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就业能力的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马蕊 李霞 张学堂

  摘 要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中,大学生实现充分和高质量就业已越来越引起社会、高校和大学生本人的关注,而与之相关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更凸显其重要性。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要实现充分和高质量的就业应具备的就业能力,探析了以就业能力为核心的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及方法,以推进高校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和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就业能力 生涯规划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20.01.081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full and high-quality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of the society, colleges and students themselves, and the employment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related to it is more importa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mployment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to achieve full and high-quality employment,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and methods of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with employment ability as the cor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employment ability.
  Keywords employment ability;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大学生由高校精英教育时的社会精英到现在普通劳动者的转变,带来了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和诸多不稳定的就业质量。大学生就业质量除了体现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外,其关键因素是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
  为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各高校通过开展各具特色的就业指导教育以强化学生就业能力。在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教育中,以贯穿整个大学四年以就业能力为核心的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无疑是众多就业指导教育中最有效的方法。
  1 关于当代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
  就业是民生之本。当前,高校、社会、大学生、学生家庭都在关注着学生就业。因此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社会对高校评价及毕业生聘用标准、大学生对自身服务社会、实现人生成才理想和家庭对高校教育质量和学生成才的期待,都聚焦在一个共同的评价参数上,这就是“就业能力”。
  1.1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
  当代高速发展和进步的时代,与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时代造就了今天大学生及早对未来的思考力。在过去,大学生“被规划”和“被安置”的模式下,除了考虑专业知识外,极少去思考在找工作这件事情上,自己的优势或标准是什么。而到了今天,生涯规划的理念在中国高校领域根植10多年以来,当今的大学生逐步开始认识到,可以依据自己的标准活出自己期待的样子,这一点在我们经常和学生的接触中会很明显地感觉到便可得知。当今大学生工作后转换工作已经成为一种惯性,而且近九成离职者是主动辞职。因此,可以说是中国人对工作与职业看法的一种进步。
  另一方面,在广大学生中,不乏也有许多学生发出“现在很充实、未来很迷茫”、“不知道大学毕业后自己到底该做什么”等等诸多困惑。面对学生的这种困惑,我们似乎很少去思考或引导学生去思考:就业准备,到底该准备些什么?如今的时代,除了专业,用人单位对待人才的标准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在不断的推陈出新。这就是我们很多大学生为什么产生困惑的根源之一:对工作世界抱持两个极端看法,要么一无所知,要么想当然。
  对于当代大学生迫切需要反思的是:用人单位需要的人才是什么?大学生该学些什么?因此,思考和回答上面两个问题,就告诉我们:就業准备,需要准备的就是大学生在职场中的就业能力。
  1.2 就业质量低是学生就业能力欠缺的体现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大学毕业生通过学习和实践而获得的能够实现职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是学生学习、实践、认知、专业、创新等各种能力和人格品质的综合体现。
  在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和使用毕业生情况分析看,用人单位更看重大学生的学习、专业知识、实践和创新等能力和人格品质。而这些能力和品质,正是体现了大学生的主要就业能力。大学生之所以求职受挫,就业质量不高,就是欠缺这些能力,也是欠缺就业能力的具体体现。综合分析,大学生就业能力欠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能力:学习能力不仅表现在获得知识的能力,也表现在知识应用能力,不仅有继续学习的坚持,也要有终身学习的信念,不仅表现在学习成绩上,也表现在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上。现在有的大学生即缺乏将知识转化为应用的能力,也缺乏自学能力,更缺乏创新学习能力。一个学习能力强的人,能够更好的胜任工作岗位、更快的适应工作环境,将自身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2)人格品质:现在有的大学生诚信度差、责任感缺失、没有进取心、缺乏主动性、自由散漫,独立性差、自信心不强、道德水平低等,这些人格品质在求职过程中不能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就业后也会影响他们的职业发展。
  (3)职业目标:很多大学毕业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规划,没有自己的职业目标定位,更没有针对自己的职业规划,甚至都不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有时还会病急乱投医,致使自身的知识结构与职业不匹配。毕业时也是乱投简历,盲目求职,最后导致求职成功率低,就业质量差也就不足为奇。
  当然大学生就业能力还表现在诸多方面,在此紧紧列出学生中最普遍最突出的几个方面,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大学生充分就业和高质量的就业必要保障。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高校认真探索和解决的课题。
  2 大学生应具备的就业能力
  就业能力是大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是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的保证。我们认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工作能力。实现顺利就业的首要要求是基本工作能力,既包括学习、计算、基础知识、表达等基础能力,也包括人际交往、组织管理、外语和计算机运用及操作等能力,这是大学生与一般普通劳动者的重要区别。
