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高职衔接贯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置的几点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该文对课程体系概念加以论述,并且指出了课程体系设置的重要性,从课程体系应当符合行业标准、课程体系设置前瞻性、课程体系可操作性以及满足中高职两个阶段的教学要求等方面论述了课程体系设置的思路与策略,为中高职衔接贯通人才培养顺利实施提供更为可靠的保障。
  关键词:中高职  衔接  课程体系设置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12(b)-0246-02
  随着我国各个产业逐步升级与优化的过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步提升。中等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已经无法满足市场对于实用型人才实际需求,基于此,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衔接成了必然。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之间的有效衔接,主要是依照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具体需求,确保中高职教育能够更加协调,为社会与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的专业型、技能型实用人才。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同属于职业教育,只是处于不同的层级,唯有确保两者之间能够形成贯通,才可以保障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协调发展。
  1  课程体系概念
  所谓课程体系具体指的是相同专业之中各个课程依据不同类别进行排列与组合,是课程教学相关内容以及教学进程总称。课程体系之中所包含的不同课程具体排序情况会直接对学生自身所掌握知识结构带来较大影响。在进行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体系是教学工作具体的指导思想,同时还是教学目标的一种具体化表现,课程体系之中包含有教学目标具体的实施规划以及实施方案。课程体系之中包含有课程教学指导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等,而课程教学指导理念所发挥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
  2  课程体系设置的重要性
  在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进行贯通以及衔接的过程中,会涉及师资力量、课程体系设置、教学设备、教学管理以及教学考核等不同的因素,在这些因素之中课程体系设置是最为重要的,也直接决定着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的成功与否,而另外一些因素均是基于课程体系设置进行改进与调节。学者姜大源在所撰写的《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之中明确提出了:无论是哪一种教育体系,课程体系设置均属于最为核心以及关键的内容。在职业教育进一步创新与改革过程中,最后落脚点便是课程体系设置,课程体系设置会直接地影响到职业教育工作最终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同时对于优化教学品质、改善教学水平同样是极为重要的。而且,由于现阶段国内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间属于相对独立的教育体系,这样使得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在贯通时存在相对大的阻碍与困难,这种阻碍与困难主要是因为两者之间未能建立起来相对统一的课程体系。由此可见,课程体系设置对于中高职衔接贯通人才培养是极为重要的,而在中高职衔接贯通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体系设置也必定会成为一项非常关键的内容。
  3  中高职衔接贯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置的策略
  3.1 课程体系设置要符合行业标准
  无论是对于中职院校还是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在进行课程体系设置过程中,行业标准均是非常重要的基础与参照。目前国内相关行业标准是政府部门以及行业协会进行制定,不同企业也会设置自身的标准。作为中高职院校而言,在进行人才培养过程中其标准通常是我国劳动部门以及人事部门进行制定,由于具体的标准制定主体存在差异,使得行业标准、职业标准以及人才培养标准等出现一定程度的脱节问题。所以,在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进行衔接与贯通过程中,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时便需要在行业标准框架之下,建立动态人才培养标准,确保课程体系设置符合行业标准,从而保证人才培養标准符合行业标准。在中高职院校衔接贯通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体系的设置需要结合不同区域、不同层次内对应行业标准,全面地分析特定行业内岗位能力需求以及职业能力需求,基于此制定中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标准,确保课程体系设置更为科学与合理。
  3.2 课程体系设置要有前瞻性
  由于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所培养人才主要是一线实用性人才,会涉及到非常多的实用技术,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习基础的理论知识,更要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而目前各项技术都在持续地探索与革新,尤其是企业为了提升自身竞争实力,更加重视对于实用技术的改进与研发,所以,各个行业以及领域的前沿性技术也是一直处于变化状态的。所以,在中高职院校衔接贯通人才培养过程中,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时需要基于行业、企业以及岗位的发展动向,要关注前沿技术,基于此,合理地设置课程体系,保证所设置课程的前瞻性。中高职衔接贯通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要求应当掌握目前学科内整体的技术前沿以及未来发展走向,从而设置更为前沿的实用性课程,同时也要确保所设置课程体系相关内容在理论方面发展相对成熟,不存在相应的争议,通过各种途径以及方式确保课程体系设置的创新性,这样才可以保障中高职教育过程中学生自身视野得以更好拓展,才能够有效地对学生思维加以启发,才可以更加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以及进取理念的培养。
