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谈赏识教育与课堂实践的有效融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大多数的教师一直都在致力于教学前沿,往往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学生。从教以来听到过多种有关学生的评述语,好坏参半。每个人都有孔雀心理,针对这种心理研究,总结出“赏识更令人容易接受,不妨把课堂实践与之融合,效果会更棒。”
  [关键词]赏识教育;剪纸教学;课堂实践;融合
  美术课是孩子们喜欢的一门课程,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大部分的学生慢慢对美术课没有了兴趣。大多数的教师一直都在致力于教学前沿,往往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学生。特别是学生在进入初中以后,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其他课业的压力增大,加上美术课程不被考核。美术课的课堂就成了聊天、放松、写课外作业的课,没有多少同学愿意认真听课,带学具的就更是屈指可数了。怎样改变这种消极课堂情况呢?成功的教育就要从教育者自己身上去找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善教的老师。近几年来,笔者在教学中加入赏识教育和理论实践并存的手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赏识教育是一种充分运用赞赏与肯定的教育方式。然而,教育的失败往往是教育者不是从自身去找原因,而是一味地去责怪学生,这样的教育往往是失败的。因此,我们不要太苛求学生,看到学生的一点儿过错就满心地不舒服,横加指责。要学会接纳孩子的过错,允许孩子在波动中前进。因为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每个人都有孔雀心理,针对于这种心理研究我总结出“赏识更令人容易接受,不妨把课堂实践与之融合,效果会更棒。因此,我在教学中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个人意见和看法,让学生慢慢树立“我能行、我能做好”的信心,从而对美术课产生兴趣。自从我校开展阳光123兴趣班以来,我们开展了校本课程剪纸教学。在几年的剪纸中,孩子们收获很多。当这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课堂,孩子们打开的不仅仅是眼睛,更动起双手,通过观察—发现—实践—创新,提高了孩子们动手的能力。教师要独具慧眼,要细心观察,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实事求是地赞扬学生,挖掘找寻他们身上的那些优点,用教师独特的眼光,让学生得到肯定。
  赏识学生,是对学生人性的尊重。任何一个学生,哪怕他是被认为最顽劣的学生,都有其闪光点,只是人们没有发现罢了。如果每位教师都会用,而且都善于用“放大镜”去寻找学生身上的每一处哪怕十分微不足道的闪光点,当他们身上有点滴进步时,他们听到的是表扬、鼓励的赞扬声,而不是满耳充斥的抱怨、责骂声,那么就会发自内心地感到“我能行”,他们的学习潜能会如火山一样爆发出来。
  总之,利用赏识教育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能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赏识这把“金钥匙”肯定学生的优点、长处,鼓励学生不断追求成功。
  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詹姆士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赏识教育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也是心理教育的重要原则。苏联的一位心理学家考察指出,95%以上的人有自我贬低的倾向。而“学习困难学生”由于长期失败,自我贬低的倾向更为严重。这种不良的心理暗示使他们不能体验成功快乐,把获得的成功的原因归于偶然的外部的因素,否认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对于这种情况我就经常有意识地对学生讲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暗示语言,例如:“你太棒了!你的创作画能和大师相媲美了!”“我们相信你一定能想出好的创意”“你们的想法太好了,比老师想的还要全面”,等等。适时的语言暗示带给学生自信,形成一个巨大的心理磁场,推动学生去努力思考、探索和创造。
  在教学中笔者从来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在他们操作过程中给予帮助和鼓励,因为美术不同于某一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在作业评讲时,不管学生的作品显得夸张还是平淡,细腻还是粗犷,热情还是宁静,奔放还是含蓄,都注意多讲学生们的优点,特别是那些经常不太爱做美术作业的同学。笔者常常会给他们一个肯定的眼神,无意之中经过他们身边时摸摸他们的头或者拍拍他们肩膀。对他们正在画的设计图伸出大拇指,同时说几句赞赏的话。多肯定学生具有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美,表现美的欲望。这样做,学生们自然会变得更有信心,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地利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与外界交流,这样才会给学生的艺术表现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因此,教师要做的不仅是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要让学生树立自信心,大胆地表现自己的艺术个性。例如:在学习剪纸这一课时,课前我先布置学生们搜集一些剪纸艺术品,看一看把你认为好看的剪纸记录下来。上课时我先讲了一点剪纸的基础知识,然后让学生们结合自己的观察谈谈想法,课堂活跃起来了,每个同学都迫不及待地发言,大胆地发表自己对服装的认识和看法。然后把自己事先准备好的作品展示给他们。孩子们非常喜欢,通过我对学生们的细微的观察、深刻的体会都适时地给予充分肯定,同时也讲解了剪纸作品可以作为装饰品,学生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学生们在学完这一课后,都对自己的创作品跃跃欲试。
  可见剪纸教学中,善于发现和抓住每一位学生的心理,给予适当的赏识和鼓励,促使每个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
  三、让学生有发展的机会
  教师往往在课堂结束后,要求课后马上交作业,其实不必要求马上完成作业,给学生充分的发挥时间,让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完成自己的作品,同时把先完成作品的同学给予鼓励,这样其余孩子会有攀比心理,这样都会交作品,我也及时把好的作品装裱,给学生充分的肯定。每个人都不想在压力下完成你所认为的作业,对于孩子来讲他们一部分能够接受到你所传授的知识,而另一部分则不能快速接受这条指令,以外的是后期拥有时间思考创作的剪纸作品更具有想法。多年的教学让笔者发现了一个特点:真正成为朋友的教学,成绩就会突飞猛进。剪纸本身就是操作性能强的课堂,大家齐动手,互相商讨,互相评价效率更高,作品出新度令人意想不到。
  四、学生作品展示,传承力量无穷
  教师收回自己的架子,与同学互相比较参考,评价怎样才能在技法上成熟,赛时作品可以馈赠,想得到的人必然使出浑身解数,为数不多的馈赠品,却换来多幅作品,这样的他们还是能够输赢坦荡,激起下次获胜的欲望,何乐而不为?举办展览,增强他们在其他学生面前的自豪感。这种认可不是一句表扬能够换来的。彻底给予他们精神的鼓励,这样特色剪纸这支艺术队伍一直壮大。
  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作品展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们都会拥有更多的收获。剪纸艺术是传承,那么新一代学生就应该是遗产的接班人。“路之宽,是因为有众多人参伴。”所以把这种实践课堂延伸,中国的传承人就会越多。总之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赏识教育在课堂内缕缕出现,但也有一些“奖过其实”,赞美泛滥的现象,这样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所以,赏识教育强调的是对学生的尊重、赏识,实践操作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锻炼,并提倡激励性评价,赞美要讲原则,要有方法。总之,赏识无错,但不批评肯定有错。我们只要辩证地看待賞识教育与实践操作课程,科学地运用赏识教育,才能真正发挥赏识教育的原有初衷。
  [参 考 文 献]
  [1]乔建中.教育心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11).
  [2]克罗齐.美学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又名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4]顾明远.中国教育教研开拓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4).
  (责任编辑:李雪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147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