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教材的角度谈高中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明确教材的编写思路以引领学生的综合思维
  
  教师可以在讲授教材的过程中从整体上把握高中四本必修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引领学生的综合思维,上好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项系统工程,编写教材和使用教材、实施教学是其中前后相接的两个重要环节。教师使用教材搞好教学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肯定需要了解教材编写的基本思路、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等。高中新课程改革后教材的编写者普遍采用的方法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生活逻辑为线索来整合课程内容。基本的编写思路是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比如高中政治新教材《经济生活》的主题是物质财富的创造,《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根本利益的保障:《文化生活》的主题是精神家园的耕耘,而《生活与哲学》则是贯穿于社会生活中给人智慧的一门学问。
  《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这三本教材,就是要教学生正确地认识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主要是认识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当代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所以,这三本书的内容所反映的客观对象,是学生通过学习所要认识的对象。而这些对象所反映出来的内容就是现阶段中国社会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归根到底就是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反映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中,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思维、政治思维和文化思维。《生活与哲学》则是贯穿于社会生活中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一门学问,这里的哲学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反映的对象是包括自然、人类社会和人们思维在内的整个物质世界的普遍本质、一般规律,而我们学生生活在物质世界之中,通过自己的生活实践与世界打交道,认识这个世界,认识它的本质和规律,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哲学与经济、政治、文化相互联系起来,从而帮助学生初步理解我们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生活领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与时俱进的精神,理解我们党遵循社会生活领域的客观规律、建立起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和价值观。因此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教学必须充分了解编写者的思维逻辑,明确教材的编写思路才有可能在教学中初步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也就是说教师可以在讲授教材的过程中从整体上把握高中四本必修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引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二、遵循教材的结构层次以锻炼学生的分析思维
  
  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可以从教材的单元、课、框和目四个层次来锻炼学生的分析逻辑思维。
  第一层次是单元。四本必修教材都分为四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各自的序言和知识结构图,简要地介绍该单元的学习内容和意义,每个单元的结构都是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层层递进。每个单元都会设计一个“综合探究”,通过真实的、具有挑战性的、参与性强调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
  第二层次是课。它构成各单元的逻辑框架,每课都有导言,说明本课要讲述的主题,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三层次是框。框题的表述基本采用的是复合结构。这种表达方式既能明确地表达本框的学习主题,又有助于彰显倡导的价值导向。
  第四层次是目,它构成课文的基本单位,是学习的基本内容,一般有三目,三日之间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第一目是情景导入,提供与课文有密切联系的案例、资料、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启动思维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第二目是情景分析。对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知识进行比较系统的阐述,有些部分在情景回归中得以进一步的完善和补充。在这一目中,以辨析、评估、辨认等多种有效手段,分析情景,让学生经历“过程”,让学生对情景进行思考,主动进行学习。第三目是情景回归。除了进一步阐明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内容之外,它还具有提高的功能,大体上可分为几种类型:第一,着力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培养与提升,即在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情感的升华;第二,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能力,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的问题或者开展相关的活动;第三,践行性的引导,
  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的结构层次秉承了新的教学理念和学习理念,扬弃传统教材说理型的呈现方式,以活动型、探究型与合作学习型的教材呈现方式,为教师与学生主动地教与学创设一个新的平台,有助于推动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改革,教材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中有效的资源、工具和指南。新课程认为学生在探索新知识时的经历与思考和获得新知识时的感悟与体验,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训练能力和内化信念必经的重要环节。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为此,教材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提供案例和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关注问题,探讨、思考问题,然后实现解决问题。教材还注重教学活动化和开放性来引导学生思维活动的同时也引导学生的行为活动,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和能力的发展具有更为开阔的空间。因此,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必须严格遵循这一结构层次来锻炼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三、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以构建学生的联系思维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根本任务在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借助一定的知识载体。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既要帮助学生学习知识,也要引导学生培养能力,传授知识是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一种手段,所以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如果不能把知识有系统、条理清晰、通俗易懂、准确地教给学生,学生不知、不懂,也就谈不上信服、拥护,也就达不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如果教材中没有丰富的知识作为载体,知识贫乏、视野狭窄,思想政治教育就会变成空洞抽象的说教,单调枯燥,不易理解,就没有吸引力、说服力。那么,传授知识就是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实、客观规律,反映科学的成果,要准确可靠,选材恰当,经得住实践的检验、历史的考验,不能误人子弟,特别是高考的能力要求中就有掌握系统的分析问题、提取相关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教材中的每一个模块、每一个单元都有其逻辑结构和知识体系。所以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清晰把握模块、单元的知识体系,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自身的编写思路和逻辑结构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符合本校学生的学案,从而为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比如:
  《经济生活》教材的整体逻辑结构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从高中学生最熟悉的经济生活现象――消费出发,由近及远、由表及里、层层推进,一步步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其知识体系是:消费、生产、分配、市场经济。
  《政治生活》教材与以往不同,更关注学生的政治生活实践,贴近学生生活来组织教材内容,其知识体系是:公民的政治生活、政府、国家、政党、国际社会。这一知识体系的特点在于它从小到大,从近及远,从具体到抽象,而且内容都具有递进关系。
  《文化生活》教材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一般意义上讲述文化即文化一般,第二部分则立足中国、着眼特色,讲述文化 建设即中国文化。从内容的呈现方式看,其知识体系是:文化是什么文化、为何发展、如何发展、怎么看待中华文化、怎么开展文化、建设。
  《生活与哲学》教材从生活、实践出发,以探究性活动为手段,通过案例考察、问题辨析、情景导入等方式来呈现模块内容,其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思维,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围绕这一核心问题,其知识体系是:什么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
  这种知识体系的构建就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特别是在高考复习过程中把知识系统化,从而培养学生的联系思维能力。
  
