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学武术业余训练嵌入德育的可行性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根据现在中学武术业余训练的现状,论述中学武术业余训练嵌入思想道德教育的意义、可行性及必要性,在对中学武术业余训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的同时提出改进措施,从而促进武术业余训练在中学的提高和发展,并使中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中学武术;思想道德教育;业余训练
  
  一、指导思想
  武术在我国有悠远的历史,在中学体育课中很受欢迎。武术课有别于一般体育课程,中学生通过武术不仅能很好地了解我国文化的精髓,还能在武术业余训练中找到归属感。在指导思想上应该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中央和我市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精神和部署,围绕建设“创业创新创优”的新江苏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本、德育为首。以培养具有基础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感、民族精神、世界眼光和国际交往能力的新时代青少年为目标;以培养符合“四有”新人标准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总体要求;以增强爱国情感、确立远大志向、规范行为习惯、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地迎接2014年“南京青奥会”为主要任务。
  二、中学体育业余训练现状
  现阶段经济状况决定了中学校不可能有较多资金,所以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学的体育经费不会有一个很大的改观,总的来说,目前我国中学体育教育的现状是缺钱、缺场地、缺器材、缺专项训练的体育教师,这样给中学业余体育训练工作带来了难以克服的困难。一个懂得教育规律、热心体育事业的领导班子是搞好业余训练的重要保证,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学校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学校领导对业余训练不重视。比较好的学校也只是把体育教学及群体活动作为重点,业余训练成了“多余”。有的学校为了节省学习时间甚至占用了课外活动时间,给开展武术业余训练带来极其不利的因素。
  三、中学业余武术训练嵌入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
  1.中学业余武术训练的作用。武术运动既有搏击运动,又有套路运动,还具有形神兼备、内外合一的完美艺术性和广泛的适应性,加之武术器械琳琅满目,运动技法千变万化及扣人心弦的高难动作和完美的艺术造型,把健、力、美有机地融为一体,构成了武术运动所特有的民族艺术特色。
  武术运动可使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使内脏器官的机能水平得到提高。武术运动的屈伸、回环、平衡、跳跃、翻腾、跌扑、滚翻等动作,能有效锻炼和增强肌肉的弹性、韧带的柔韧、关节的灵活性及机体的力量、耐力和速度等素质。经常参加复杂多变、难易结合的武术动作的练习,可以提高大脑皮层支配各器官活动的能力,又由于武术锻炼对呼吸有特殊的要求,这对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都起到了良好的锻炼作用。业余武术训练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促进正常的体育课教学及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
  2.中学业余武术训练嵌入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落实教育发展战略,构建与教育相匹配的德育工作新格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其标志为: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学生基础文明素养得到明显提高。全体教职员工全员育人、教育教学全过程育人的意识和氛围进一步增强。以学校为主导,充分发挥家庭、社区教育功能,广泛吸收国内外有益教育经验,德育资源实现有效整合;依法管理,立足建设,保证德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四、中学武术业余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学校以及学生自身对于武术的重视程度不够,从目前中学体育课程设置现状来看,武术课在中学整个培养方案中的课时有限,学生对武术课很是期待;另一方面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主要运动形式,并注重内外兼修的传统体育项目。武术的内容非常丰富,但是技术复杂、变化较多。武术课学生考试成绩的评判多以学期末的“技术考试”为主。造成学生片面重视技术的学习而忽略了文化的传承,而对于不影响成绩的理论课程视而不见,以至于学生学习了很久的武术,但是对于武术的基本理论、文化内涵以及武术特有的健身原理和功能并未透彻理解和掌握。
   五、如何在中学业余武术训练中嵌入思想道德教育
  1.中学武术业余训练嵌入思想道德教育的时间选择。中学生课余训练与专业运动训练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业余训练的特点是时间的业余性。业余训练时间主要是利于双休以及寒暑假、节假日坚持教学、训练。把握好时机,及时有效地在业余训练过程中导入思想道德教育,充分体现课堂教学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要求,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2.中学武术业余训练的内容选择。武术业余训练的基本内容包括:基本技术训练、战术训练、身体训练以及必要的体育知识、技术学习、心理素质培养、思想道德教育等。我们主要对中学基本技术训练内容加以探讨,基本技术训练主要包括基本功、基本动作和套路技术训练。随着人类的进步与发展,武术学习光有身体上的训练内容是不够的。因此,在中学武术业余训练的内容选择上应该加入思想道德教育以满足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全体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全部教学活动都是德育的实施过程。充分发挥每位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作用,是落实全员德育和全过程德育的关键环节。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体验,从而完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过程。
  3.武术教学中进行分组分层教学。分组分层体育教学模式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这种教学模式总是随着教学实践、观念和理论的不断发展变化,不断地得到改进、创新和发展而日臻完善的。分组分层次的课程教学模式,能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体育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锻炼习惯的养成,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和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是十分有效的。武术教学中实施分组分层次最大的成功点是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中学武术选项中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取得更好的提高,能更多地掌握武术知识技能。分组分层次教学使学生感觉良好,心理满足,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极大提高,使全体学生都能体验到武术学习中的快乐,扭转了学生喜欢武术而不喜欢上武术课的现象,为学生终身运动的思想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4.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做到全过程育人。武学内容丰富,理论博大精深,功夫亦无止境。学生在练习的时候,可以通过互相学习,切磋技艺,交流体会。这扩大了学生的交往,增进了友谊,丰富了业余生活。武术项目的观赏价值也很高,不论是技术动作的艺术美,套路演练时的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和谐美,还是团体竞赛时团队的团结一致的气势,都给人以美德享受和精神上的激励,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这是别的体育教学项目所无法企及的。
  总之,除了以上几点外,中学生武术学习是一种内涵非常丰富的课程,在有序的教育教学的课程里,传统的武术教育,反馈于学生身上应该是除了全身肌肉的锻炼、爆发力、身体协调性、平衡感、稳定性、自我意志和激发一定的身体潜力外,还要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做到全过程育人,充分挖掘武术课程中的德育资源,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倡导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使教学过程成为向学生传递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梅汉超.论现代武术训练的发展趋势[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3).
  [2]杨建营.对比奥运竞技体育谈中国武术体系的未来发展[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22).
  [3]邱丕相.文化争夺的时代:传统武术的无奈[J].西安体育学学报,2006,(5).
  [4]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社,2008.
  [5]杨建营,等.生态文明视域下武术培育民族精神的理论及实践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8.
  [6]杨建营,邱丕相.武术的文化进程探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8888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