  3.3 可操作性强
  在中高职衔接贯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时更要确保所设置的课程体系在实际执行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而要想确保课程体系设置的可操作性进一步加强,要求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时需要以职业资格标准作为重要原则与指引,把中职教育课程相关内容、高职教育课程相关内容以及中高职人才培养具体目标加以统一与对应,就目前中职教育课程体系以及高职教育课程体系进行合理的定位以及有机融合,确保课程体系设置可以达到知识、技能以及素养逐步递进的目标,从而保障课程体系设置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要想确保课程体系设置具有较强可操作性,首先,要保证该课程体系的知识递进性,由文化知识逐渐递进至专业知识,最后递进至岗位知识。通过文化知识学习更好地提升学生自身文化素养,通过专业知识学习确保学生专业理论素养得以建立,通过岗位知识的学习使得学生掌握更多的实用技能。其次,还要确保技能的递进,中职教育阶段主要是以单项的技能培训为主,而过渡至高职教育之后则需要逐步转变为综合技能培训。最后,应当确保学生自身素养逐步朝着职业化素养方向发展。学生自身的素养培养本来就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在中职教育过程中可以重点培养学生的个人品质素养、勤劳自律素养等,而进入高职教育之后应当基于职业需求逐步地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确保学生能够更加充分地感受与认识到职业要求以及行业氛围。只有确保中高职衔接贯通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体系设置的递进性,才能够确保所设置的课程体系更具可操作性,才可以在实践中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   3.4 满足中高职两个阶段的教学要求
  在科技快速进步以及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市场对于各个层次人才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而对于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而言,由于其处于不同的教育阶段,相应的教学要求也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在进行中高职衔接贯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置时便需要考虑到不同阶段具体的教学要求,这样才能够确保课程体系设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属于职业教育的不同阶段,同时还是职业教育之中非常重要的构成内容,两者在教学要求方面虽然存在差异,不过却是递进关系,在进行课程体系设置过程中,要清晰地了解与掌握中高职不同阶段内对应的教学目标,从而确保课程体系设置具有更强的针对性。现阶段,中职院校在开展教学活动中更為重视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不仅重视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同时也重视对学生技术的培养,中高职院校的教学要求在存在差异的条件下同样也是一脉相承的,只是高职院校教学要求更高,要求教学中要求更加专业的基础理论以及更强的创新理念等。所以,在进行课程体系设置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满足中高职两个阶段的教学要求,针对中职课程设置,应当确保学生能够通过课程学习掌握一定技能基础上,也可以提升自身的基础理论知识,为高职院校培养合格人才。针对高职课程设置则应当和中职课程紧密衔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课程的层次以及内涵,设置逐级递进的课程体系。
  笔者认为,在进行课程体系设置过程中,要想满足中高职两个阶段的教学要求,进行中职课程设置时应当基于“习得经验”这一教学要求,所设置课程应当包含有公共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以及素质提升类课程,结合以往的经验这3种不同类别课程的时间安排以7∶2∶1较为适宜。在进入高职教育之后,进行课程设置时应当基于“提升能力”这一教学要求,所设置课程应当包含有公共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专业方向类课程以及素质提升类课程,结合以往的经验这3种不同类别课程的时间安排以3∶4∶2∶1较为适宜。结合中高职两个阶段的教学要求,笔者认为在中职教育阶段,应当确保所设置课程能够着眼于经验层面进行人才的教育与培养。在高职教育阶段,应当确保设置课程能够着眼于经验、获得策略、精于驾驭层面进行人才的教育与培养,这样才可以更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成长与发展。
  4  结语
  现阶段,在中高职衔接贯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如何设置更为科学与合理的课程体系是目前职业教育工作发展的瓶颈,严重阻碍了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与创新,同时也是中高职衔接贯通人才培养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时,要求所设置课程体系应当符合行业标准,在确保课程体系设置具有较强前瞻性基础上还需要保障课程体系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同时需要满足中高职两个阶段的教学要求。另外,由于不同中高职院校拥有自身情况存在差异,在进行课程体系设置过程中还应当结合自身的背景以及不同区域特色,设置更具针对性的课程体系,确保可以有效地突破中高职衔接贯通人才培养中的各种障碍,这样才可以真正地促进我国大职业教育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顾志飞.刍议中高职课程衔接[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10):19-20.
  [2] 郭晓晓,陈晨,李增杰,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J].科技风,2019(7):19-20.
  [3] 游峻,冯辉.浅谈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几种基本模式[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6(2):56-57,67.
  [4] 王丽丽.中高职课程体系有效衔接的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3):19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539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