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构建良好家校关系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对于青少年学生群体而言,教育结构所涉及的范围除了常规教学活动外,还包括着人际交往能力建设及心理健康引导等。在这一时期当中,学校和家庭双方都密切关注着青少年群体的身心发展状态,且在其中有着关键的共同作用,因此,如何连接家庭和学校两个重要成长环境,形成教育沟通桥梁,关系着对学生的有效监管和教育引导成效。良好的学生教育工作必须要家庭和学校双方在互动合作和有效沟通的前提下进行,现针对家校关系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论述,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期形成高效教育合力。
  关键词:家校关系  潜在问题  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2(a)-0177-02
  青少年教育工作是关乎学校、家庭乃至社会的重点问题,其中家庭与学校作为与学生有着密切关联的两大主体,相互之间的协作与配合程度直接决定着青少年的教育成效。教师和家长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重要的教学主体,构建和谐良好的家校关系是提高学生教育成效的前提条件,这便对其中的调节手段提出了较高要求。
  1  构建良好家校关系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缺乏即时对接手段,沟通实效性不足。
  目前,线下合作的传统家长会的组织形式难以保障家校之间教育沟通的质量,缺乏及时性和高效性。例如,部分家长对于家长会缺乏参与意识,常因其他事务而推脱,对于学校之间的沟通工作不具有足够重视度[1]。同时,家长会的内容多倾向于教师与优秀学生家长的互动沟通,或对表现较差的学生家长进行辅导,过度集中于好坏两极的学生情况汇报,缺乏对中等学生的关注。其次,受家长会召开次数的限制,家校之间的沟通频率大约停留在每学期一次,存在的问题难以得到及时解决。最后,家长会时间有限。家长会通常由班主任作为主导,向学生家长汇报一系列的班级学业成果和学习计划安排,无法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阐述每个学生的具体问题和学习情况。并且,其他学科教师对家长会的参与度不大,没有针对科目学习给予家长全面的学生的学习反馈,使得家长会开展成效并不突出。
  (2)缺乏明确职责定位,教育分配性混乱。
  就目前大部分家校关系构建情况来看,家校双方各自教育定位和教育职责定位不清的现象普遍,使得学生教育难以有效落实,也增加了家长和教师的摩擦冲突。家长方面的问题主要在于缺乏对子女的品行教育和道德培养,主观上认为教育的全责在于学校和教师,同时由于缺乏教育的学基础和心理学知识,对家庭教育的价值和教育的内容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因而在家庭教育中未能尽职发挥教育作用[2]。学校方面的问题主要在于部分教师失职,或在教育工作中存在推卸责任的问题,例如,部分教师将工作职责转移到家长身上,以减少个人工作量。对于教师而言,学生学习评价和教学反馈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无法假手于人,必须要依靠教师亲力亲为,方可取得良好成效。
  (3)混淆教育功能本质,地位平等性不足。
  学生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中,学校和家长应该处于平等沟通、协调合作的地位,学校开展教学活动也要充分考虑和重视家长工作,双方建立平等对话地位,在共同协商合作的前提下为学生提高更好的教育活动平台[3]。但现阶段大多数学校的教学组织容易忽视学生的个体需求和家长需求,忽视了教育工作中应以学生为主体的本质,导致教育功能难以得到有效发挥。同时,家长在教育中处于被动配合状态,参与度和积极性不高,也是许多矛盾的导火线。
  2  构建良好家校关系的主要对策
  (1)构建线上互动渠道,提高家校对接实效性。
  首先,校方可建立以班级为单位的互联网平台,用于作为家校沟通互动渠道。在平台管理中,由班主任根据所在班级设置相应“直播群”,将学生的各类情况在“直播群”中进行分享,以便家长及时了解具体学习情况或活动内容,同时由各科任教师与轮流制家长代表共同担任管理员,一方面有利于体现榜样作用和监督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全体家长对教育工作的参与度。“直播群”主要通过家校双方的共同约定,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打卡,每天利用网络平台作为教育工作交流沟通、成效反馈、实况汇报、解决难题的渠道。家长管理员有责任统计每日缺席打卡的人员,并通过群内事先制定好的奖惩机制让全体家长积极有效地参与到学生教育和学生培养的工作中,加强每个家庭和学校的沟通联系,并协调家校关系。学校方和科任教师有责任在群里告知家长每日的教学工作计划和作业任务,及时汇报学生的学习进度,定期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成效;家长方可以利用群组资源反馈辅导学生作业上的难题疑点,参与到教育与教学工作当中,与校方共同构成地位对等的教育主体[4]。