  (2)专业知识能力。专业知识能力是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知识能力包括专业知识、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与专业相关的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等。大学生的专业能力是就业能力的根本要素。
  (3)环境适应能力:环境适应能力是指大学生对于其所处的现环境和新环境、新事物全方位、多角度融入并和谐相处的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每个人所处的环境在不断地快速变化,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实践中积极地锻炼、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充分融入所处的环境,才能更好的适应职场氛围。
  (4)心理调试能力。心理调适能力主要是指大学生在面临各种挫折和压力时,产生对自身发展不利的心理状态的情况及时迅速进行心理应急反应,并做好调整及恢复的能力。这种能力能及时合理应对学习、生活、工作中的种种变化,助推事业成功。
  (5)创新及创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是指在思维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和思维创新的引领下,通过资源整合、领导艺术和有效的管理方式创造市场价值的能力,其实质是各种智力因素和能力品质在新的层面上融为一体、有机结合所形成的综合能力。当今时代是一个创业的时代,党和国家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社会环境和政策支持,同时,各高校也在轰轰烈烈的举行各种各样的创新创业教育,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6)社会认知能力。社会认知能力是指目前大学生对当前的政治、社会、经济环境深刻认识、全面把握的能力。通过较强的社会认知能力和经济社会形势要求和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和就业目标,增强社会适应力。
  综上所述,就业能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是大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环境、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实现就业目标的首要任务,而实现提升综合素质、完成首要任务的有效途径就是积极参与以就业能力为核心的生涯规划教育和生涯规划实践。
  3 开展以就业能力为核心的生涯规划教育,有效提高学生自身就业质量
  职业生涯规划也称生涯规划,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自我认识和具备的主客观条件,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價值观等特点进行分析与权衡,在了解职业世界和奋斗目标的基础上,根据时代特点和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计划。
  生涯规划教育在我国高校中已较为普遍实施,虽开展程度各不相同,但开展以就业能力为核心的生涯规划教育应成为今后各高校的共识。
  3.1 生涯规划教育在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方面的意义
  美国职业指导专家萨帕(Donald E.Super)把个人生涯发展的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大学期间正处于职业生涯发展的第二阶段,因此高校加强对学生的生涯教育,引导学生做好生涯规划,帮助学生主动了解自我、认识自我,了解职业世界,规划自身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方向、职业兴趣和职业价值观。通过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明确大学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并根据规划逐步实践规划目标,实现规划和职业的匹配,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提高了大学生就业的人职匹配度,明确就业目标,对大学生提升就业能力,实现充分就业、提高就业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3.2 全面开展生涯规划教育,注重就业能力的培养
  全面开展生涯规划教育,是指高校对大学生在校期间,全程开展生涯规划教育,所谓全程开展生涯规划教育,是指针对大学生在大学学习的不同阶段,开展侧重点不同和内容不同的生涯教育。
  我们把大学阶段根据年级的不同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大一):生涯规划训练。此阶段的核心任务是:新生定向与适应,了解自己的兴趣、技能、性格、价值观,认识自己,思考学习内容与生涯发展之间的关系。此阶段建议可设计的活动包括新生定向服务——编印《XXX专业职涯辅导手册》、情景剧——“十年后的自己”以及校园招聘单位信息展等。
  第二阶段(大二):通用职业能力训练。此阶段的核心任务是:继续自我探索和人际探索,做好自我评量,进入工作世界探索,扩大知识领域与技能,积累工作经验。此阶段建议可设计的活动包括“技能管理档案”——技能的辨析与打造、“职场隐形人”——影子实习、 “职场引路人”——生涯人物访谈等。
  第三阶段(大三):求职方略技巧训练。此阶段的核心任务是:继续生涯探索,持续人际探索,设定目标(考虑是否考研)、接受现实考验,吸取谋职新知。此阶段建议可设计的活动包括“遇见未来的自己”——求职/考研准备知多少、“HR思维训练营”——实践出真知等。
  第四阶段(大四):职场拓展实战训练。此阶段的核心任务是:谋职或准备升学,为职业选择负责,了解职场法则;学习职场素养和职场礼仪,做好走进职场前的准备。此阶段建议可设计的活动包括职场角色的转变与定位讲座、职场礼仪课堂等。
  通过大学四年不间断的生涯规划教育和训练,达到大学生提升自身、了解社会、适应职场之目标。
  当然,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方法和手段还有许多,不能仅仅依靠生涯规划教育和依托生涯规划教育进行的生涯规划训练。还需要从以就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师队伍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全面实施。
  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各高校在“先就业、后择业”就业理念的驱使下,注重的是就业率而不是就业能力,不太关注或无暇顾及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毕业生未来职业发展前景,长远来看,无论对高校、对社会还是对毕业生都是无益的。为更好的提升就业质量,各高校应开展以就业能力为核心的生涯规划教育,指导学生生涯规划实践,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有计划、按步骤、有目标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大学生实现充分和高质量就业做准备。
  参考文献
  [1] 冯炯.GCDF视角下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5(9):202-203.
  [2] 柯羽.就业能力对就业质量的影响[J].当代青年研究,2010(6):71-75.
  [3] 王爽.就业危机背景下的“两颗”教育对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作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36):256-256.
  [4] 杨丹宇.经济发达地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与对策[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3.24(2):109-1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729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