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也快速进步,在落实并实施教育改革各项要求后,高中语文传统教学模式已被新型教育模式所取代,高中语文教学质量有了大幅度的上升。在大多数学生的印象中,语文学习并不需要依靠思维能力,其实则不然,语文学习离不开思维探索,如若教师仍按照传统的模式进行教学,忽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长此以往,学生会丧失语文学习的求知欲,学习积极性也将大幅降低,最终导致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得不到提高。
  一、贯彻新课程改革理念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明确自己在课堂上的位置,应将学生当做教学的中心,保证学生占据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通过对学生的辅助指导,不断提升学生对于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断发展学生学习语文的思维能力,转变传统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不再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学习,逐渐形成创新性思维能力。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不能过分重视教学进度,对于高中生的学习过程和质量也应当给予高度关注。
  二、主动进行教学研究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习,学生所能使用的形容词大多都是苦、累,不难看出,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课业负担十分繁重,学生在精神方面有着较大的压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提升,导致教师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存在较大的困难。因此,高中语文教学目标并不仅限于完成教学任务,完成语文知识点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锻炼语文思维能力。教师要用积极的态度主动进行语文教学研究,让学生积累语文知识的同时,不断提升语文思维能力。
  例如,高中一年级有一篇古文是《荆轲刺秦王》,在高中阶段是比较重要的,这篇古文所讲述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代,历史较为久远,文章中所用的文字较为生僻,且语法与现代语法大相径庭,学生在理解时可能会有较大的困难,因此,在讲授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对文章进行通篇朗读,使学生能够认识文章中的每一个生僻字。其次,将文章背景、文章大意讲述给学生,教师在讲述过程中应注意准确把握语文思維,将其完美融合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对文章所讲述的内容、主旨大意有较为准确的理解,从而起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三、丰富教学内容和方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多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与新型教学模式相比较为死板,缺乏灵活性、变通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逆反心理,逐渐丧失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因此,填鸭式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人才培养要求,学校和教师应不断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提出一些较为新颖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对于一些与答案不相符的回答不要急于否定,因为语文思维具有无限性、广泛性的特点,答案只有最优解答,并没有标准答案,因此,教师应对学生能多方面多角度考虑问题给予表扬。
  教师要耐心解答学生的问题,逐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语文思维能力。如高中阶段所学文章中有一篇名为《老人与海》的小说节选,作品是一位美国非常有名的作家海明威于1951年所写。这位作者的一生非常富有传奇性色彩,他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获得勇士勋章,但他最后的结局却是用一把猎枪自杀身亡。因此,教师在讲述这样一篇文章时,可以不必循规蹈矩,利用一些另类的教学方式来进行讲解。教师可以简要概述海明威如何身中数枪却大难不死的传奇性故事,使学生对作者产生一定的好奇心,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能提高学生对于课文学习的热情,这样一来,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语文思维能力,进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四、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语文思维并没有固定的限制范围,它具有很高的深度和广度,从语文思维的深度来看,其展现的是思维的一个纵向深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从思维广度来看,其展现的是思维能力的横向扩展,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知识广阔度,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例如,在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有一篇名为《赤壁赋》的古文,作者是“东坡居士”——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因此,学生在学习这篇古文之前应该进行相对应的广度学习,对作者苏轼的生平事迹进行一定程度的了解,掌握文章的创作背景、人物背景。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对应的深度思考,利用教师自身的语文思维能力对《赤壁赋》进行深刻详实的讲解,使得学生对文章的主旨大意有较为准确的把握,进而通过二者的结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对于高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我国在教育教学上提出新课程改革。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民众对于高中语文教学的期望也随之提高,因此,学校和语文教师应重视教育改革背景下高中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问题,努力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提升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从而使得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有较大突破。
  作者单位: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7343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777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