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考改革对“走读”制推广之诉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青海省中考改革在致力于提升学生整体素质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照顾了学生的个性差异,这给我们学校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走读”制的推广势在必行。于是,合理制定“走读”计划、高效推进“走读”进程、合理完善“走读”措施,成为青海省初中学校管理者们共同面临的任务。文章就青海省初中学校推广“走读”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系统规划、全员互动、共同合作三个角度,探讨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以期能够给青海省初中学校的教学管理者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青海省;中考改革;“走读”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15-0076-02
  青海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强调:第一,要改革考试内容。应以新课标为准编制试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并着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科实验操作能力的考核。第二,将考试与评价相结合。2017年9月初,西宁市作为青海省中考改革试点城市,以《意见》为参考,全面贯彻“全科开考”“学完即考”的主要思想,努力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的中考改革机制。第三,学生应得到全方位的发展。中考改革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将涵盖国家分发布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设定的全部学科,即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考试成绩可以采用分数、分数+等级、等级等多种形式呈现,最终实行“等级”呈现。
  一、中考改革对青海省初中学校的影响
  从《意见》可以看出,此次中考改革不仅注重学生学习内容的全面性,还密切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这就需要学校管理者与教师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一方面,应继续发挥传统教学的优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下,要想稳固而有效地进行学校管理,就必然得以传统“班级”为单位进行教育教学;另一方面,传统班级教学较难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这就需要学校管理者及时创新,对传统授课方式进行改革,使学生得以发挥个人优势,发展兴趣爱好,智趣结合,全面发展。
  二、青海省初中学校推广“走读”制面临的问题
  1.“走读”模式的选择
  就目前形式来看,初中学校“走读”模式主要为“全员走读”和“分班走读”。
  “全员走读”顾名思义,即取消以往住宿规定,将宿舍楼关闭或另作他用,学生放学即可自由行动,不再受学校约束。这种模式从客观上讲,能够加深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但凡事皆有利弊,它的缺点在于大大削弱了学校的管理职能,且伴随着师资结构、宿舍管理、食堂模式的调整,内勤人员的变动,学校管理者要做的将不仅仅是把学校大门敞开而已。
  “分班走读”采取“走读”制与“住宿”制相结合,既解决了离家较远学生的住宿需求,又缓解了因住宿生太多而带来的管理压力,是目前大多数初中学校所采用的管理模式。然而“一校两制”看似变通,实则存在着“学生成绩两极化”“内勤管理分散化”等诸多问题。
  如何探索出一个适合本校的“走读”模式,是所有学校管理者面临的难题。
  2.“走读”的管理困境
  “走读”制实施之后,无论是教学,还是初中学校的管理,都将摒弃以往守固的作风,变得灵活多变。怎样于“变”中求稳定,于改革中求发展,是学校管理者面临的又一挑战。
  首先,“走读”班的管理秩序有待提升。“走读”制实施之后,学校对作息时间也进行了调整,学生对于放学的期盼变得更加强烈,放学秩序难以维持,加之来接学生的家长较多,使得校门拥挤不堪,这大大加深了学校管理难度。其次,“走读”班凝聚力有待增强。“走读”制的实施,使得班主任无法详实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身心发展情况,学生如出现学习懈怠、心理压力、斗殴早恋等问题将无法得到及时解决。
  三、青海省初中學校推广“走读”制应采取的措施
  1.初中学校实施“走读”制的逻辑方向:系统规划
  初中学校管理者既要忌浮忌躁,扎扎实实推进“走读”制,又要挑选最适合本校形势的“走读”模式,统筹全局,进行系统规划。
  首先,初中学校管理者应草拟可行性计划书,依据学校目前资源,制定最合适的“走读”计划。不同于传统教学方法,“走读”制的实施对于师资结构调整,课程、专业教室的设置都有着更多的诉求。初中学校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及设备管理等,以满足正常教学需求。
  其次,初中学校管理者应循序渐进地推进“走读制”的实施。一方面,“走读制”的实施不可为之过早。如果学校在学生入学第一学年便早早地实施“走读”制,那么学生很有可能由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扎实,积累不牢固而成长缓慢,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走读”制的实施亦不可为之过晚。如果学校在学生入学第三学年才开始实施“走读”制,那么由于“走读”的执行过于短促,就会导致教学秩序还未成熟便面临学期结束的问题。故笔者得出结论:初中学校应当从教学双方的心理适应期着手分析,具体可在学生度过了一年的初中生活之后的第二学年开始正式实施“走读”制。
  最后,不同于传统教育教学,“走读”制的实施无论是对初中学校的学科设置、师资配备,还是对整个教育教学系统,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故初中学校在实施“走读”制的同时,必须构建完善的支撑体系:既要建立专业的研究机构,辅助推进“走读”制的实施,又要健全多项管理制度。同时,积极挖掘创新资源,引进专业人才队伍,使“走读”制高效运行。
  2.初中学校实施“走读”制的基本原则:全员互动
  “走读”制的实施离不开大的团体,学校管理者应团结所有师生力量,全员互动,共同优化管理制度。
  一方面,增强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职能。学校管理者可于每个年级设立多个“行政班主任”,他们直接向教导主任汇报工作,职责是构建学校与班主任及任课教师之间的沟通平台,形成“行政班主任—班主任—任课教师”的班级管理模式,以保证团队中的每一位教师都能及时而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行政班主任”可以外调,实施劳务聘任制,也可以由学校内部教师轮流担任。
  另一方面,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与沟通意识。各班取消班长职务,由班主任根据学生人数比例组建本班班委会,负责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事务。各班班委会由班主任领导,定期组织“班委学习”会议,沟通班级管理与学习经验,增强团队管理意识。会议结束之后,由班委向同学传达会议精神,促进交流,互通有无。班委会的成立将会增强班级凝聚力,促进班与班之间的交流,大大提高教师团队对于班级的管理效率。
  3.初中学校实施“走读”制的内在要求:共同合作
  想要增强初中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需要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学校管理者应当与教师展开沟通,不断完善教学科研制度以及教师培训制度,在调整学校师资结构的同时,努力推进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第一,提高教师教研水平。教学是主旨,教研是导向,教师应当规范教研内容,寻求灵活高效的教研方式,形成以“走读”制为前提的特色教研形式。第二,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学校应当注重教师业务能力及素质的培养,定期举办培训课程,深挖“走读”制背后的班级管理之道。第三,学校管理者应当积极探究教师流动机制,主动寻求灵活高效的师资结构调整方式,构建公平公正的教师管理体系,完善绩效评价和管理制度,将激励措施落到实处,为“走读”制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青海省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深刻贯彻落实中考改革创新精神,为“走读”制的实施铺平道路,为传统教育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青海省初中学校的教学管理一定能够突破桎梏,迈上新的台阶!
  (责任编辑   农越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301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