了有效指导,并给出了高职院校实践课程在总课程中所占比例的建议。高职院校应当充分理解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且根据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需求设置课程。将社会上最新的实践知识与先进技术融入到课程中,使得课程本身的价值有所提升。高职院校实践课程的价值使得学生职业价值观得到充分浸润和体现,实践课程质量与学时两者同步提升,逐渐探索出实践教学课程的有效出路,增强学校对学生职业价值观与操作技能的培养实效。
  4.4 日常管理与职业素质培养相结合
  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将遵守校纪校规与职业价值观教育有效结合。针对社会职场对人才的需求,学校在制定相关的管理条例时,把人才培养目标与日常管理相结合,端正学生的行为习惯、促进良好职业价值观的养成,培养职业人才所需具备的各种品质,充分体现管理育人思想,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例如,把与职业素养有关的行为准则纳入学校的综合素质能力考核中,并且将准则要求具体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吴春颖.高职技能实践教学模式浅析[J].电大理工,2019(1):30-32.
  [2] 杜晓光.高职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3(4):38-40.
  [3] 何凱.高职院校经贸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8(45):60.
  [4] 蒙俊宏.高职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探讨与实施[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9(3):29-30.
  [5] 苏张磊,孙双娣.高职院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研究[J].河南农业,2019(9):26-2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396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