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方斑东风螺暴发性疾病的发生与防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董杨 符一凡 刘金叶 杨和昆 符书源

  摘要 对2015年发生在海南文昌和琼海等养殖区的一种方斑东风螺暴发性疾病的病因进行初步分析,总结其流行情况和防治措施,以供养殖户参考。
  关键词 方斑东风螺;暴发性疾病;病因分析;防治
  中图分类号 S944.4+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6-0267-01
  Occurrence and Control of Babylonia areolata with Fulminant Disease
  DONG Yang FU Yi-fan LIU Jin-ye YANG He-kun FU Shu-yuan
  (Hainan Academy of Ocean and Fisheries Sciences,Haikou Hainan 570203)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ause of Babylonia areolata with fulminant disease which occurred in 2015 in Hainan Wenchang and Qionghai culture area,summarized the epidemic situation and prevention measures,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farmers.
  Key words Babylonia areolata;fulminant disease;cause analysis;prevention measures
  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Lamarck)]俗称花螺,隶属软体动物门(Mollusca)腹足纲(Gastropoda)前鳃亚纲(Proso-branchia)新腹足目(Neogastropoda)蛾螺科(Buccinidae)东风螺属(Babylonia)[1],在我国的东南沿海、北部湾和东南亚等国家的沿海地区均有分布。近年来,随着海南省方斑东风螺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病害日益增多,主要养殖区域的病害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初次养殖区域的病害也时有发生。本文就2015年在海南省文昌市会文镇、翁田镇和琼海市长坡镇等东风螺养殖区域常发的一种暴发性疾病的病因和防治措施进行探讨[2]。
  1 流行情况
  方斑东风螺暴发性疾病从个体发病至全池感染的时间间隔期短,从发现有患病个体开始至全池感染仅需3~5 d。一般发生在4―9月,自然情况下方斑东风螺的落地苗、标粗苗和大螺均可发病,尤以壳高0.5~0.8 cm的标粗苗阶段发病最为严重,此阶段的死亡率可达90%以上。
  2 主要症状
  发病前期,发病池中的螺摄食正常,每天仅有几个病螺躺在沙面上,腹足呈半收缩状态,对外界刺激敏感,受刺激后会迅速缩回,病螺不吃料也不动直至死亡。发病中期,发病池中的螺开始大量出现不钻沙、侧卧,腹足部分伸出、收缩困难、僵硬发黑,对刺激不敏感,有个别病螺的吻伸出体外,吻管顶部肿胀,管内充满白色液体,无法收缩回壳内直至死亡或者部分病螺出现肉壳分离病的症状。发病后期,病螺从沙中爬出,侧卧于沙面,大规模死亡,死亡率可达90%。
  3 病因初步分析
  3.1 寄生虫检察
  将鳃、血液、内脏等器官和组织从病螺中剥离进行显微镜观察,均未发现有大量寄生虫寄生。同时,对发病池的池壁和池中沙粒等进行检查,也未发现有大量寄生虫。
  3.2 细菌检测
  无菌条件下分别将病螺的腹足、内脏、吻等组织用海洋弧菌TCBS选择性培养基进行病原菌的初步培养和筛分,根据病原菌菌落颜色进行初判,如需确诊还需对病螺进一步做病原菌的分离鉴定试验。因没有进一步做细菌分离鉴定试验和组织切片,只能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和上述发病症状初步判断,此病可能是由于海水中的弧菌特别是哈维弧菌数量增多而引起的[3-6],这与2011年刘巧红等[7]从海南文昌,王江勇等[8]从海南万宁采集患暴发性疾病的方斑东风螺,从其体内分离得到致病菌,经过培养分离鉴定,最终确认为哈氏弧菌Vibrio harveyi的鉴定结论基本一致。