  (2)明确家校职责分配,促使家校两者平等化。
  首先,校方需定期综合汇报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内容需要涵盖学生优缺点,以及德、智、体、美、劳的多方面的表现,而不单以卷面应试成绩作为内容。同时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针对表现突出优秀的学生应该激励其全面完善地发展,对表现仍不理想的学生应该重点表扬其特长和优点,充分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使每个学生都对自身有合理的认识和准确的定位,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在此基础上进行教育鼓励,使其学会取长补短。在家校沟通形式上,家长会的主体不应是班主任个人,应该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各个科任教师和家长用于学生學习情况的汇报和教育的交流,从而明确各方职责分配,有利于多向共同参与。在家长会活动环节中,可设置让家长和教师角色互换体验的板块,任选主题让家长站在讲台上分享自身的教育经验或人生体会、工作心得等;再由教师根据自身对于教育工作解读及经验分享,将部分积极性不强的家长带动到责任分配中来,使其自觉承担家庭教育任务。通过家长会的互动交流,有利于增进双方教育角色的理解和尊重,建立平等对话平台,有效促进双方的沟通协作,实现教育质量的提高[5]。
  (3)推行平等交流模式,提升家校交流互动性。
  平等交流是有效衔接家校关系的核心,可由教师这一教育主体作为枢纽,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推行平等交流模式,致力于家校双方交流互动性提升。首先,教师可通过组织建立家长委员会,将班级家长群体整合,提高沟通的效率性,同时除了简要分析汇报学生的课业成绩外,也需要与家长商讨学生的后续教育学习计划,带动家长对教育工作的参与度。其次,教师可通过定期的实际家访、电话家访、电话调查等方式针对特殊需要的学生进行学习汇报和教育探讨,及时了解和反馈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另外,可以利用发达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建立微信群、QQ群等家校互动平台,高效地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完成教育经验分享,实现教师和家长在教育中的共同成长。最后,可由学校角度出发,选拔和吸纳部分学生家长作为家长代表,聘请专业的教育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参与到家长委员会的工作当中,同时在校内形成具有庞大人数基础的教育经验和教育案例分享论坛,由专业教育工作者为众多家长输送专业、系统的教育知识和教育理念,推动和谐家校关系的构建。
  3  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离不开家校双方的教育合作和沟通协调,新时代的教育形势下,积极利用互联网络带来的便利快捷有助于推进家校之间的有效沟通,可借此作为构建良好家校关系的奇迹,提升教育质量,共促学生的积极、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程彩龙.论新形势下如何创建和谐家校关系[J].课程教育研究,2019(16):14-15.
  [2] 樊吉福.“互联网+”背景下重建和谐家校关系例谈[J].中国校外教育,2019(16):6.
  [3] 贺春兰.家校关系:舆论诉求与回应建议——从舆论视野看我国家校关系的演进和趋势[J].教育科学研究,2019(7):26-28,47.
  [4] 白芸,孙启艳.新媒介时代的家校关系研究——学校多元治理的视角[J].教学与管理,2018(7):17-20.
  [5] 周玲棣,王迎娣.让家长成为学校教育的“合伙人”——关于构建和谐家校关系的行动与机制研究[J].小学教学研究,2018(14):13-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501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