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河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产业结构效应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岳敏 朱保芹

  摘  要:关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实证研究很多,其中关于产业承接对产业结构效应的研究却很少。该文基于2001—2017年河北省11个地级市的数据,从承接数量和承接质量两个方面,测度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视角下河北省产业承接的产业结构效应。结果显示,产业承接数量和代表产业承接质量的收入、劳动生产率对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具有促进效应。
  关键词:产业结构效应  承接产业转移  河北省
  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9(a)-0254-03
  Abstract: There are many studies o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but among them there are few studies on dynamic impact of industrial undertaking on industrial structure. Based on the panel data of 11 prefecture-level cities in Hebei Province from 2001 to 2017, this paper measures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effect of Hebei's industrial undertak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undertak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umber of industrial undertakings, income and labor productivity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Hebei's industrial structure.
  Key Words: Industrial structure effect; Undertaking industrial transfer; Hebei Province
  十九大还指出: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和着力加快建设四位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结构”与“重质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随着经济发展,近年來河北省的产业结构有所改善,但仍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第二产业比重偏高。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始终高于第三产业,2017年河北三次产业结构比值为9.2:46.6:44.2。第二,对资源依赖度高,能耗高。2017年河北省能耗占全国的6.8%,而GDP仅占4.1%,粗放型的生产方式造成资源浪费和污染严重。第三,科技发展落后。以知识密集型和高科技含量的现代工业起步晚、比重低,2017年河北省技术市场成交额仅占全国的2.2%,造成经济增长缺乏后劲,质量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河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产业转移通过劳动力、资本、生产技术等生产要素的跨国家或跨地区流动,来实现生产能力在空间上的重新组合和配置。产业转移和承接产业转移不仅是实现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途径,也是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有效手段[1]。京津冀的产业转移与承接始于20世纪90年代,2004年焦化厂和2005年首钢等国有大型企业相继转移,标志着转移规模的扩大。整体来说,河北省承接京津的产业转移,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14年之前,表现为承接北京和天津根据自身战略调整而淘汰的能源化工和传统制造等产业。第二阶段从2014年至今,为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阶段,明确提出了河北省通过承接京津的产业转移,来优化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截至2017年底,河北从京津引进15560个项目和1.5万亿元资金,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京津冀协同发展带给河北省的最大机遇就是承接京津产业的转移,河北省在借力京津冀一体化的同时,将如何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当作河北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关于京津冀产业转移与承接,理论方面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研究,相关文献主要集中在产业转移与承接的必要性[2-3]、产业承接模式[4-5]、承接产业的选择[6-8]、承接能力的测度[9-10] 等几个方面。关于产业承接对承接地产业结构的影响,也有很多学者从理论研究的角度做出了探索,陈红儿认为,产业转移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良好契机,也是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可行方略。Mongkhonvanit认为产业关联机制和技术进步机制等因素是承接地通过产业承接促使本地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原因。张新芝等从产业结构改善、产业技术水平提升和产业素质效率的提高3个方面研究了产业转移促进承接地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机理。可以看出,关于产业承接的产业结构效应,大多集中在理论方面,关于实证研究很少。
  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河北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政府引导与市场配置的合力是否有力地促进了河北省产业结构优化。该文运用动态面板GMM模型,从承接数量和承接质量两个方面,测度京津冀协同发展视角下河北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产业结构效应,以明确河北省产业承接量的增长和质的变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一方面,从实证研究的角度,探讨产业承接对产业结构的动态影响,为优化产业结构提出了新的视角。另一方面,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探索河北省通过产业承接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因素和路径,对于明确产业转移的着力点,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实证分析
