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阶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课程互通路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如今,我们国家高中阶段的教育加强和职业教育的相互沟通能够提升彼此的教学质量,这是我们国家新时期教育的发展趋势。通常情况下,高中阶段和普通教育以及高职教育沟通的模式有三种,包括校内课程的渗透、学校之间的合作以及综合高中模式。文章探讨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课程互通的路径,提出了一些合理的措施,希望给老师们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高中阶段教育;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普职沟通
  现在,我们国家都在提倡进行素质教育,切实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国际上把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关系大致分成了三种,一种是分轨制,也就是说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双轨并立;第二种是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连接制度,虽然二者之间相互独立,但是又相互沟通,还能够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相互转换;第三种制度是统一制度,普通院校和职业院校不再分轨,融合成一体,实行综合的教育。从上述这几种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分轨制度中,普通院校和职业院校之间完全没有关系和联系。普通院校和职业院校沟通的主要机制是连接制和统一制,显然连接却更加适合我们国家的国情,可以在普通高中或者是职业院校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开设相应的课程实现校内的连接,加强彼此的沟通,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高中阶段的普通院校和职业院校的沟通有三种模式,主要是校内课程的渗透、学校之间的合作以及综合高中。在新时期,我们国家的教育也在不断进步,新型的教育要求各个教育通过课程间的渗透,不断完善,不断发展。
  存在的问题:首先,学校在培养学生的目标上,要多多注重发展学生的技术素养,而非单一的技能。普通高中在开设技术课程的过程中,不是要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职业技能,为学生的将来职业做准备,而是要注重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以后的道路走得更宽更广。澳大利亚对普通高中的手工艺课程有自己的定位,他们认为手工艺课程是普通高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纯粹以手工艺为主的职业发展课程。这不是特定针对某一职业的,而是面向各行各业。另外,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要准备好普通文化课程和技术课程,保证课程的量达到要求。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职业技术教育对于文化课的重视程度不够,而普通高中教育在技术领域开设的课程不多,很多普通高中的技术领域课程名存实亡。所以,不管是对于普通高中来说,还是对于职业院校来说,都需要开设足够的课程,上好课。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除了单独地增加一些职业技术课程或者是文化基础课程之外,还要在已有的学科领域不断渗透,把技术教育和其他学科课程结合在一起,真正地让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有机融合起来。
  一、建立和完善校内课程互通的模式
  顾名思义,校内课程互通,指的是在原来的普通高中開设文化基础课程的同时,增加一些职业院校通用的过程,或者是在职业高中提高对学生的文化基础课程的开设比例。在这样的情况下,普通高中和职业院校仍然有自己的发展模式,各自保持独立,只是在现有的基础之上增加了普通高中职业高中的课程内容。在这样的方式下,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融合的程度比较低,没有颠覆性的变革,原来的高中教育体系实施起来也比较容易。而且,这种情况下的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沟通,基本上都是在国家对高中课程设置一系列的政策基础之上来实施的,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比如说:在2004年的时候,我们国家开展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中,强调了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同时,在职业院校改革的过程中,国家也强调了基础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为了能够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满足学生职业生涯的需要,高职院校中不仅开设了文化课、体育课、德育课与健康课,还有专业基础课。显然,现在校内课程的渗透模式满足我们国家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沟通的需要,这也是一种最现实和最可能的方式,而且这种方式有一定的基础,也进行了大量的前期探索。我们国家历来非常重视劳动技能的教育,并结合自己的国情,走出了教育和劳动技能相结合的路子,这也对我们国家的普通高中和职业院校的沟通奠定了基础,另外还有国家一系列的政策支持。高中阶段是基础教育的阶段,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国家的高中阶段课程设置以及培养的目标教学改革等是由国家设定和规划的。国家非常支持普通高中和职业院校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并给予了一系列政策上的保障。校内课程的渗透在不改变原来普通高中和职业院校基础之上,增加了职业教育或者是普通教育,对于整个教育体制的负担比较少,而且实施起来比较容易,面临的风险也比较小。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现在这种方式虽然比较理想,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尽快解决。
  二、不断发展校际合作模式
