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课题抓手:让教育科研成为教师成长动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教师专业成长离不开“教、学、研”,“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教师只有通过课题研究,才能感受到发现与探究所带来的喜悦与乐趣。中职校以课题研究为抓手,能促进教师形成现代教育理念,提高教育的品位,有效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关键词:课题研究;教师成长;动力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4-0058-03
  收稿日期:2014-04-10
  作者简介:张松斌,江苏省如东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如东,226400)科研处主任,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学。
  教师专业成长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教师专业成长实际上是一个过程,是指教师通过自身主动学习,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技能,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社会责任感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从而逐步成为学者型和专家型教师的发展过程。一名教师成长为合格教师、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名师、专家型教师、教育家,离不开教、学、研,而“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最重要途径。
  一、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
  教师要想成长为名师,就必须学会用探究的眼光看待事物,用科研的态度对待工作,也只有这样,他的认识才会上升一个层次。这是因为,教师教育科研的问题一般来源于其教育教学工作,属于实践问题,而不是理论问题。简单地说,就是实践―理论―实践的过程。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必然以研究教材为立足点,教师只有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才能准确把握教材背后的知识体系、能力体系和道德体系,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教师的教育科研必然以学生发展为着眼点,教师必须了解和研究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及其发展的可能性,注意学生的差异性,教师只有研究学生,掌握他们身心发展规律,才能找到适合每一名学生的教育方法,才能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教育科研必然以教学反思为落脚点,教师的反思就是对自己教育实践活动的反复思考,对于教学活动的成功之处,通过反思得以推广,对于教学活动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使之得以改进。教师只有开展教育科研,才有希望成为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名师、专家型教师,才有希望成长为教育家。教育科研确确实实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
  二、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一)课题研究能强化教师的科研意识
  教育科研意识就是对教育活动的有意识的追求和探索,是运用教育科学理论指导教育活动的自觉,是对所从事的教育活动的一种清晰而完整的认识。教育科研意识由三个要素构成,即教育的信念与热情,教育的知识与经验,教育的眼光与智慧。科研意识是教师教育科研素质中最基础的组成部分。
  教师科研意识的产生与强化通常是与教师所面临的实践活动或承担的任务有直接联系,因为活动或任务是教育科研意识得以形成的动力,也是教育科研意识得以显现和确证的现实基础和依据。课题研究面向教师的教育活动,教授知识、开发心智、启迪心灵是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实践证明,课题研究能够强化教师的科研意识。主持或参与过课题研究的教师,能自觉地、有意识地追求和探索教育活动的底蕴。
  教师通过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在职称晋升、评优等活动中,能够享受到由此带来的实惠和快乐,同时,课题研究的倒逼机制,能有效促进教师从思想上端正对教育科研价值的认识,从内心深处激发搞好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并将从事教育科研视为其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且自觉加强理论学习,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
  (二)课题研究能增长教师的科研知识
  科研知识即进行教育科研所必备的理论知识与方法。教育科研作为一项具体的科学实践活动,具有特定的研究规范和要求,这也是保证教育科研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的基础。一般情况下,教师往往带着问题凭经验或直觉开展科研活动,不了解教育科研理论与方法,平时积累太少,对在实践工作中遇到的现象或问题容易就事论事,不能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与归纳总结,缺乏理性的思考和相关教育理论的支撑。
  教师通过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既能促进教师主动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教育科研的基础理论和教育科研的专门理论,养成学习和积累科研知识的习惯,又能促进教师关注实践,自觉地用研究的眼光去观察、思考和解决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提高对教育现象的洞察能力。在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会将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当作其开展教育科研的现实素材,把教育改革中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作为科研的主要内容,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上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突出实效性和针对性;另一方面,教师的科研课题一般是从小做起,选题贴近教学实际,以所教学科为切入点,就某种教学方法、某门课程教改的内容积极开展科研实践,认真总结教育科研经验,把成功的经验系统化、理论化并使之可操作化。
  (三)课题研究能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
  教育科研能力就是教育科研知识运用于教育科研情境解决相应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主要包括发现问题能力、预测设计能力、信息筛选能力、实施操作能力与书面表述能力等。大多数教师由于教育科研基础知识、教育科研基本方法及相关科学知识的缺乏,问题和研究意识比较淡薄,问题切入比较肤浅。教师通过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在经过选题论证、研究方案设计、研究操作及资料的整理分析和撰写报告方面等研究的环节的训练,就会形成自己的科研能力;同时,教师也学会了反思。研究课题从根本上说是源于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出现的困惑,而这种困惑或问题正是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进行反思的结果。教师会以自己经历的教学实践活动为思考对象,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进行自我审视和分析,从中获得感悟,在感悟中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
  (四)课题研究能培养教师的科研精神
  科研精神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和科研工作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包括坚强的意志和信念、严谨的学术态度、敢于面对实验的失败、大胆创新的精神等。由于一些教师对教育科研缺乏认识,更缺乏由教育科研所带来的教育教学成功的积极情感体验,因而缺乏参与教育科研的心理需求,科研精神和动力不足。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为了评职称、评优及应付学校硬性要求而开展科研的动机占大多数,缺乏潜心科研的热情,科研目的过于功利化。课题研究,既有一定的时间周期,又有相关管理部门严格管理和有效评价;既有相关专家的诊断指导,又有相当的交流学习机会,能有效培养教师敢于迎难而上的精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26829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