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弘扬民间剪纸艺术,创建特色学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翠霞

   [摘要]: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生命所在。没有文化铺垫的学校就形成不了特色,没有特色的学校很难打出品牌。由于学校教育活动的自身特点,校园文化体现着育人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创建健康、丰富的校园文化是学校提高办学水平、创建良好校风的重要内容,更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改变学生知识面窄、文化修养低、办事能力差、自我约束力弱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校园文化 民间剪纸 校本课程 开发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2003年,剪纸被列为全国首批“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抢救和保护项目,而濒临失传的艺术只有让群众接受和喜爱才能真正地“生存”下去。要抢救民间文化遗产关键在于传承,而学校更应是传承民间文化遗产的主阵地。开展剪纸课程,使学生从小培养对民间传统艺术的了解和兴趣,不但可以拯救濒临失传的艺术,更能为艺术提供一种新的发展机会。学校在初级阶段开展的剪纸兴趣小组活动,小学生们都十分喜爱剪纸,加上剪纸工具简单,材料易找,为此剪纸成为全校学生们感兴趣的活动。但是,兴趣小组活动作为一种课外活动,只是面对极少部分的学生教学,不能满足全校学生的求知需要,所以小学剪纸活动课程的开发,纠正了剪纸兴趣小组活动在这方面的不足。折纸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手工艺术。折纸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既可开发儿童智力,培养儿童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理解力,颇受孩子们的欢迎。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于是,我们根据学校安排果断做出让剪纸、折纸艺术进校园,把剪纸、折纸课程作为我校校本系列课程之一。
  二、研究与实践过程
  (一)准备阶段(2006年10月~2007年6月)
  1.开展问卷、座谈等调查形式,了解学生、教师、家长对该校本课程的认识,对学校环境、社会环境、课程资源、师资结构以及教学设施等进行客观分析。
  2.组织教师学习,明确校本课程的意义,学习相关的课程理论和剪纸教学的理论。
  3.撰写“小学剪纸活动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方案。
  4.准备搜集材料编辑教材。
  (二)实施阶段(2007年6月~2009年1月)
  1.抓师资。校本课程的开展关键在于教师,特色发展需要特长教师,必然要花大力气进行教师培训,将教师发展与校本开发紧密结合起来。我们在师资培训上走的是校本发展之路,让教师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去,学校对有剪纸爱好的教师大胆使用、大力培养,为了让剪纸进课堂,就需要让每位教师成为剪纸的指导者,于是我们进行全员培训,聘请剪纸老艺人为教师进行专项培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介绍剪纸的相关知识,带领学生浏览网页了解剪纸的相关知识。
  2.抓活动。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特征,将剪纸活动分成初学篇、提高篇、创新篇三个阶段。使全体学生在不同的阶段上学习剪纸。剪纸,是学生十分喜欢的制作活动,大部分同学一接触到,就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他们在翻阅了不少的剪纸书籍时,获取各种知识,开阔了眼界,为创新剪纸打基础。学校特色建设的最终落脚点应是将学校特色内化为学生的素质。我们在激发、引导、维持学生学剪纸的兴趣、培养学习意志方面,采取了“教育活动开放化”策略。一是向生活开放,我们让学生的剪纸走向生活,组织学生走出校门,为农户,为老人进行表演、赠送。二是向学生的需求开放,采取各种激励手段帮学生获得成功的幸福,如推行的剪纸校园竞赛活动、学生剪纸作品参加区市级比赛并获得佳绩。
  3.抓课程。随着特色建设的深入,我们越来越感到特色的可持续发展要走课程化之路,只有课程化的特色才会更常态,也更有效。我们从两方面进行了探索:一是结合二期课改,学校在整理众多剪纸素材基础上,编写出自己的校本教材《纸艺》。二是课时编排校本化,学校根据特色发展的需要,将传统民间剪纸与小学美术教育整合,每周拿出一课时的时间开设剪纸活动课,把剪纸和折纸引入课堂,具体由美术教师对全校学生进行教学指导。
  (三)总结阶段(2009年2月)
  1.整理、汇编活动案例及优秀剪纸作品。
  2.撰写阶段性总结报告。
  3.开展总结性学生剪纸作品展览会。
  三、主要成果内容
  1.校本课程研究报告、教学案例、课件等。
  2.校本课程丛书《纸艺》。
  3.师生优秀剪纸作品。
  4.创造特色鲜明的校园环境文化。环境文化的创设对于孩子们的影响可以说是巨大的,是潜移默化和无形的。我校充分发挥环境隐性教育作用,提升师生审美情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强调:“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说话”。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校园环境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环境制约人也造就人,我们努力创造了特色鲜明的校园环境文化。在校园内的专栏橱窗、教学楼的走廊墙壁等处,悬挂着剪纸人物、剪纸寓言、剪纸卡通画等剪纸艺术作品,并且都是学生自己创作的,巧妙的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折射出我们学校细节的文化精神,尽力给孩子们创设出精致、灵动富有文化气息的“活”环境。
  四、成果及实践效果
  1.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开发了学生的潜质,有效迁移至学习和生活中;培养了学生的艺术感觉和艺术气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促进了教师专业的成长。
  3.形成了学校剪纸的美育特色。
  4.把学校特色打造成校园文化。
  剪纸特色如果仅停留在目前的层面上,只能算是学校的一个优势项目,如何深化,如何放大其教育功能,需要我们去研究。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剪纸特色要从技术操作层面发展成学校文化。在实践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把学校特色发展成学校文化的设想。引导剪纸文化实现“三个走向”:走向艺术,发挥其美育功能,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走向民族经典文化,帮助学生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丰厚文化底蕴,培养民族意识,培养尊重传统勇于创新的精神。三个走向的目标是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真谛,做一个能适应社会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人。
  五、成果特色与创新
  拓展生活文化空间。的确,和谐的文化氛围本身就是一种教育,生活中的一些细微小事,经过深入的挖掘,都能成为育人的良好契机。近年来,我们把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也纳入了学校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中,我们利用了寒暑假、节假日组织学生走近自己的生活,走进社会,让校园文化走近学科课堂,走近家庭生活,走近学生心灵的目的。特别是我们学校在组织学生开展我是城阳小导游活动,让学生去收集丰富的家乡民间剪纸作品,收编成集,这些都十分有效的把课堂文化、生活文化、民间文化、环境文化融入到社会实践中,形成生动、活泼的文化网络。
  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最终落脚点应是将学校特色文化内化为学生的素质。实践证明,创建学校特色是薄弱学校走出困境的有效之路。走特色突破,对内能凝聚人心、提高斗志,明确方向;对外能吸引眼球,给予关注和支持。内外合力,学校必定能走出自己的发展之路。更可贵的是,在创建特色的过程中,我们积聚了向更高层次奋进的底气和勇气。我们还将特色之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11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