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对话教学的理念,对于目前弘扬主体精神、培养学生创造性的阅读教学来说,无疑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构建对话教学的平台,使课堂充满活力,使文本生动形象,使教师激情洋溢,使学生激动不已,使课堂教学生成一个又一个的精彩片段。
  
  一、师本对话,预设课堂教学的精彩
  
  要学生有感受,教师首先要有感受;要学生能体验,教师首先要能体验;要学生能动情,教师首先要能动情。教师只有通过“零距离”与文本的接触,品味文章语言的精妙,感受字里行间流淌的情感,读出自己的思想与感受,读出自己的惊喜,才能游刃有余地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参与文本意义的生成过程。
  当然,教师与文本的对话目的是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而不是单纯的自我理解和赏析。教师在进行师本对话时,要换位思考,要把自己的阅读思路转化为学生的阅读过程,要把自己的阅读感悟转化为学生的内心体会,从而把课堂预设为真正的生态课堂。
  如在教学《郑和远航》时,由于学生所处的时代与文本介绍的时代相差悬殊,因此学生很难从文章本身理解郑和远航的伟大之处,老师可在课前在网上下载郑和远航的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课件回放,让学生通过资料解说、邮票欣赏、影片链接真正感受郑和这一伟人,感知郑和的伟大事件,学生的情感自然会从心底涌出,也就能与文本流淌的情感相交融。披文入情便会得到充分体现,学生的热情也将被充分的调动,那么此时,声情并茂的朗读目标的完成就不再是模仿老师的朗读技巧了。
  
  二、生本对话,展现课堂教学的精彩
  
  师生在阅读教学中的所有的生发和阐释,都应该紧扣文本。在指导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时,要设法让学生用眼睛去录像、用耳朵去录音、用鼻子去闻香、用嘴巴去尝味、用心灵去感悟。让学生凭借个人的生活经验和相关积累,用自己的方式创造性参加文本的意义建构,真正实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生动局面。
  如在教学《爱如茉莉》一课,我让学生交流初读感受之后,并不急于逐段细讲,而是又大胆给了学生将近10分钟的时间,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反复朗读课文,圈画出反映真爱的细节,把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由原来的粗浅逐步引向深入。
  学生1:“第二天早晨,妈妈用虚弱的声音对我说:‘映儿,本来我答应今天包饺子给你爸爸吃,现在看来不行了。你待会儿就买点现成的饺子煮给你爸吃。记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妈妈把“饺子”看得比自己的病还重,包饺子是件小事,却饱含着妈妈对爸爸的关爱。“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也能体会到爸爸对妈妈的爱。
  学生2:“然而,爸爸没有……,也没有……便直奔医院。”由“直奔”我体会到爸爸的焦急万分的心情,都是源于爱妈妈的一颗心。
  学生3:“一天清晨,我按照爸爸特别的叮嘱,剪了一大把茉莉花带到医院去。”从“叮嘱”一词我看出爸爸很爱妈妈,因为爸爸再三要我给妈妈带来她喜欢的茉莉花。
  学生4:“妈妈睡在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爸爸紧握妈妈的手,“紧握”更加说明爸爸和妈妈互相关爱。……
  从学生的发言来看,他们已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世界,在平常的对话中已基本把握了课文的内涵。整节课学生思维活跃,热情高涨,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他们联系生活与文本对话,跳出文本与教师对话,个性得到解放与张扬。
  
  三、师生对话,展示课堂教学的活力
  
  小学生作为特殊的群体,由于自身认识水平、生活阅历的局限,与文本的对话不是“完全自能”的,要使得这种对话进行得更为生动、有效,显然需要教师的指导。然而过去,我们往往追求课堂教学结构的严密、教学过程的流畅,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预先设计好的轨道上,生怕学生越雷池半步。结果造成课堂教学毫无生气,课堂对话只是一种“传话”,没有活力,没有激情。因此,在师生对话中,教师以宽容、博大的心顺势利导,主动走进学生的心灵,放飞自己的真情,学生的心灵之窗,情感之门就会纷纷向你敞开。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体会到阅读的精神享受,感受到生活的充实可爱。
  教学《春笋》这篇课文,我依据教材的特点和低年级儿童的身心特征,先让学生把玩实物,观赏笋芽,再带领学生笋园赏春,通过动画模拟春笋由破土出芽到长成翠竹的全过程,为学生创设了生动、形象、情景交融的教学情境。然后,我鼓励学生都来当一回春笋,四人小组进行表演。孩子们个个兴致勃勃,他们先蹲着做“冲破泥土”、“掀翻石块”的动作,接着“冒出地面(桌面)”,“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从坐着到站立,再到双脚踮起,有的甚至站上了桌椅。教师抓住契机,指名学生上台表演,让学生在合作学习实践中相互帮助,互相完善,取得进步。然后,我启发学生换位想象:“可爱的春笋娃娃们,你们是怎样勇敢地破土而出的?又是如何快乐地成长的?”孩子们情自心中来,情自口中出,他们的思维在亢奋中孕育出智慧的火花,争先恐后地把自己对课文的内心体验尽情倾吐了出来。有的说:“一块大石头压在我的头上,我用力的顶呀,顶呀,终于掀翻了石块,冒出了地面。春姑娘还夸我是个勇敢的孩子呢!”有的说:“我跟小伙伴们比赛,看谁长得最快,谁长得最高,我就一个劲地往上长。”有的说:“我要跟桃花、梨花比。我一边用力往上长,一边脱去浅褐色的外衣,换上翠绿的衣裙,瞧,我终于长成漂亮的竹子啦!”
  充满情趣的教学活动,不仅为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提供了鲜活的生活背景,还通过合作学习、情感体验,令学生领悟到春笋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可贵品质,完成了发展语言与弘扬个性的有机融合。
  
  四、生生对话,体现课堂教学的生机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架设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平台,生成人人参与的自由对话,真诚沟通的学习氛围。开创了学生思维任意驰骋,不断创新,学味浓浓的开阔境界。在和谐自由宽松温馨的学习氛围中,无拘无束,共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见解,感受彼此的情感,分析彼此的得失,达到心灵的感应,思维的共振,理解的共鸣,从而实现个体超越,走向成功。
  执教《云房子》,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教师可让孩子们绘画的就动笔画“云房子”,爱玩积木的就动手拼“云房子”,爱做手工的就用纸折“云房子”。还可以几个人合作,用自己的身体搭建“云房子”。学生全体参与,八仙过海,各显其能,“造”出来的“云房子”真是千姿百态,各不相同。教师抓住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再让学生夸一夸自己造的“云房子”。教师鼓励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孩子们纷纷举手发言,有夸自己的“云房子”漂亮的,有夸自己的“云房子”造得多的,更多的则是把“云房子”想象成他们喜爱的动物、植物、建筑物……教师还趁热打铁地让学生戴上小鸟头饰,你到我的“云房子”里来做客,我到你的“云房子”里去玩耍。似乎整节课学生们都在找乐子、做游戏。然而孩子们是在玩乐中读懂了课文,感受到“云房子”的美妙,体验到小鸟建造“云房子”和在“云房子”里玩耍的快乐,促进了学生个性品质的有机生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8725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