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在我国当前城乡建设一体化的背景下,促进农村地区发展的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农业信息化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服务覆盖面逐年扩大,取得的成效也日益显著。本文阐述了我国新形势背景下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性及其取得的成效,从农业信息化建设基础、农业信息化应用人才、农业信息资源共享、农业信息化应用水平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农业信息化的个性化服务、制定农业信息资源的有偿交换协议、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建立高水平专业技术团队等方面提出几点建议,旨在解决农业生产决策的“专业化”问题,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水平。
  关键词    农业信息化;重要性;成效;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9-0260-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这个物质基础,农业是人类社会其他产业发展的前提基础条件。作为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的地位非常重要[1-3]。目前,全球信息化快速发展,要提高我国农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重视农业的信息化发展,这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大势所趋[4-6]。进入21世纪后,农业信息化在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产生了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农业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农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农业信息网络的普及程度越来越广泛,目前农业信息资源已经成为社会生产中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属于无形的资产、社会财富[7-8]。
  农业的信息化就是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系统等为农业的产、供、销以及相关的管理、服务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其一方面有助于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及管理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可以形成一体化的农村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包括信息的采集、加工、发布、服务等[3,9]。农业的信息化水平与信息化水平密切相关,关系到一个国家长远的规划[3,10]。目前,我国农村人口占比约60%,经过多年的发展,虽然我国在农业信息化方面已经初具成效,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还较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性、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旨在提出我国农业信息化未来发展建设的对策,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3,8,11]。
  1    新形势背景下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性
  1.1    对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起到积极的作用
  农业的信息化发展对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比较有利,可以增加农户收入,缩小城乡差距,使农村脏乱差的生活环境逐渐得到改善,进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整体来说,农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可促使农业产业化结构更加科学合理,使农业生产效率得到较大幅度提高,进而起到增加农户收入、提高农业产量等作用,对解决当前我国“三农”问题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4]。
  1.2    对形成农业产业化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我国农业要实现转型,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即为实现农业的产业化[2]。实际生产中,农业的产业化有助于扩大我国农业的发展规模,实现农业的市场化、区域化[3,12],进而逐渐實现农业的现代化。农业信息化的推广可以对当前我国农业生产中的一些传统技术进行改造,进一步推动农业科技的发展,改善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逐渐实现我国农业的良性循环发展,为农业的产业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1.3    有助于提高我国农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
  进入21世纪后,科技快速发展,社会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及国力综合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志即为信息化,农业的发展也必须与国际相接轨,逐渐实现农业的信息化。随着我国社会制度的逐渐完善,社会经济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各行业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农业的发展同样如此。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农业发展起步的时间比较晚,目前在农业规模、发展速度、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差距还比较大[13]。因此,要提高我国农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要借助当前农业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契机,对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进行优化,不断对现有的农业标准化服务体系进行完善,以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促进农业发展迈向新台阶。
