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善用教材资源,练好小说文体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要问每一年高考最引人关注的题目,非占分数最高的作文莫属。为什么高考作文题会引起人们如此的关注,笔者想除了它占的分数最高以外,还因为它最能够检测出一名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文化底蕴。事实也确实如此,每一年都有一批出类拔萃的作文被选出来,一批才华出众的学生脱颖而出。然而,笔者对这些优秀的作文进行研究发现,在体裁上绝大多数是散文和议论文,而选择小说这种体裁的优秀作文凤毛麟角。笔者在平时与学生的接触中了解到,当下的学生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最感兴趣的却恰恰是小说这种体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这样几点:
  其一,高中生的现状决定的。写作小说是一件既费时又费精力的事情,而当今的高中生课业负担实在太重,哪里还有多余的时间去写小说,即使有时间,在功利性的驱使下,他们宁愿多做几题数理化题目也不会去写小说。
  其二,教师对学生在写作小说方面要求的少。在高考这大指挥棒的指挥下,教师平时的作文教学主要放在散文和议论文上,从而让学生在小说的写作上信心不足。
  其三,由于考场作文受时间和篇幅的限制,写小说很难出彩,更谈不上一下子能抓住阅卷教师的眼球了。
  所以,语文高考小说体裁类的优秀作文少也就情有可原了。
  如何才能让学生在考场这短短的几十分钟内写出一篇既水平高又吸引眼球的小说呢?“问君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利用好五册必修教材这个源头活水,来打开学生写作小说的思路源泉。
  小说的写作主要抓住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笔者以文本中的小说为素材,引导学生写好小说。
  首先,人物的塑造一定要注意刻画典型的人物性格,凸显出个性,只有这样才能让人物生动,让人印象深刻。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
  第一,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去刻画人物形象。《祝福》中,祥林嫂一个本分善良、勤劳顽强的农村妇女,没有什么奢求,只是想以自己的劳动来换取基本的生存条件。她拼命做工,“食物不论”,然而这可怜的最起码的生存欲望,在极其强大的封建礼教的摧残下破灭了。她开始了“不自觉”的反抗,她被迫改嫁时,嚎哭着头撞香案;为了救赎自己的罪孽,她省吃俭用去捐门槛;而这个人物形象的可悲之处就表现在这里,她不仅遭受周围礼教环境的围攻扼杀,而且也受到潜藏在她灵魂深处礼教迷信的制约,所以这个人物形象也就有了更为浓厚的悲剧色彩,人物的个性也就得以凸显。
  第二,注重细节的刻画。所谓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祝福》中写沦为乞丐而不忘灵魂有无的祥林嫂的神态细节:“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全白”的头发写出未老先衰;“木刻”的神色写出她精神麻木;“间或一轮”写出她思绪的凝聚,凝聚在思索灵魂的有无上。十来个字的细节描写就把祥林嫂那种呆滞、麻木的“活死人”的神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其次,波澜起伏的情节。文似看山不喜平,波澜起伏的情节是小说吸引读者的关键。怎样才能将文章写得波澜起伏,情节腾挪跌宕,其实方法很多,在我们的小说教学中就有不少值得借鉴的。
  第一,悬念的设置。《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就很好的运用了这一点。“酒店偷听”这个情节就运用了悬念。李小二妻子的隔墙有耳,只听得一言半语,整个场景藏头露尾,扑朔迷离,唯其如此,才更见逼真。试想,如果小二妻完全听清了陆谦等人的密谋,那么下面的故事发展就会索然寡味;但要是连半句也听不到,那么情节也就无法曲折起伏地发展下去了。只有听得隐隐约约,似是而非,才能在李小二夫妻、林冲和读者的心中,都产生一个共同的疑团──这些人到底要干什么?林冲有没有生命危险?所以金圣叹说:“阁子背后听四个人说话,听得不仔细,正妙于听得不仔细。”这就使文章有了波澜,造成悬念,扣人心弦,让人想知道事情的真相而又一时无法知道,吸引着读者读下去。
  第二,多用巧合之法。即古人所言“无巧不成书”,初看事出意外,细想又在情理之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关于这点运用可谓天衣无缝。首先,林冲异乡遇故知李小二,而且还是小二的救命恩人,这为后文小二告密埋下伏笔,看似意外,但细想林冲为人,惯于乐善好施,扶危济困,也就不觉为奇。其次,陆谦密谋杀害林冲选择李小二店铺,看似巧合,但前文有交代,李小二店铺位置在“营前”,小二“安排的好菜肴,调和的好汁水”,所以选择这个地点便很自然。最后林冲和仇人在山神庙相逢,表面看很意外,细一想又在情理之中。林冲外出喝酒看见了山神庙,草屋倒塌后自然会想到来山神庙过夜。课文交代明白,山神庙离草场才半里路程,周围又没有房屋,所以陆谦等人在风雪之夜观察火势也只能来到山神庙。因此,林冲和陆谦在山神庙意外相逢,就是可信的。这些巧合的运用,使文章的情节波澜起伏却又合情合理,将读者一次又一次的吸引进文本中。
  还有伏笔的运用,叙述方式的变化等等。
  最后,小说需要精当的环境描写。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指的是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风俗。鲁迅小说《祝福》中对鲁四老爷的书房有一段精彩的描写:“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百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上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通过作者对鲁四老爷书房细致的描写,让我们知道鲁四老爷这个封建卫道士真正的面目。“讲理学的老监生”鲁四老爷到老也还只读理学方面的入门书,看来没有什么高深的学问;《康熙字典》是“未必完全”的,基本是摆设,平时也不读什么书;以理学家自命却悬挂道教活神仙陈抟老祖的大“寿”字,思想实在比较混乱,他究竟在信仰什么呢?最耐人寻味的是书房中的那副对联。一副挂在书房,一副“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个细节表现出鲁四老爷的慵懒和颓唐。因此,对环境的描写应该抓住特征,这样才能让环境描写为刻画人物、为情节和主旨服务。
  自然环境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天气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河流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描写风雪虽然着墨不多,但却是点睛之笔。“那雪正下的紧了”的“紧”,用现代汉语解释即“大雪纷飞”,仅仅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传得远了。一方面,一语双关,既显示这场雪下得紧,又暗示恶势力对林冲的迫害;把感觉化为视觉来写,给读者以想像的余地,既可想像出扬风搅雪的情景,又可想像出林冲即将临头的灾难。另一方面,写出了雪的稠密,铺天盖地而来,很有气势,既烘托出林冲这位落难英雄的困窘,又让人感觉到“山雨欲来”的气息。可谓传神之笔。
  从以上所论,可以看出,写出精彩的吸引读者的小说还是有章可循的,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用好课文“这个”例子,指导学生写小说,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阮家云 安徽省濉溪中学 2351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6188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