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跨校联动的中小学课程衔接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九年一贯制的中小学课程衔接研究,一般是基于一所学校内部的研究行为,但是大量的小学和中学是独立的学校,在开展中小学课程衔接上存在一定的难度。近几年,玉泉小学探索让六年级学生到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一分校“游学”,实现了小学、中学课程的直接衔接,进行了跨学校的中小学课程衔接实践研究。
  我们的中小学课程衔接,不仅仅是在课程与教学层面,而是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涵盖课程、德育、生活、环境、社团等。在三年的“游学”中,玉泉小学和首师大附中一分校建立了联动研究机制,按照“总体设计、分校落实、有机衔接、共同评价”的原则,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实践。
  1.课程与教学的衔接
  早在2012年,玉泉小学已经开始了课程重构,研发出更加适合学生的校本化课程群。在校本化课程研发过程中,我们关注国家课程标准对九年一贯的设计要求和体系表达,实现了中小学课程的有效衔接。譬如,我们发现,在语文教材编写方面,初中更加强调工具性,兼顾人文性,一个单元往往围绕着语文基础知识的运用而展开;而小学更多地强调人文性,一个单元常常围绕着人文性的主题展开,没有形成结构化、工具性的教学体系。到了六年级,学生很快就要进入初中学习,为了有效地进行衔接,我们研发出以工具性为主题,兼顾人文性的校本学习资源。
  在课程实施和教学组织过程中,两所学校的教师融为一体,互相听课、观摩,了解对方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共同参与同一主题的教研活动,开展课程衔接研究,然后找到各自的教学生长点,组织更加实际的教学,拉近双方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此外,双方共同对初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座谈调研,分析学生升入中学后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将教学诊断向小学进行反馈,改进小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将各个学科在知识、技能、经验和思想等方面进行有目的、有效的衔接。为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增加文化积淀和丰富精神世界,小学教师带领六年级全体学生参与中学整本书阅读的研究;中学语文组为六年级学生精选《鲁滨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练成的》等名著,并设计探究性任务,学生在初一入学前完成。首师大附中一分校还在小学教学区的楼道里设置阅读角,供两校学生阅读交流。
  2.德育和主题课程的衔接
  如何既保持小学的德育和主题教育活动特色,又与中学的德育课程进行有效的衔接?在“游学”过程中,双方进行了多次研讨,并在校会、班会、主题教育活动、课间操、上学放学、公民素养课程等方面进行了联系、联动与联合。
  周一的升旗儀式上,小学生参与到中学的校会活动中,全面体验中学生活;在课间操、名师讲座、大家讲堂、运动会、体育节等活动中,两校的德育处、少先队、团委紧密配合,让小学生参与其中,在真实的环境中“见习”中学生活。在一系列的中学生活中,小学生体验到了中学与小学的不同,逐渐形成了自律意识和自觉行为,培养了自我管理能力,更加了解和适应中学生活。
  我们还积极探索中小学生的互动机制。小学的每个班级都从中学聘请了学长辅导员,初中学生到小学帮助和指导学弟学妹,小学生学有榜样,中学生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教学相长,共同进步,形成了良好的校风。
  此外,我们还向学生介绍首师大附中一分校,让学生了解和知晓中学的办学理念、师资、校园环境等,宣传首都师范大学集团化办学的优势,指导学生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从而确定自己的目标。目标确定后,张贴在班级中,每天比一比、看一看,让学生思考:我为实现目标做了什么?为了使人生规划课程更加有实效、接地气,学校聘请优秀家长开展“职业探秘”系列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接触成功人士,学习和了解成功人士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努力进取和拼搏的精神。
  3.物质和环境课程的衔接
  充分利用中学的课程资源,如中学的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书法教室、茶艺教室等向小学生开放,让小学生熟悉中学的教学环境和运行模式。
  组织小学生到初中听课,熟悉中学的教室,了解学长是如何学习、讨论、写作业的;有了学弟学妹们的参观,学长们也表现得格外出色,讨论问题更加积极、踊跃。
  中学的会场、风雨操场、篮球场、足球场……到处是小学生和中学生在一起玩耍的身影。经过一年的“游学”生活,小学生对中学校园和中学生活已经非常熟悉,避免了升入中学后不适应的情况。
  4.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衔接
  为特长生继续深造创造条件。玉泉小学有民乐团、管弦乐团、足球队、篮球队等50多个学生社团,双方已经对民乐团、管弦乐团进行了对接,聘用同一个艺术导师,进行了直升式的中学建团,既保证了学生特长学习的连续性,又为中学高质量建立学生社团打下了基础。
  开展个体差异生的衔接。学校心理中心开启了个体差异生援助行动。根据学生表现,提供需要援助的学生名单,在心理学专家和教育学专家指导下,制订援助方案。为了保证此项工作的连续性,我们不仅与首师大附中一分校开展对接,还与周边中学建立联系,毕业升学的时候向学校提供个体差异生的资料,以保证中学对这些个体差异生的关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519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