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本科分大类培养模式的学生满意度调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该研究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贵州省某省属本科院校分大类培养模式的学生满意度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利用SPSS软件的t检验进行了计算分析。发现学生总体上对分大类培养模式的满意度处于略高于满意与不满意分界线的水平;并且不同年级学生与是否是第一志愿专业的学生在分大类培养满意度上都没有显著差异。只是在分流后对专业的满意度上2016级学生显著低于2017级学生;在专业分流政策执行满意度上第一志愿学生显著高于非第一志愿学生。
  关键词:分大类培养  学生满意度  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12(a)-0228-02
  高校传统的培养模式是按照专业进行招生和培养,优势是便于管理,同时学生也能较早地接触到专业知识。但是这种培养模式的弊端也是相当明显的,首先是大部分高中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对各专业的了解较为浅显,很难对各专业有很深入的认识,造成很难能够进行正确的专业选择。其次,按专业进行招生和培养的模式使得学生的知识面和知识体系较为狭窄,而当前社会的发展要求不同专业学科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专业界限逐渐变得模糊,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再次,按大类进行招生和培养能够打破按专业招生和培养中学生转专业特别困难的局面,给学生以更多样的选择。最后,专业分流是依照成绩进行,因此能够促进学生在大学期间努力学习。
  北京大学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提出“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教学改革方针,并于2001年秋正式开始实施“元培计划”。现今,在100多所“211工程”大学中,大部分已实行“大类招生、分流培养”,地方高校也分分效仿,形式各样,主要有3种:第一,按学科大类招生。该模式是多数高校普遍采用的形式,高校根据教育部学科门类划分,通过跨院系整合专业,并按所属学科大类进行招生。第二,按院(系)招生。即在同一院(系)中,不分具体专业,只按院(系)大类进行招生。第三,以基地班或实验班招生。这种形式一般以基地班或特殊试验班进行招生,学生入学后,前2年一般对学生进行具有一定特色的基础理论教育,后2年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进行学习[1]。
  贵州省某省属本科院校系贵州省老牌本科院校,在贵州省享有较高的声誉和拥有较好的生源。该校自2016级开始实施分大类培养模式,以学院为单位实行招生,实行2+2或1.5+2.5两种专业分流模式,分流的依据是学生的成绩排名和志愿。至2019年3月,已经有2016级和2017级两级学生完成了专业分流,该研究即是针对该校学生对大类培养模式的满意度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实证的研究方法分析学生对于该模式的满意度。
  此次调查问卷发放于2019年4~6月之间。调查样本选取了该校4个学院已经完成专业分流的2016级和2017级在校生。共发放问卷950份,回收937份,其中有效问卷915份,有效率为96.3%;样本中男生为426名,女生为489名;2017级学生503人,2016级学生412名。
  问卷关于分大类培养满意度的题目共18题,分别是专业分流政策前期宣传满意度共5题、专业分流政策执行满意度共8题,以及分流后对专业的满意度共5题3个部分。每个题目均以李克特七点量表的形式呈现,从“非常不满意”到“非常满意”分别赋值“1”到“7”,该量表的得分越高,表示学生对该方面的满意度越高。问卷总体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03,处于较高水平,说明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
  1  实证分析
  1.1 学生总体满意度
  将问卷中涉及满意度的18个题目求均值,得到总体满意度为4.54,显著高于七点量表中表示中间水平的数值4(P小于0.001),但也显著的低于七点量表中表示略高于中间水平的数值5(P小于0.001)。这反映了学生们对于分大类培养模式的满意度处于一个刚超过满意与不满意分界线的水平,学生对分大类培养没有不满,但是满意度提高的空间还很大。
  专业分流政策前期宣传满意度均值为4.39;专业分流政策执行满意度均值为4.52;分流后对专业的满意度均值为4.72;均显著高于七点量表的中表示中间水平的数值4(P小于0.001),但也显著的低于七点量表中表示略高于中间水平的数值5(P小于0.001)。学生在各个阶段满意度依然表现出刚超过满意与不满意分界线的水平,学生对分大类培养没有不满,但是满意度提高的空间还很大。
  其中分流后对专业的满意度均值(4.72)显著高于专业分流政策执行满意度均值(4.52)(P小于0.001);专业分流政策执行满意度均值(4.52)显著高于专业分流政策前期宣传满意度均值(4.39)(P小于0.001)。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分大类培养的满意度在提升。
  1.2 不同年级学生满意度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计算发现,在总体满意度均值上2016级学生(均值为4.50)与2017级学生(均值为4.58)没有显著差异(P=0.194)。在专业分流政策前期宣传满意度上2016级学生(均值为4.40)与2017级学生(均值为4.37)没有显著差异(P=0.621);在专业分流政策执行满意度上2016级学生(均值为4.47)与2017级学生(均值为4.57)没有显著差异(P=0.168);在分流后对专业的满意度上2016级学生(均值为4.65)与2017级学生(均值为4.80)有显著差异(P=0.025)。结果表明,不同年级学生的满意度总体上没有显著差异,只有在执行政策后的专业满意度上有显著差异。
  1.3 不同志愿学生满意度
  分大类培养模式的专业分流依据是成绩和志愿,第一志愿的学生依照成績进行分流,因此就会造成一部分学生在分流时不能选到自己第一志愿的专业。该研究调查的样本中,有470人选择到了自己的第一志愿专业;404人没有选到自己的第一志愿专业;另外还有41人是缺失值。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不同志愿学生的满意度,发现在总体满意度均值上第一志愿学生(均值为4.59)与非第一志愿学生(均值为4.49)没有显著差异(P=0.089)。在专业分流政策前期宣传满意度上第一志愿学生(均值为4.38)与非第一志愿学生(均值为4.43)没有显著差异(P=0.476);在专业分流政策执行满意度上第一志愿学生(均值为4.61)与非第一志愿学生(均值为4.43)有显著差异(P=0.011);在分流后对专业的满意度上第一志愿学生(均值为4.79)与非第一志愿学生(均值为4.66)没有显著差异(P=0.062)。结论表明是否获得了第一志愿专业不会影响到学生的总体满意度,仅仅是在专业分流政策执行阶段上,获得了第一志愿的学生在满意度上显著高于没有获得第一志愿的学生。
  2  主要研究结论
  第一,学生对分大类培养模式的满意度总体上处于略高于满意与不满意分界线的水平,学生没有不满意,但是满意度有提高的空间。并且分流后对专业的满意度显著高于专业分流执行过程的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分流前宣传阶段的满意度。
  第二,不同年级学生与是否是第一志愿专业的学生在分大类培养满意度上都没有显著差异,只是在分流后对专业的满意度上2016级学生显著低于2017级学生;在专业分流政策执行满意度上第一志愿学生显著高于非第一志愿学生。
  参考文献
  [1] 钟国忠,邱吉福.高校“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探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7(2):70-73.
  [2] 禹奇才,蔡忠兵,苗琰.推进高校大类招生改革若干问题的探讨[J].高教探索,2014(1):136-13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246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