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类招生培养模式下学生党团支部及班委会协同机制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从大类招生培养模式下学生党建、团建现存问题分析入手,就学生党支部与团支部、班委会构建起良好的工作机制进行深入探索,建立一套科学的学生党支部与团支部、团支部与班委会、班委会与班级成员之间的联动机制,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党建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党支部;团支部;班委会;思想政治教育
   大类招生模式下学生党支部与团支部、班委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学生党支部的辐射作用减小。在大类招生培养模式下,以往的学生党支部建立在一个专业、多个年级的多个班级基础上的纵向模式不再适用,专业分流后班级重组,原有行政班的学生被拆分至新的专业班,学生党支部对团支部的思想政治引领渠道受到冲击,学生党支部与班级团支部、班委会以及团支部的入党积极分子联系减少,这种局限性使学生党支部在班级学生中的认同度降低,学生党支部往往游离于班级之外,无法实现学生党支部的思想教育引領作用。二是学生团支部的凝聚力减弱。在三者的建设过程中,团支部建设是基础,也是最薄弱的环节。学生在经历了一年半的大类学习生活后,在原有行政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基础,而大类分流后行政班转化为专业班,弱化原有的班级集体概念,让很多学生失去对班集体的归属感,致使学生团支部凝聚力减弱,其作用发挥受限。三是学生班委会的组建受限。大类分流后,学生对班级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骤降,致使学生对班级工作开展的热情度降低,甚至有班级无人担任班干部,班委会组建受限;在一些班级工作中班委会占据主导地位,班委会承担所有的事务性管理工作,使得团支部的作用发挥受限;一些班级还会出现班级工作开展以班长为主要责任人,学生们对班委会的概念认识不清等问题。
   大类招生模式下学生党支部与团支部、班委会的工作机制
  一是明确分工、明晰职责。学生党支部在党委领导下开展基层的党建工作,通过指导和帮助团支部开展形式各样的党建活动,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和带动广大学生向前看、朝前走,明确理想信念、完成学习任务。团支部是共青团的基层组织,在团委指导下开展工作,引导和服务广大团员青年,以育人为目标,做好团支部内的团推优工作,以模范作用影响广大团员与群众。班委会是班级日常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根据学校的要求与指示,开展形式各样的班级建设与文化教育活动,及时表达学生的思想动态和需求,做好上传下达的同时,发挥自我教育和管理的职能。二是更新学生党支部与团支部的隶属关系,实现分流后的重新联接。大类招生模式下,学生党支部与团支部在实际管理运行中存在断层问题,主要原因是大类分流前学生团支部与党支部的对应关系因分流后团支部的重组出现断层。学生党支部的管理延续原有行政班的对应关系,有利于学生党支部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连续培养,实现全过程的培养与考察,但分流后团支部的重组由于没有实体的组织,其对于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等环节的管理无法落地、效果减弱。大类招生模式下学生党支部的建设需要考虑分流后学生党支部与团支部重新匹配的问题,通过分流后的调整为学生延续了两年半的组织生活,更有利于学生党支部对团支部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引领,同时也能将党支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辐射扩大,强化学生党支部的思想教育作用。三是弱化行政班的物理概念,强化专业班的团支部建设。大类分流后的团支部建设也是众多高校和学者研究的问题,由于大类分流后学生对班级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降级,团支部的建设作用受限。为了改善大类分流对团支部凝聚力的冲击,弱化大类分流前的班级概念,分流前的大类培养应该以通识教育为主,以选课班级概念为主,弱化行政班级集体的物理形式,让学生在分流后能够重视新的专业班级的建设,强化专业班级集体归属感与荣誉感。四是建立合理的学生干部选拔机制,促进分流后班委会的组建。大类分流前要着重培养学生干部,建立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学生骨干队伍,在日常的教育管理中不断提升学生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坚持以人为本,权衡全体学生利益,树立其在学生们心中的干部身份。大类分流后,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原班级的学生干部继续担任专业班级的学生干部,同时采取民主选举制度和聘任制度相结合的方式,使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与提升,提升学生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水平,引导和帮助学生干部获得自我实现。
   构建学生党支部—班委会—团支部协同机制的思想政治教育通道
  加强学生党员与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机结合,突破目前团支部、党支部、班委会独立作用的局面,构建学生党支部—班委会—团支部协同机制,畅通思想政治教育通道。
  一是实现学生党支部对团支部的引领作用,畅通思想政治教育的通道。学生党支部和团支部都要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尽管在层次上不一样,但要结合各自的优势,做好党建带动团建,团支部做好党支部的后备军。学生党支部要结合团支部覆盖率广、群众基础好等优势,发挥更高层次的思想引领和政治导向作用,在班级管理中做好顶层设计,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指导作用。新时代,高校肩负着为社会主义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与责任,广大的共青团员需要党员的引领与示范,团支部作为班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层组织,要高举团旗跟党走,要利用党支部政治意识高、理论基础强的优势,结合自身的情况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二是实现班委与团委的相互协作、相互学习促进,强化大类招生培养模式下团支部的自身科学化管理。班委会在学生工作中应该发挥提升班级班风、学风作用,将优秀的学生党员、团员选拔为班委会成员,发掘优秀的班委成员并引导其向党组织靠拢,加强班委成员和团支委成员间的交叉流动,准确定位各班委会成员的职责,分工明确,合理规划班级建设,强化学生对班级干部的认同感,避免形成班长、团支书一头独大,其他班委形同虚设的低效局面。三是实现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互交流。“以人为本、服务学生”是高校学生工作的教育管理理念,在学生党建和学生管理工作中都包含两个主体:提供服务的教育主体;被服务主体,即教育客体。教育主体长期指导思想交流、理论学习互动,能够实现管理模式互动、方式方法改进。优秀的学生党员是思想先进、品学兼优的典范,学生干部也是能力突出、乐于奉献的优秀群体。作为教育客体,学生党员和学生尤其是学生干部在日常的学习中思想觉悟、理论水平、工作能力、工作方法的相互交流和学习也是学生群体自我提升的关键。通过加强教育者之间的主体交流互动和教育客体间的学习互助,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学生干部的带动作用,提高学生党员的管理能力,提升学生干部的政治素养,吸收优秀学生干部加入党组织,有助于实现1+1>2的联动培养。
  参考文献:
  [1]杨之慧.高校学生党支部、班级、团支部协同工作机制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48.
  [2]路成浩.高校学生党支部、班委会、团支部协调工作机制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8(36):64-65,67.
  [3]刘文龙,白鹏飞.高校学生党支部与团支部、班委会协同工作机制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35(1):132-134.
  (作者单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责任编辑:卜 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251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