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软件项目为课外实践导向的导师制在计算机类专业中的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本科生导师制支持和鼓励优秀教师参与本科生的学业指导工作,导师和本科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导师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文章以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本科生为目标群体,讨论了以软件项目为课外实践导向的导师制的任务和目标,设计导师制框架和实施路线,给出导师学生混合式考评机制,对本科生导师制的建设模式提出了建议,以期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等。
  关键词: 本科生导师制; 计算机相关专业; 软件项目; 课外实践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20)03-67-03
  Exploration of the tutorial system in computer specialties guided
  by extracurricular practice of software project
  Yang Xiaoxian, Weng Wen, Zhang Shiming
  (School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hangha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Shanghai 201209, China)
  Abstract: Universities have been exploring the tutorial system for the undergraduate student, supporting and encouraging outstanding teachers to participate in academic guidance, to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 and enthusiasm.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students, it contributes to establishing a new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so that students can obtain a positive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Students also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participate in the tutor's academic research and innovative project. In this paper, the tasks and objectives of the tutorial system guided by extracurricular practice of software project are discussed, investigating the students who majored in computer science. The tutorial system framework and the implementation in high education are designed, the mixed evaluation mechanism between tutors and students is put forward, and the suggestions for tutorial system construction is proposed, hoping to help undergraduates to improve their abilities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practice and communication.
  Key words: tutorial system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 computer specialties; software project; extracurricular practice
  0 引言
  高校教學在学生本科学习阶段,根据培养计划和教学安排,学生可以通过选课机制自主安排学习任务。但是一对多的授课模式容易出现学生课后找不到任课教师或答疑时间不够等情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高校开始探索设立本科生导师制[1-3]:采用课外模式与学生沟通,在学业方面是结对指导的专业教师,在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是贴心的引路人,此外支持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开展创新创业项目,进而参与本科生学科竞赛活动等[4-5]。这一制度正在成为高校在培养和管理学生方面的有效手段,不仅是三全育人的重要途径,而且能促使有潜质的本科生提前进入到实验室参与导师科研项目。
  近期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提出的22项意见举措中明确支持深化本科教改,落实“学生忙起来、教师强起来”。因此探索适合本科生培养教育实际情况的本科生导师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针对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本科生,讨论以软件项目为课外实践导向大学本科生导师制建设。计算机相关专业通常包含软件设计与开发课程,编程能力是评价学生专业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6-7]。在实际编程过程中,无论是程序设计算法还是工程项目,都需要掌握较好的专业知识和编程能力。在程序设计相关课程的教学基础上,如果有本科生导师的辅助支持,能极大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即将传统的一对多的教学模式转化为多对多的教学模式。同时,导师在课外可以提供软件开发小项目或相关小课题吸引本科生参与进来,这一过程不仅能检验和提高学生的实际编程能力,而且通过鼓励学生将完成的软件作品参与各类学科竞赛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竞赛获奖不是首要目的,但却是激发学生学习潜能的重要动力。因此,本文重点探讨了以软件项目为课外实践导向的本科生导师制的任务和目标,设计了导师制框架和实施路线,给出了导师学生混合式考评机制,真正实现“学生忙起来”并且在忙碌中有所收获。   1 导师制任务和目标
  随着我国“双一流”建设的推进,本科教学质量再次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8-9]。在本科生入学时,开展双向学生-导师互选工作,即学生选择导师,导师筛选学生,多轮互选工作后确定导师-学生关系。接着,在导师的指导下,每位学生详细制定各自的本科阶段学业规划。导师制作为本科教学质量的辅助手段已经在国内很多高校实施。
  本科生导师的任务是,一方面对本科生的学业负责,采用定期召开例会或者随机座谈等多种方式开展专业课的答疑辅导和知识掌握度检查;另一方面对本科生进行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热爱党和国家。此外,还需组织学习能力突出的学生参加专业竞赛,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提升,同时吸引一部分有科研潜质的本科生提前进入导师课题组和实验室。
  学业指导能有效支撑大学计算机类课程教学,为一对多的授课模式提供了辅助方案。由于课程内容多,学时少,进度快,计算机专业的传统教学模式显得缺乏对学生理解和接受能力的关心。本科生导师制可以作为有效的教学辅助,当学生在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不仅可以咨询任课老师,而且可以向自己的导师寻求帮助,及时得到解答。导师除了采用例会、座谈等形式亲自进行课业指导与督促以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自己的研究生辅导本科生学业以及合作开展课外项目。
  大学阶段教育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而且要关心他们的心理成长,了解他们的思想,譬如对各类社会现象的观点。在大力推动“课程思政”工作的同时,由本科生导师开展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指导本科生参加学科竞赛,尤其是基于软件项目的计算机类竞赛,是专业知识与动手实践的有效融合形式。导师可以利用自己的软件项目资源,指导本科生循序渐进地开展软件设计和开发工作,并推荐实践过程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参加相关竞赛。在项目实践中得到真实锻炼的学生往往能获得较好的竞赛成绩,这也激励更多有兴趣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导师的软件项目中来。