  1.1 模型构建
  该文旨在考量由产业承接数量增加和以收入、产业集聚和劳动生产率代表的产业承接质量提升,对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因此把产业结构调整指数作为被解释变量,把以上4个变量作为解释变量,测度河北省承接京津的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调整指数的影响,以此衡量承接产业转移的产业结构效应。考虑到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可能存在显著的调整惯性,构建如下动态面板计量模型:   其中下标i表示河北省的第i个地级市,t表示年份,UPIit代表i地区第t年的产业结构调整指数,UPIi,t-1代表i地区t-1年的产业结构调整指数。TARit、INCit、SCAit和PROit分别表示河北省i地区第t年的产业承接承接规模、收入状况、产业集聚和劳动生产率,为随机扰动项。
  1.2 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
  1.2.1 被解释变量
  产业结构优化包含结构合理化和结构高级化两个维度,考虑到河北省产业结构所处的阶段和状态,该文选用产业结构合理化作为被解释变量。产业结构合理化衡量要素投入和产出结构的耦合程度,干春晖等运用泰尔指数、何平等人运用生产率指数、郑蕊等人运用结构偏离度衡量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程度。由于泰尔指数能兼顾度量不同产业产值与就业的结构偏差以及各产业的不同经济地位,该文采用泰尔指数测度河北省产业结构合理化的程度。
  其中,TL为泰尔指数,即为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Y表示产值,L表示就业人数,i表示制造业的第i个产业,n表示产业部门数。TL取值位于0和1之间,数值越小(趋于0),表明产业结构达到均衡状态,产业结构越合理。数值越大(趋于1),表明产业结构偏离均衡状态,产业结构越不合理。
  1.2.2 解释变量
  该文从承接数量和承接质量两个方面,测度河北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产业结构效应,选用产业承接规模作为代表承接数量的核心变量,把收入、产业集聚和劳动生产率作为代表承接质量的核心变量。(1)产业承接规模。戴宏伟(2006)、魏玮和毕超(2011)、关爱萍(2018)等学者用不同地区的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国增加值的相对变动,来反映区际产业转移规模。考虑到京津的制造业向河北省的转移,实际上是在京津冀的区域范围中,京津的某些制造业比重相对减少、而河北省的某些制造业比重相对增加的过程。因此,该文运用制造业增加值占京津冀地区份额的相对变动,来衡量河北省对京津的产业承接数量。设河北省i地区在t年和t+1年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占京津冀制造业的比重为Sit和 Si,t+1,则i地区t+1年的产业承接规模为:TARi,t+1= Si,t+1- Sit。(2)收入(INC),采用城镇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来衡量,为消除价格影响,利用历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平减。(3)产业集聚(SCA),采用i地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京津冀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来衡量。(4)劳动生产率(PRO),采用我国目前全员劳动生产率的算法,用工业增加值除以从业人员人数获得。数据来源于2001—2018年的《河北经济年鉴》和《河北省各地市统计年鉴》。
  1.3 实证结果与分析
  该文运用SPSS进行回归分析,产业承接的数量增加对河北省产业结构升级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产业承接数量每增加1%,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值降低0.091%,表明产业结构向合理化方向变动0.091%。代表产业承接质量的3个变量中,收入和生产率分别以0.038%和0.027%的力度对河北省产业结构升级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产业集聚对河北省产业结构升级起负向影响作用。
  2  结语
  该文基于2001—2017年河北省1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从承接数量和承接质量两方面入手,运用回归模型测度了河北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产业结构效应。结果表明,产业承接数量和代表产业承接质量的收入、劳动生产率对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具有促进效应,其中产业承接数量产生的正向效应最强。因此,建立高技术水平的制造业,是河北实现制造业结构转型的重要一环。因此,企业要做好承接中的产业转型,需要从长远发展的高度和从深化产业链的纵向合作的角度来规划产品及服务的种类,以此提高产业承接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毕文,陈庆平.京津冀一体化中的产业转移[J].经济与管理,2016(3):9-12.
  [2] 李晓欣.京津冀区域产业一体化发展的统计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5.
  [3] 郁鵬.京津冀产业协作的短板与途径——沿海三大城市群比较的视角[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8(3):64-70.
  [4] 叶振宇,叶素云.京津冀产业转移协作的阶段进展与实现途径[J].河北学刊,2017(5):139-144.
  [5] 王伟伟.河北省承接北京市产业转移的路径研究.中国集体经济,2018(7):6-8.
  [6] 李然,马萌.京津冀产业转移的行业选择及布局优化.经济问题,2016(1):124-129.
  [7] 柳天恩,周彬,周志强.河北省精准承接北京市制造业转移的行业选择[J].中国流通经济,2016(4):78-85.
  [8] 边圆围.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河北省承接产业选择和发展研究[D].燕山大学.2017.
  [9] 吴建民,丁疆辉,王新宇.县域产业承接力的综合测评与空间格局分析——基于京津冀产业转移的视角[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7(3):75-80.
  [10] 刁文杰.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各地市产业承接能力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3472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