  校际合作主要是以课程为载体,利用互修对方学校的课程,借助学分制实现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校际沟通。在这种情况下,普通高中和职业院校仍然是相对独立的,但是他们之间有所来往,来往的具体方式主要有两种:首先,学生可以到对方的学校去选修相关的课程;其次,学生的学籍可以在校际之间发生转换。学生在刚进入高中的时候,可以在普通院校和职业院校之间进行选择,并不是一选定终身,而是可以进行多次选择。这样就给了学生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纵观我们学校的教育模式,第一种形式比较多,比如说上海交大附属中学和上海信息技术学校就建立了合作的模式,有学生实训基地,给普通高中的学生提供了素质教育和职业能力培训,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另外,北京也有职业高中向普通高中提供技能实操的课程,其中,基础课程是由职业高中的老师到普通高中的学校去授课,而技能实操方面就要有普通高中的老师带领学生到职业高中的实训基地去上课。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第二种形式比较少,但是也有一些探索,比如江苏南京与四川成都就开设了先例,借用这种方式开通了普通院校和职业院校的融通模式。仅仅从二者的融通程度上来看,校际之间的合作模式要比校内课程渗透的模式实现的效果要好,但是不及综合高中这种模式。从实际进行的难度来分析,校际合作模式是目前我们国家可行性比较高的一种模式,比综合高中模式推进的难度要低。校企合作模式融通的途径比较多,而且效果比较明显。另外,相机合作的实施难度比较适中,适合我们国家的教育现状。在不改变现有教育体制的前提下,实施校际合作,可行性非常强,而且流通的程度比较高。校企合作这种模式,是在现有的体制之下进行流通,不会导致改革出现风险。而且,校企合作模式对相应的配套设施要求比较低,不需要再额外增加新的教学设备,不需要配置新的教学人员,花费的资金很少,也就是说改革的成本比较低,可操作性比较强。而且,现在我们国家已经有了校企合作模式的成功案例,有了一定的改革累积。比如:北京、温州等各地出现了典型的学生走读形式,山东、广东等地采用的是学分互认模式。现在,校企合作仍然在不断推广,从合作的内容、合作的形式以及合作的机制等方面都需要不断完善。首先,要提高合作的广泛性。普通高中和职业学校可以开展一两门课程的合作,还可以就学校优势资源的整合,教师队伍的建设以及发展规模等多种方面开展合作。其次,要保证合作的稳定性。就现在的情况来分析,校际之间的合作比较随意,学生可以选择某门课程进行修习,但是当学生的课程结束以后,合作也就解除了,所以合作双方并没有进行深度的合作。合作双方应该就课程以及合作的形式进行,在合作的转换、资源优势的统筹规划等方面建立一个比较固定的合作机制,使合作能够可持续发展。再次,要提高合作的整体性。目前,在校际合作的过程中,通常采用学生到别的学校去走读,借助于学分互认的方式来实现融通。这样的方式虽然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但是也有一些不妥,往往是以对方学校的优势来设置合作的内容,很少有从普通高中教育和职业院校的融通本身出发的。要想真正的融通,需要开设哪些职业课程应该是融通的努力方向。最后,是要实现双向的贯通。现在的流动通常情况下是职业院校向普通高中的流动,而很少有普通高中的学生愿意转入职业院校中,所以,只有提高职业院校的吸引力,增强社会对职业院校的认可度,才能促进二者的更好融通。   三、积极探索综合高中的模式
  不管是课程的渗透,还是学校之间的合作,对于从高中和职业院校来说都是自成体系,相对独立的。综合高中是一种特殊的类型。这样的学校对所有学生都是开放的,而且能够给学生提供大学课程以及普通文化课的课程和职业课程,让学生能够自由选择。可以说,利用这种方式实现了自然分流,让普通高中和职业院校实现真正的一体化。这种模式最早是在美国产生的,美国在此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国家在2010年提出了长期教育改革的纲要,在这其中指出,要探索综合高中这种模式。一些省市纷纷响应号召,制定了战略发展目标。目前,吉林抚松县第四中学、湖南株洲先锋高级中学可以说是综合高中的代表。综合高中是最理想的方式,但是综合高中实施的难度也比较大,在短期内不宜大面积的实施。文章就现在我们国家综合高中的情况,为了能够和国际接轨提出了以下措施:开设综合学校,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颠覆现有的教育体系。这种方式需要学校之间的默契,所以要从建学校的一开始就把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设计以及教学设备等多方面來进行融合,体现出普通高中和职业教育的有机统一。另外,针对现状,鼓励薄弱的学校合并成为综合高中。可以以县域为单位,对相邻的学校实现资源共享、师资互补,进行普通高中和职业院校的合并。合并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以普通高中为主体,也可以是以职业院校为主体,还可以是对等合并,在合并的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学校的主观能动性。不管是哪一个学校,他们在现有的体系中处于弱势的地位,他们合作的动力就会比较强,这就需要创设一定的条件加强二者之间的合作。第三点是积极的探索,区域性的集中高中这种模式可以以某一区域为单位,把该区域里面的教育资源集中起来,有重点地组建综合高中,先建立试点,然后再逐步扩大范围。
  总结
  综上所述,现在社会对一个人的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这也要求我们切实进行素质教育,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培育,还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能够动手实践。而高中阶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课程互通能够培养综合性的人才,但是在融通的路径上需要各个地区不断探索,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径,实现真正的融通。
  【参考文献】
  [1]David Raffe&Cathy Howieson,Ken Spons,Micheal Yo
  ung.The Unification of Post-compulsory Education:Towards a Conceptual Framework[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 Studies,Vol.46,No.2,June,1998
  [2]王斌华.澳大利亚中学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一体化趋势[J].现代教育论丛,1994(5):45-52
  [3]张明,齐云.普职渗透——实现双赢的实践与研究[J].中国职业教育,2013(6):18-21
  [4]王春松,王超群.北京朝阳区职高向普高“送课”[N].中国教育报,2011-07-3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480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