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中国古诗词的文化底蕴博大精深,千百年来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营养。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古诗词的教学显然是不可忽略的重要知识点,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古诗歌感受古人的爱恨情仇,热血爱国等,也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会用心去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因此,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有关吟诵意义和方法这两方面的教学。
  关键词:吟诵意义;教学方法;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作为小学生接触古典文学的最佳启蒙教材,其往往以深邃的意境、生动的形象、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表现手法深得学生和教师的喜爱。毫无疑问,教学古诗词的意义是非常深远的,这是我国灿烂文化的瑰宝,学生的情操能够通过反复的阅读或是吟诵得到提高,潜移默化地增加了自我的文学水平。对于教师而言,目前还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在教学中缺乏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没有认识到古诗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和地位,降低了古诗词的文学价值,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对古诗词的整体把握和词句的领悟力,没有在课堂课外达到一个优质的教学效果。
  一、古诗词吟诵
  词人通过自己的经历可能将其一生都浓缩进一句诗词里,好的古诗词每一句都值得细细品味,诗词的魅力还在于其整体或婉转流畅或气势磅礴或娓娓道来的表达形式,学生只有反复地吟诵,才能和词人心灵相通,才能感受作者当时写这首词的心境,想表达的中心寓意。“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的教学环节中少不了吟诵这一环节,学生通过反复地朗读除了能够达到自我感知的效果,还能够初步感知诗句的意境美,加深教师在课堂上精细的讲解,在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理解注释明白诗词的基调后,进行吟诵,加深理解的同时也品味了诗词的美感,学生通过吟诵能够深入感知到诗词中丰富的情感,体味其中的内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总结一定的朗读和吟诵方法,比如教学生区分平仄音韵,抑扬顿挫,使学生能够在朗读的时候朗朗上口。
  教师在自己诵读讲解的时候,不能只是一般的朗诵不带感情,小学生的眼中,教师往往是学习的典范,因此,教师要有适当的停顿、音律的进阶和诗句的轻重缓急,从而体现诗词的灵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一句中的“流”时应该要有适当的拖音,以达到词人所表达的不舍的情境。教学的过程中同样可以采取多媒体放映,在网上搜集优秀的朗读视频,让学生静下心去学习,以提高学生对古诗词这一经典文化的热情。教学方式往往多种多样,但目的都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现阶段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过于传统没有创意不够新颖,使学生对诗词的兴趣不足,也间接地影响了我们经典文化的传承。而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开展古诗词教学,并在平时不断充实自己,提升文学素养,积极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更加高效的方式方法指导学生,让学生对古诗词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好地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意境之美。[1]
  二、教学方法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兴趣,小学生对诗词认识模糊,甚至觉得拗口,因此教师要在一定程度上通过丰富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兴趣,比如在学习之前,教师可以提前预告一下学生下一节课会讲解诗词哪些重点部分,使得教学诗词的时候顺理成章也自然而然,并会对作者进行一定延伸的讲解,既让学生提前做好了准备,也激发了学生动手查阅资料的积极性。但就目前教学形势来看,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教师要求学生一味地死记硬背,反复抄写。这是不可取的,因为不仅不会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还会严重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热情,长此以往,学生好不容易有的学习兴趣也会消失殆盡。“方法要用对,效率才会高。”教师除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好课前的准备,一首诗词的把握往往分为多个部分,教师积极用积累的教学经验,合理把握课堂时间,预判能够让学生掌握多少知识。
  在适当的情况下对诗词加以延伸拓展,让学生学会的不仅仅是一种而是一系列,讲到杜甫除了讲解他“不为斗米折腰”的故事,还要加以对其的一生进行简单明了的拓展,对他的其他经典都进行一定的讲解,这样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也是让他们能够准确理解的基本保障。教师一定要更加深入地钻研和掌握教材内容,用丰富精彩的教学方法,为小学生提供学习古代诗词的最优最有效的学习途径。古诗词虽然篇幅短小,但内涵深厚,在小学阶段进行适当的古诗词教学,可在一定程度上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让学生从中学会为人处世之道,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其道德素养。
  教师要利用现代的教学工具和精心的课前准备来呈现我国博大精深的经典文化,教学古诗词的意义要明确,态度也要鲜明,要本着对学生严谨负责的心,让他们真正对学习古诗词产生兴趣,自发主动地去感受诗词的意境美,学会吟诵,学会更好地去理解诗人的创作情境。
  参考文献:
  [1]李明.诗词的态度[M].北京:现代文化出版社,2012.
  [2]张力敏.诗词的教学方法有哪些[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编辑 谢尾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617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