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及引导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郭招秀 金振宏 梁彦蕊

  摘 要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江苏省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进行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变化特点,从社会层面、学校层面、家庭层面和个人层面四个维度提出引导高职院校大学生树立科学合理就业价值取向的对策。
  关键词 高职大学生 就業价值取向 变化特点 引导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20.01.050
  Abstract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employment value orienta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n Jiangsu province through questionnaires. Based on the result, the changing characteristics is analyzed, therefore the strategies are proposed from four dimensions to help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employment value orientation.
  Key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value orientation; changing characteristics; guidance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要坚持就业优先政策。高校毕业生是全国就业大军中的重要群体,2019年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834万人,而其中高职院校毕业生人数占到了半壁江山,就业压力不容小觑。高职院校大学生(以下简称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不仅决定着就业目标的定位与选择,还决定着他们的就业心态以及就业行为,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就业的职业选择与发展。调查分析当前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现状及变化特点并寻求科学合理的引导对策,对促进大学生就业教育创新发展,帮助大学生充分高质量就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就业价值取向的内涵
  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对职业价值的追求、自我定位、职业定位、职业评价和职业选择的一种倾向性态度,是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就业过程中的现实表现。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一方面受就业主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具有个性,另一方面又与社会发展、国家政策和高校就业服务等外部环境息息相关, 具有社会性。从狭义上讲,就业价值取向包括就业主体对毕业去向、就业行业、就业单位性质、就业地域、就业稳定性、薪资待遇、个人发展等方面的选择,属于职业选择和追求的范畴;从广义上讲,还须涵盖自我认知和职业评价定位,包括职业自我评估(兴趣、性格、能力、家庭条件等)、职业生涯发展机会评估(社会分析、职业分析、行业分析、企业分析)、就业意识、职业规划、就业心态、求职准备、就业成本、择业途径等。
  2 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
  为了更加清晰地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笔者设计了《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调查问卷》,面向江苏苏州、常州、南京、徐州等市的几所高职院校的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402份。结合问卷调查及对高校就业指导部门教师的访谈,对当代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特点分析如下:
  (1)就业准备比较充分。关于毕业后的去向安排,77.61%的大学生选择就业,21.14%的大学生希望继续升学,只有1.24%的大学生愿意自主创业,说明大学生的就业态度积极,创业意识淡薄。在关于用人单位最看重应聘者的条件调查中,排名前三的依次是专业知识和技能、学历、个人能力,分别占比有88.31%、83.08%、71.64%,这表明大学生意识到必须不断提高学历、提升知识技能和社会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针对就业前的准备工作,74.88%的大学生做到了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61.94%的大学生会通过兼职或实习获取工作经验;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活动和就业指导课程的大学生占比分别为48.51%、47.76%;另外有25.37%的大学生会经常与老师或已毕业的师兄、师姐探讨就业问题;从择业途径来看,84.08%的大学生通过校园招聘会获取就业信息,70.9%的大学生通过就业网站向意向单位投递简历,同时也会通过人才市场、朋友介绍、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多渠道关注就业动态,但大学生的择业途径对学校的依赖性依然很高。从就业准备工作覆盖面来看,绝大多数大学生就业前的准备工作做的比较充分。
  (2)就业目标期望值过高。对当前就业前景的认识上,10.7%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很有信心,认为现在就业机会很多;64.68%的大学生表示目前就业形势还好,认为足够努力就能找到合适的工作;20.15%的大学生认为当前就业形势非常不乐观;另有4.48%的大学生表示对就业前景不太清楚。针对初次就业期望的月薪值,31.84%的大学生期望的初次就业的薪水达5500元以上;39.3%的大学生期望值在4000至5500元;28.11%的大学生期望值在2500至4000元;只有0.75%的大学生期望值在2500元以下。据有关统计,2017年江苏省普通公办高职高专院校的大学生实际月薪平均数仅为3536元。由此可见,许多大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预判不足,盲目乐观,对自身的定位和认知不够客观,就业期望值过高。   (3)就业选择日趋稳定。从就业地区来看,大学生在就业地域上仍倾向于发达地区,选择在学校所在地区和回乡就业的大学生占比分别为39.05%、43.53%;13.43%的大学生首选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就业;仅有1.49%的大学生愿意到西部较有发展潛力的地区就业;剩下2.49%的大学生选择出国或在其他地区就业。江苏因经济发达且地理位置优越历来成为吸引各路人才的风水宝地,高职大学生学历偏低,去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就业缺乏竞争优势,从求稳务实的角度就不难理解本次受调主体多数会选择学校所在地或回乡就业。从工作单位性质来看,大学生就业日益追求稳定性,国企、机关事业单位依然成为大学生追捧的对象,以上两者占调查人数的62.19%;选择去合资企业、世界500强或全国500强企业、私企、外企就业的大学生比重相当,占比各为4%左右;剩余22.64%的大学生对就业单位持无所谓态度。由此可见,追求稳定、害怕风险是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一个重要特征。