  1.4    是提高农户整体素质和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劳动者的整体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不仅对农产品的品质有直接的影响,还会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产生直接影响。一般来说,农业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与农业生产的平均效率有着密切关系。在当前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也逐步开始接触到网络,广大农业劳动者的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取农业方面的信息,如近期农业生产的动态、市场上农产品的供求趋势等,有的还可以在互联网上分享经验。随着农业信息化的推广,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让更多的人投入到信息化产品供应、服务等行业中,扩展了广大农户就业渠道,增加农户的收入。   2    当前农业信息化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广大农村地区也开通了宽带网络,农村的信息化进入全面应用阶段,农业的信息化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据资料显示,我国早在2012年6月底时网民的数量就达到了5.3亿人以上,其中农村网民的占比超过27%,而农村网民中有60%以上应用智能手机上网[14]。由此可知,我国已经具备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载体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机械等的条件。整体来说,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基础设施条件较以前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5-16]。一是逐步建立起信息服务方面的网络平台。我国目前农业部已经设立了以中国农业信息网作为核心的网络中心,具有较强的服务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设置了包括各省农业网站以及与农业信息相关的具有较强专业特点的网站等在内的农业系统的网站群。二是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农业信息化组织体系。目前,我国各县、市的农业部门几乎都设置了农业信息管理与服务方面的机构,成立信息服务站的乡镇占比过半,农村信息员的队伍不断扩大,已经建立起基本完善的农业信息化组织体系,为推广和应用农业科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4]。三是扩大了农业信息化服务的覆盖面。目前我国各地都建立了信息发布窗口,开辟了较为便捷的服务渠道;“一站通”注册的用户数量不断增加,网上展厅的日点击率平均达到了10多万次以上,访问者来自美国、日本、德国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网络系统中,涵盖的批发市场数量达到300多个,包括各地的各大中型批发市场,采集到近400个农产品的价格、行情动态等,并做到当前采集当天发布,并通过电视台、农民日报等多种媒体向全国发布。四是提高了农业信息化服务效益。随着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不仅大大提高了政府部门的效率,确保各项政策及时顺利发布,而且可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增加经济效益,还可以对我国的IT产业尤其是应用性软件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拉动作用。
  3    农业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农业信息化应用方面的人才缺乏
  当前,我国农业信息化方面的人才缺乏,特别是在农业信息化技术推广、指导方面的专业人才严重不足。与其他行业的信息技术进行比较,农业信息化技术对人才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当前大数据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农业信息化需要复合型人才,不仅要具备计算机方面的专业技术,还得具备应用高新技术产品的能力[15]。因此,要实现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必须积极引进具有农业信息以及农业技术方面的复合型人才,确保更好地发挥出传播农业信息知识及技术的作用。目前,很多计算机网络方面的人才因为缺乏农业经济方面的知识而不具备传播农业信息化的要求,导致当前此方面的人才相当缺乏[16]。
  3.2    农业信息化建设基础条件相对薄弱
  在当前的大数据背景下,农业信息化建设就是农业产业数据的信息化建设[3]。目前,我国在此方面還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如有些农村地区地处偏远山区,地势险峻,通讯设备等基础的农业信息化建设需要的基础设备非常落后,难以与外界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不利于农业信息化的发展[17-18]。
  3.3    农民学习接受和应用农业信息化的水平较低
  我国农民的受教育程度较以前有了大幅提升,很多能够不同程度地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对农业信息化等新技术接受度较高,日常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等上网浏览一些农业方面的知识。但是,一些年龄较大的农户由于文化水平较低,没有能力也不愿意花太多时间用于农业信息技术方面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有的甚至有一定的抵触心理,阻碍了农业信息化的发展[3,19]。
  3.4    农业信息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共享程度不足
  随着农民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很多有见识的农户都希望从一些实用性比较强的农业信息资源及时获得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通过分析当前已建的农业信息网站来看,在农业信息技术的开发以及应用方面,普遍存在更新速度慢、信息专业性不强、关于农业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的有效信息少等问题,而且在网络硬件、农业信息软件等方面也缺少强有力的支撑,农户知识水平有限,无法跟上农业信息化市场发展的形势,对未来农业发展的重点缺乏有效预测。
  农业信息化工作的开展不仅涉及到农业部门,还与林业、水利、土地等其他部门有着密切关系。目前,各个部门并未设立统一、合理的标准进行农业信息管理,导致农业信息资料冗杂、管理混乱,大大增加了查找的难度,降低了农业信息共享的便捷性。这种状况不仅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降低效率,而且浪费大量的农业信息资源[20-21]。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共享程度较低是一个重要的阻碍因素。
  4    农业信息化发展对策
  4.1    重视农业信息化服务“个性化”
  从当前社会发展来看,互联网等技术的应用颠覆了人们传统的生活、生产方式,加快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由于地域、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应加强农业信息化基础建设,不断普及完善农业信息化的基础设备。应考虑农业生产的复杂性与时变性,农村环境固有的地域性和脆弱的经济承载力,农民所处的文化环境和教育基础,尤其是我国广大农户作为信息时代的“弱势群体”,面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生产企业与种养大户千差万别的生产要求准确地提供针对性服务有着固有的技术复杂性。实践中将互联网等技术应用于农业数据的更新与传播可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提供极大便利,有助于农业生产能力的提高[22]。
  4.2    制定农业信息资源有偿交换协议
  根据服务资源数量、类型、质量等,建立农业信息服务资源有偿交换协议,包括信息服务资源的分类标准、资源定价、交换规则等,建成全国范围内农业数据与服务资源有序、高效的交易模式,实现农业信息服务资源共享的可持续发展模式[22]。   4.3    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以土地管理法为基础,各地方政府要尽快完善土地流转的管理制度,保证土地流转的确权、颁证、合同登记等各项流程都有法可依。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信息交易平台,减少或避免土地流转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健全土地流转市场的相关交易机制,立足有偿自愿的基本原则,鼓励农民以租赁、转让等多种形式流转自己所经营的土地。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帮助农民了解最新的土地流转交易规则,避免因未签订转让合同或合同不规范而遭受经济损失[23]。