  3.3 环境
  4―9月,文昌和琼海等地的气温达到28~36 ℃,干热少雨,加之东风螺养殖场的设计建造格局为半密闭大棚,棚内空气流动性差,形成高温高湿环境。由于水温高,投饵量大,东风螺代谢旺盛,有机质在养殖池中沙层积累的速度加快,4 d左右沙层底部就全部变黑。同时,进入4月以后,东风螺养殖场开始陆续出现发病症状,发病池的海水或病螺很少做无害化处理就直接排放,由于气候条件适宜,海水中的致病菌大量繁殖,海水水质变差,造成此病的大暴发。
  3.4 管理
  该病发生后,养殖户不愿及时捞出侧卧在沙面上未死的病螺,加上东风螺的自残,很快全池被感染,在短短的3~5 d内会出现大规模死亡。很多养殖户防病意识淡薄,未意识到场地和工具消毒的重要性,受经营条件的限制,无法做到专人进行发病螺池的日常管理工作,死螺和带病菌的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海水中。
  4 预防和治疗
  东风螺暴发性疾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和条件性,防治此类疾病应该根据其发生的规律和特性,在螺病流行季节到来之前进行药物预防,或在饵料中添加合适的免疫增强剂,以提高螺体的抗病力。一是每天要及时捞出侧卧在沙面上的螺或死螺进行无害化处理。针对发病池要做到专人管理,工具专用,定期做好养殖场相关区域和工具的消毒工作。二是未发病区域的螺要经常拌饵投喂一些提高免疫力或预防的药物,发现有病螺出现要及时停料。三是高温季节要注意控制投饵量,投喂2~3 d后要适时停料,1~2 d后再接着投喂;同时要注意保持养殖棚内的空气流通,如果气温居高不下,做好棚内的降温工作。四是定期冲洗养殖池底部的沙层和使用微生态制剂进行水质调控,给东风螺营造一个良好的养殖环境。五是治疗时采用中西药结合,使用板兰根、金银花、弧菌速消等药物杀菌,用药期间停料,加大换水量,及时捡出死螺。等病情控制后,使用EM菌、利生素等全池泼洒进行生态调控,给东风螺营造一个良好的生长和栖息环境。
  5 讨论
  随着东风螺养殖业的迅猛发展,东风螺的病害防治形势十分严峻,一方面东风螺自身的生物特点决定了其给药非常困难,目前使用的药浴和拌饵投喂2种给药方式效果都不是很好,针对此类暴发性疾病的有效防治药物还有待开发;另一方面由于区域规模化养殖密度过大,养殖废水处理等配套设施不健全,这些因素都导致东风螺的细菌性疾病在主要养殖区的快速传播,表现出很强的感染性。因此,建立方斑东风螺健康养殖技术体系引导广大养殖户进行规范化生产,同时开展东风螺循环水养殖技术的研究,将循环水养殖技术运用到东风螺养殖上,推动东风螺产业朝着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6 参考文献
  [1] 蔡英亚,张英,魏若飞.贝类学概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244.
  [2] 董杨,符书源,王国福.海南省方斑东风螺养殖业的发展及其前景展望[J].科学养鱼,2011(12):39-40.
  [3] 黄郁葱,简纪常,吴灶和,等.方斑东风螺吻管水肿病病原菌的初步研究[J].渔业现代化,2009(4):37-41.
  [4] 王国福,张瑞姿,曾令明,等.方斑东风螺肉壳分离病的防治方法[J].河北渔业,2008(8):37-40.
  [5] 王建钢,乔振国.方斑东风螺肉壳分离病病因的初步研究[J].现代渔业信息,2011,26(10):16-18.
  [6] 张新中,文万侥,冯永勤,等.方斑东风螺肿吻症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分析[J].海洋科学,2010,34(5):7-12.
  [7] 刘巧红,王世锋,蔡岩,等.海南养殖方斑东风螺暴发性疾病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分析[J].渔业科学进展. 2014,35(1):74-81.
  [8] 王江勇,王瑞旋,苏友禄,等.方斑东风螺“急性死亡症”的病原病理研究[J].南方水产科学,2013,9(5):93-9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74819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