  (4)就业影响因素多元化。从择业考虑的因素来看,大学生求职时最为关注的是“薪酬待遇”和“工作稳定性”,分别有73.13%、65.17%的大学生将其列为最重要因素或次重要因素;此外,如“工作环境”“发展机会” “兴趣爱好”及其他一些因素也会对大学生择业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笔者所在学校有一位2019届毕业生因表现优秀,拟被苏大附一院录用,可他却非要单位同时录用其女朋友,这一特殊要求让他求职屡屡碰壁。当问到困扰求职的因素时,40.3%的大学生表示在择业过程中缺乏经验;17.66%的大学生认为“对企业招聘流程和基本要求缺乏了解”是其在求职路上的拦路虎;“专业不对口或专业面太窄”“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也对大学生求职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从以上数据来看,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日益多元化且因人而异,同一影响因素对不同求职者的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
  3 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就业价值取向的对策
  (1)社会层面——完善机制,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大学生处在现实的社会环境中,其就业价值取向不可避免地会受社会经济、文化、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影响。首先,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正确的主流舆论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价值取向,引导他们在就业过程中将自身价值和国家需要相结合,合理定位。其次,要建立更加公平、公正、公开的就业竞争机制,促进就业供需精准对接,强化内外监督,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最后,要进一步完善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扶持政策。国家要继续加大支持力度,制定和完善高校毕业生赴基层就业的政策和优惠措施,吸引高校毕业生奔赴基层、扎根基层;此外,政府要大力扶持大学生创业,不断完善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加大对创业资金的投入,做好创业服务,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解决创业难的问题。
  (2)学校层面——创新方式,提供全面的就业指导。学校是传授知识和价值体系的主阵地,学校教育应为大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就业价值取向提供行为导向。首先,除了应做好学生的专业教育之外,更应重视对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帮助学生提升自我认知能力。在就业价值取向的形成过程中,认知自我是前提和关键所在。当前,不少大学生就是因为对自身认知不清导致就业期望值过高。因此,应该以人为本,有针对性地举办就业知识讲座,开展与专业相适应的就业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就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更好地认清当前的复杂就业形势,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合理的职业定位。其次,还应通过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宣传栏等媒介加大对国家就业政策的宣传力度,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国家出台的相关就业政策,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价值取向提供条件。最后,学校要加强和用人单位的沟通,定期组织校园双选会,健全和完善就业信息平台的建设,全方位做好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率。
  (3)家庭层面——转变观念,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家庭是学生成长和社会化的第一个场所,对学生的发展、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首先,家长要密切关注社会就业形势和子女自身情况,正确把握子女所学专业与社会需求两者之间的关系,对子女抱有理性期望,引导子女自我合理定位。其次,家长要摒弃求稳定的传统就业观念,变包办为鼓励、变主导为指导,在子女就业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做好心理疏导,鼓励子女努力去尝试、大胆做选择,有效发挥子女的主观能动性。最后,家长要注重培养子女的兴趣爱好、独立自主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子女在爱的氛围中成长,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积极正面的就业价值取向。
  (4)个人层面——明确定位,设定合理的就业目标。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大学生就业问题充满了不确定性,机遇与挑战并存。首先,大学生要在认清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从自身特点出发,明确自己的专长和兴趣所在,对自身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明确自我定位,科学制定职业规划,合理设定就业目标。其次,打铁还需自身硬,大学生要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在市场中的职业定位,加强对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增强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不断拓宽职业发展道路。最后,大学生还需多方位、多渠道主动获取就业信息,及时关注就业动态,结合市场需求和自身条件,适时调整就业目标,提升就业能力。
   基金:2018年苏州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工作课题项目“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及引导研究”的成果(项目编号:SGZXB201808)
  参考文献
  [1] 王建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影响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2018(10):54.
  [2] 戴贵芬,林明惠.当地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特点及引导机制[J].集美大学学报,2016(5):60-63.
  [3] 付丹,鲁娜.高职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调查研究[J].职教论坛,2014(32):16-18,2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790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