  吸引一部分有科研潜质的本科生进入导师课题组和实验室,与研究生一起开展科学实验,可以很好地启发学生的科研兴趣。不少本科生通过进入导师实验室,发表了学术论文,确立了读研目标。
  2 导师制实施框架
  无论是导师还是本科生,在导师制框架下都必须加强沟通,相互了解,相互支持。在实施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和能动性,有收获,有成就。提高本科生导师制两大参与主体的认同感,即导师自愿指导本科生,本科生积极响应导师,这样才能吸引更多教师和学生参与到这一模式中来。导师制的实施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面谈了解,制定计划/实施,评估总结。
  面谈了解一般发生在双向选择确定导师-学生关系之后,由导师约谈学生了解基本情况。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导师应当因材施教,采取不同的方法与要求。
  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遇到问题能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部分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能很快明晰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为之而努力。导师制能更快地发掘人才和培养人才。学习能力为中等的学生,基础课和专业课知识的掌握程度往往一般,对于不是很懂的知识点一般不愿意在课堂上向任课老师提问,平时也不会主动找任课老师请教。这部分学生若有导师进行学业指导的话,能轻松完成答疑解惑,巩固和提高专业知识,有助于其今后求职或考研深造。学习能力低的学生,往往缺乏学习积极性,更加令人担忧的是这部分学生容易出现思想消极的状况。这时候导师就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相比辅导员,导师能更早地发现所带学生存在的这些问题,通过面对面交流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能尽早帮助学生从阴影中走出来,督促他们向身边的榜样看齐,建立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进而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
  制定计划和目标,以学生的基本情况为基础,设计符合每一个学生的指导计划,进行“因材施教”。以计算机专业普通本科四年学制为例:一年级,根据每学期学生的课表安排,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逐步接触并了解特定软件项目的内容和流程,或是开展课外调研,或是参加第二课堂的软件编程开发。二年级和三年级,根据专业课教学安排,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在不同的阶段给出不同的任务,例如学习不同的编程语言,确定不同的软件开发方向。在这两年内要求学生跟随学业导师熟悉多个软件项目的开发流程,参与实践需求分析、设计、实现、测试和维护等多个环节。四年级,根据学科竞赛的时间和要求,提前做好比赛计划和开发进度安排,同时指导学生开展毕业设计。
  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导师严格要求本科生当面汇报学习进展,养成每周/每月总结的习惯,这样才能让本科生导师制长期有效地进行。导师制有助于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目标。在导师制例会上,除了了解学生在学业和思想方面的动态,还可以及时解决学生在软件项目完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鼓励学生开展头脑风暴,发散思维,集思广益,现场讨论找到解决方案。最后,需要做好例会和见面会的会议纪要工作,针对每位学生建立指导记录档案,形成人才培养的周期数据。
  3 导师学生混合式考评机制
  以软件项目为导向的课外导师制需要建立针对学生的考评机制[10-11],让学生有压力,真正动起来和忙起来。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参加项目验收考评演示,考评的指标点有编程规范性、可靠性、软件/功能开发工作达成率、项目参与度/贡献率、软件项目预期完成度等多个方面,汇总后得到每一位學生在导师制下的成长情况。在考评会上建立由导师和本科生组成的混合考评小组,由导师和其他本科生一起对某一位学生的软件项目开发工作进行评分。
  对软件项目的编程开发进行评分,考虑如下几个方面:①代码编写规范程度,主要考察本科生所采用的编程语言是否规范,是否有相关注释;②代码冗余度情况,主要考察软件模块之间的独立性和耦合性;③软件实际运行情况,主要让学生相互进行软件测试,一方面让他们直观体验亲手设计的软件的实际效果,起到激励和触动作用,另一方面通过这种群智测试能完善软件项目的测试工作,起到反馈和再提高的效果。   对学生参与度进行评分,主要考察学生的实际参与情况,防止他们从网上下载类似代码或软件蒙混过关。因此,一般采用PPT汇报形式,需要自己介绍各个功能模块的基本功能,功能模块实现的想法和算法,以及相关代码的解释说明。这样的演示汇报,既可以评价汇报人的项目参与度,又是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和提高的机会。
  对软件项目预期完成度进行评分,主要是对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评分,考核该软件项目的学生个人完成情况。由于编程开发类课程是在大学四年内逐步接触,因此在制定完成度目标时,不同年级可以有不同的要求。
  最后建立反馈激励机制,将考评结果反馈给学生,激励他们继续跟随导师开展软件项目,逐步解决考评会暴露的问题,促使他们在下一阶段取得改进和提高。
  4 结论
  本科生导师制作为人才培养的辅助手段,已经在大多数高校被认可并实施。但是导师制下导师如何开展指导工作,怎样结合专业特点等问题仍然不明确。本文讨论了计算机类专业的本科生导师制度,以软件项目为导向,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编程实践进行有效结合,提出了导师制框架、实施方法和导师学生混合式考评机制,使得导师指导模式多元化,能有效地加强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联系,完善软件开发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措施。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陳慧娴,李涛,单仁亮.导师制在培养应用型本科生中的问题与对策[J].高教学刊,2019.19:5-7
  [2] 刘爱生.本科生导师制是一流本科教育的有力保障吗?[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41(5):52-54
  [3] 王东芳,赵哓军.一流本科教育的导师制——基于美国文理学院案例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9.41(9):67-73
  [5] 刘成杰.本科生班级导师的核心职责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12:182
  [6] 高洪皓,卞敏捷,高珏,陈章进.基于分类分层和项目制结合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探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10(6):29-33
  [7] 刘丹.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9.3:62-65
  [8] 谢生荣,陈冬冬,吴仁伦,张守宝.基于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人才培养新思路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8:223-224
  [9] 樊海红,武琰,李一峰.学分制培养模式下本科生导师制的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8.5(53):116-117
  [10] 高洪皓,高珏,吴亚馨,严颖敏.面向测试问题驱动的大学生竞赛能力培养[J].计算机教育,2015.1:36-38
  [11] 郭昊.关于本科教学考评方案的一些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44:186-18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509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