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生活成为习作之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雕塑家罗丹语:“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并不缺少习作的素材,而是缺少发现习作素材的慧眼。生活中处处有素材,让习作走进生活,融入生活,生活便成为习作的源头活水。
  一、观察生活,激活素材
  中国文学宝库之四大名著,哪一个不是取材于真实的生活?《红楼梦》真实地再现曹家由盛至衰的过程;《三国演义》取材于三国鼎立的那段历史……于是,观察生活便是我指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的第一步。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当春花开放时,让学生们走进自然,用自己的眼睛看花的形、色,用鼻子闻花的味道,用手摸花的感觉。突如其来的雨,会让我放下手中的课本,和学生们一起看雨,听雨;雪花飞舞时,和学生们一起寻找雪的踪迹,细数雪花的纹理……于是,《校园一角》中学生们笔下便有了花的点缀,草的描摹;《乡村生活》便有了风的欢笑,雪的飞舞。因为他们留心生活了,《学会生存》这一看似难以下笔的习作里有“面对捉鱼时意外落水后的从容”,既让我看到了学生们应对危险的智慧,也让学生们的习作精彩纷呈。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习作素材都在我们的生活里蕴藏着,培养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去发掘,就会发现每一天的太阳都是新的,今天的自己已经不再是昨天的自己了,单调的生活里也有情趣,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学会了采撷,习作素材便会如泉水活泼泼流个不歇。
  二、体验生活,丰富素材
  歌德言:“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每个人的生活是不同的,体验是各异的,这就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无限的素材。
  在以“生活当中的启示”为主题的习作中,为了丰富学生的习作素材,让学生们在第一个两分钟里做自己讨厌的事情——蹲马步,在第二个两分钟里做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情,让学生们明白,同样的时间做不同的事情感受不同。把鸡蛋完全握在手心里,使出全身的力气,鸡蛋完好无损,这又是为什么。把新鲜鸡蛋放进清水与盐水里,究竟会有怎样不同的变化?再是筷子翻书,尺子摩擦起电……学生们获得了大量的习作素材。
  “亲情测试”让学生们知道自己生命中出现的每一个人都值得珍惜; “趣味游戏”会让学生手中的笔也可以如神笔马良般生花……“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生主动性与创造性的源泉。”
  同时,鼓励学生走进社会参加一些活动,真实记录活动场景;回到家里承担一些家务,体验一下劳动带来的汗水与快乐,感受父母的不易;背上行囊去“流浪”。這一切都会成为学生习作素材的活头源水,丰盈着学生们的记忆,坚实着学生的作文根基。如此一来,“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学生习作时就会胸有成竹了。
  三、记录生活,积累素材
  俗话说得好,“最浅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生活当中有许多印象深刻的事例,时过境迁后往往如隔云雾,即使落笔成文,也少了几分灵气与生动。所以,我的学生每人手上都有一个记录本,用来书写每天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唏嘘感叹。“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便是如此吧。
  因为有了素材的积累,六年级的习作《我的小伙伴》里有了“疯狂书虫韩雅璇”“磨蹭大王王思远”“爱书如命的周梦甜”;因为有了素材的积累,妈妈的爱便是那一杯温度刚刚好的白开水,是那微黄的泛着水汽的苹果,还是那深夜里无声的陪伴,更是冬日里“我”午睡时为“我”晾晒的棉靴;也正是因为有了素材的积累,“我”才会在《难忘的第一次》里读到午夜独睡的害怕,第一次回家的恐惧,终于把饭煮熟了的惊喜。
  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只有在习作教学前做到素材的“厚积”,才会有习作过程中的“薄发”。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学会积累习作素材,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摆脱“无米之炊”的苦恼,逐步提高习作水平。
  (作者单位:湖北郧西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99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