  四、借助教材的综合探究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高中思想政治课新教材体系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每一个模块各单元后面都设置了相应的“综合探究”,综合探究与前面的课文,同属于课堂教学的内容。从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实施的角度来看,综合探究的功能有二:一是综合,二是强化,所谓综合,是指围绕一个主题,把本单元所涉及的与此相关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概括和总结,所谓强化,是指一些综合性的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要放到综合探究中学习,综合探究是我们学习模块的基本原理的重要环节,它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探究路径参考,二是理论评析。前者大致相当于课文中的“探究活动”,后者是综合探究主题思想的集中表达,教师要给学生系统的讲授和指导,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它是教师实施“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步骤;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它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必须正确使用“综合探究”。为此教师要正确理解和运用“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第一,创新思维的培养,以知识的掌握为前提。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当代高中生最有竞争力的一个表现。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如何思考呢?掌握知识是学生进行正确思考和形成创新思维的前提条件,教材不是不注重知识传授,而是改革创新知识的传授方式。教材特别注意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从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呈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内容目标,它的着眼点不是知识和技能的简单给予,而是把形成知识的过程体验、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放到了突出的位置,在给予学生知识的时候,不是把知识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是提供案例、问题和情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体验、去选择、去解决,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自己去判断是不是、能不能、该不该、值不值,自己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了解、领悟模块当中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这些原理在体验中进入到学生的思维深处,化为他们精神世界的一部分,成为他们的血液,流淌在他们的体内。
  第二,创新思维的培养,关键是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引导学生积极培养思考能力。新教材倡导研究性学习,把思考问题、利用资料、得出结论、解决问题贯穿于教材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自觉地实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教材的编写首先把眼光放到学生身上,致力于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坚持把学生已经拥有的知识和经验作为出发点,认为学生凭借既有的知识和经验,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许多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这一意义上,我们应该把教材理解为实施课程标准、实现学生主动学习的手段。
  因此,教师在课程设计上要特别注意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模块基本原理的意义,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五、借助教材的活动探究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高中思想政治课新教材体系的一个新亮点是,教材根据高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针对当前高中学生思想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设计了大量开放性很强的探究活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探究的定义是:“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作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以及交流结果,探究要求确定假设。进行批判的和逻辑的思考,并且考虑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释。”所以,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模块原理的必要环节,是实现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它往往是通过对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社会生活和社会现象的思考,让学生从中领悟模块学习中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新教材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针对不同情景和不同问题初步设计出富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或针对同一问题初步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为的是提高学生的创造性与主动学习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第一,教材适当地运用“探究活动”作铺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每一个原理无例外地全部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但是,对最重要最基本的原理,对给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带来重大影响的原理,或对学生容易产生混乱、模糊和怀疑的原理,教师应该通过“探究活动”宋完成。只有经历了这一过程产生的知识才会在学生的头脑中生根发芽,成为对学生有用的知识。
  第二,可以根据实际提供探究活动的材料,“探究活动”中的材料与后面的宋体字所呈现的原理关系密切,二者都属于学生应当掌握的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必拘泥于“探究活动”中的材料,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根据最新的国际国内时事政治的发展,给学生提供另外的案例、情景和问题,从而得出宋体字部分所表达出来的思想和观点。
  
  六、借助教材的辅文解读以拓展学生的理性思维
  
  设置辅助文的本意是开拓和加深学生对正文基本理论的理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辅助文有三个栏目:名言、专家点评、相关链接。一般来说,名言所摘录的往往是与原理紧密相关的思想家的重要言论,它与正文的关系同专家点评、相关链接相比更密切一些。专家点评对疑难问题进行解释,对相关原理作拓展性说明,它同正文的关系较名言远,较相关链接近。相关链接是对相关原理、实例、资料的引述,同名言和专家点评相比,它与正文的关系,就远了一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合理、恰当地对辅助文进行使用。
  为此,教师可以根据课堂需要和学生的特点,围绕正文的内容来使用相关的辅助文。有些辅助文可能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讲解和辅导,因为辅助文中,既有感性材料,也有理性认识,还有大量图片、漫画。这样既丰富了教材的信息量,又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既增强了教材的可读性,又关照了不同学生的差异。而且,教材的这种编写思路符合了从感性到理性的人是发展规律,也符合了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中学生而言,先从感性材料讲起,可以弥补他们实际经验的不足,使他们能比较容易地理解理论内容,感性材料只是起导入作用,它们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观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拓展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责任编辑 黄丽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9339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