  4.4    提升农业生产决策专业化水平,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围绕我国科学施肥、精准施药、选种与产业结构优化布局等实际生产决策需求,重点突破土壤肥力感知、病虫草害感知、农作物和动物本体感知技术及大规模系统集成的瓶颈,建立精准施肥、施药模型,解决农业生产决策的“专业化”问题。
  农民的文化水平、科技素质等综合素质水平直接决定其学习、操作农业信息技术的效果[24]。应加强对农民进行互联网思维、经营理念以及高新技术设备操作的教育和培训,使其成为适应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现代农民和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农业信息化的长效培训机制,在健全本地人才培养体制的同时,大力引进外来人才资源,带动本地农业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4.5    建立高水平专业技术团队,创新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理论、方法与技术体系
  政府应树立科技兴农、科技强农的思想观念,加强科技研发投入,加快自主研发的步伐,尽快拥有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化技术装备。进行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对科技研发人员和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激励机制,大力推广物联网、智能监控和“3S”技术在农业信息化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农业科技在农业信息化生产中的贡献率。加强部门联动,重视农业信息化生产基地和科研部门的联合协作,鼓励研发人员前往农业生产第一线,深入了解农业生产经营者的想法和实际需求,促进科研成果直接应用于农业信息化生产实际,并大规模地实地检验科研成果的应用效果,在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的信息化程度,实现双方互利共赢[25]。
  5    结语
  总体来说,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建设可以让农业及时适应国内外市场的各种变化[2]。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在于其应用情况,只有农业信息化得到了广泛应用,才能发挥出其在农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目前,虽然我国在农业信息化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农业发展作出很大贡献,但是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农业信息化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抓住当前大数据时代的良好机遇不断进行完善,以提高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水平。
  6    参考文献
  [1] 钟亚玲.中国农业信息化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20):237.
  [2] 王汝伟.中国农业信息化技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江西农业,2017(2):20.
  [3] 张海峰.我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与展望[J].农业科技與信息,2016(15):94-95.
  [4] 禄琳,王艳艳.大数据时代下农业信息化问题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5):134.
  [5] 韩博.网络环境下的农业信息化发展问题探讨[J].南方农业,2018,12(12):182-183.
  [6] 吴芳.浅析农业信息化发展问题与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196(4):137-138.
  [7] 马雪.我国农业信息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天津农业科学,2008(5):79-81.
  [8] 潘辉.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催进剂[J].农业经济,2008(3):46.
  [9] 耿宇苗,李瑞欣,刘晓.天津市互联网农业政策分析[J].南方农业,2018(23):160-161.
  [10] 王爽英,童泽霞.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的测算及发展趋势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2):216-218.
  [11] 宋之杰,郝得全,崔冬初.河北省农业信息化水平的测算及发展趋势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5(4):134-139.
  [12] 张满园.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我国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J].经济研究导刊,2010(5):22-23.
  [13] 张强.信息化农业的现状及对策[J].江西农业,2019(14):138.
  [14] 王培培.农业信息化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提升机制研究[J].当代经济,2019(7):21-23.
  [15] 林菲,陈莉丽.我国与发达国家农业有十大差距[J].江西农业经济,2000(4):42-43.
  [16] 陈智,钱言玉.我国农业信息服务问题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24):374.
  [17] 鲍树忠.农业信息化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果菜,2016(4):75-76.
  [18] 张善彬.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探讨[J].北京农业,2012(33):164.
  [19] 苏希.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前景[J].农业网络信息,2003(10):6-9.
  [20] 武装.积极引进物联网技术实现农业信息化发展[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9):10-11.
  [21] 陈细军,邹小忠,姜胜家.大数据时代下的农业标准信息化建设[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2):132-133.
  [22] 王儒敬.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瓶颈与应对策略[J].现代农业,2013(2):337-343.
  [23] 胡亚兰,张荣.我国智慧农业的运营模式问题与战略对策[J].经济体制改革,2017(4):70-76.
  [24] 熊金辉,肖凌.中国农业信息网站的发展现状与评价[J].农业网络信息,2006(2):4-7.
  [25] 潘萍,蒋佐升.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开展现代农业信息服务[J].作物研究,2010,24(4):274-27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455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