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例说新课导入的设计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主要起着集中注意、稳定情绪和进入教学情境的作用。新课导入方法方式是灵活多样的,列举三个新课导入的设计与实践案例,并进行教学实践反思。
  关键词 新课导入;设计;实践;反思
  中图分类号:A,F213.2,B0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1-0128-02
  课堂教学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其效率的高低影响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与能力发展的程度,并影响教学工作目标的达成。而新课导入是一节课的开端,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主要起着集中注意、稳定情绪和进入教学情境的作用。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颖而巧妙的新课导入犹如一部好书的内容提要,一段好乐章的序曲,能起到吸引注意、立疑激趣、渗透主题、带入情景、激发激情的作用,能使學生尽快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有助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新课导入环节占用的时间一般不宜过长,以2—3分钟为适宜,过长会影响整个教学进程。导入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如:复习导入、直接导入、联想导入、实验导入、设疑导入、实例导入、情境导入、悬念导入等。
  本人列举新课导入设计与实践的三个案例及反思与大家分享。
  一、初中数学新课导入设计与实践的案例分享
  案例一:《绝对值》教学的新课导入
  教材分析:《绝对值》是华师大版七年级(上)第二章第4节的内容,是在引入有理数、数轴和相反数等概念后又一重要内容,在教材编排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习有理数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在今后学习二次根式化简时,也是一个比不可少的工具,它也是初中学生所认识到的第一个非负数。
  本节课要求从代数和几何两个角度初步理解绝对值的概念,能求一个数的绝对值。通过应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绝对值的意义,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对于没有学过类似的知识的初一学生来说,接受起来较难,理解会比较慢,尤其是在绝对值的意义方面有较大难度。当然,初一学生还具有小学生的思维活跃、富有激情的特点,在教学时可以充分把握和利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设计问题:有甲、乙两辆相同的汽车,甲车向东行驶10千米,乙车向西行驶10千米。
  (1)如何利用有理数表示它们的行驶情况?
  (2)在数轴上把这两个有理数表示出来。
  (3)若每辆车行驶1千米耗油0.2升,则甲、乙两车各耗油多少升?
  (4)计算汽车耗油的过程中,只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设计意图:以学生学习正、负数意义时熟悉的问题情境入手,设计问题链。让学生经历用有理数表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动手操作画数轴→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通过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思考→生成绝对值的概念。遵循“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的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参与、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
  案例二:《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教学的新课导入
  教材分析:《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是华师大版七年级(上)第二章第9节的内容,是在已经学习了有理数加法运算、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以及乘法运算法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延续小学已经学过乘法运算律的基础上在有理数范围内的计算经验的拓展,对提高计算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前面学习有理数加法运算律,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运用知识的迁移,学习不会很困难。
  (二)设置疑问,导入新课
  设计问题:
  1.有理数乘法法则;(提问学生)
  2.计算:(学生练习)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设计意图:巩固有理数乘法法则,熟练两个有理数乘法运算,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3.计算:(要求学生先观察、思考如何计算?然后提问学生口头回答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提出有理数乘法运算律埋下伏笔。
  学生回答:利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乘法运算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教师提出疑问:
  小学学过的乘法运算律,引进了负数以后,这些运算律是否还成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的探索过程,类比、动手操作、验证探索有理数乘法运算律。得出有理数的乘法仍然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让学生经历实践→探索→猜想→证明的科学认识过程,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方法的形成是自然而然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三:《合并同类项》教学的新课导入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华师大版七年级(上)第三章第4节的内容,在学习了单项式、多项式及其有关概念之后,以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及其运用为教学内容。合并同类项是整式运算的基础,而整式的运算对学好初中数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设计问题:当=    ,=    时,求代数式的值。
  (让学生给出的值,师生之间进行求值的比赛)
  学生1:
  教师:马上给出答案
  学生2:
  教师:马上给出答案339
  ……
  设计意图:通过一场师生进求值计算比赛,激发学生的解题积极性,使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在学生惊呼老师解题的快速之时,给学生留下悬念,让他们产生迫不及待的求知欲望,形成一种欲求其源的心理状态。此时引出同类项概念和合并同类项法则,是自然而然的,数学是好玩的。   二、初中数学新课导入设计与实践的教学反思
  (一)注重课标理念,关注导入研究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基本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处理好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注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扬教学民主,当好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关注新课导入研究是实施新课程理念的具体表现。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关键的一步,是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教学主题,把握教学重点的首要环节,是教师在传授新的教学内容时,通过建立与教学有关的情景,将学生带入新知准备状态的一种教学行为。新课导入研究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从心理、行为上重视导入价值、加强导入设计;另一方面,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在他们最近发展区内提出问题激起认知冲突、引发学习兴趣、引起探究欲望。
  (二)注重情境创设,关注概念形成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意义建构促进概念形成,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如案例一中,绝对值概念的导入设计,从正负数意义创设情境,通过汽车的行驶和燃油问题情境设计,让学生通过观察,充分利用原有知识经验和生活常识,经过自主探究得出绝对值的概念,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
  (三)注重问题设计,关注能力提升
  “一切知识的发问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在案例二中,有理数乘法运算律的导入设计围绕有理数运算主线不变,通过巧妙的问题设计,以问题串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训练,引导学生展现思考过程、运算过程和算法,每个追问紧扣问题本质。在引出有理数乘法运算律时,提出问题:引进了负数以后,小学所学的乘法运算律是否还成立?把学生的思维由狭隘的过道引向“开阔地带”,这不仅对学生科学思维品质的养成大有裨益,而且刺激了学生思维的生长,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正如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了动作与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将不能发展,思维发展了,能力随着提高。”所以动手操作可以给学生留下思维的空间,使脑、手、口在同时动的基础上,从直观现象到抽象出算法,展现知识内化完成符合自己认知水平的知识结构。
  (四)注重学生主体,关注情感态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的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根据课程目标,教师要把落实情感态度的目标作为已任,努力把情感态度目标有机融合在数学教学过程之中,要经常考虑如何使学生愿意学、喜欢学,对数学感兴趣。如案例三中,同类项概念的导入设计以师生进行数学运算比赛活动为切入点,学生出题,老师与学生比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激发,心情迫切、情绪高涨,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课题气氛生动活泼。体验比赛快乐之后,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同类项概念水到渠成。
  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其效率的高低影响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与能力发展的程度,并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导入是一门艺术,方法方式是灵活多样的。新课导入设计的基本策略是要借助教育学、心理学等有关知识,结合初中数学教学的特点,还应遵循:针对性原则、问题性原则、灵活性原则、艺术性原则、现实性原则、情境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等。
  基金项目:此文为:泉州市教研科学“十三五”规划(第二批)立项课题(编号QG1352-058)《基于初中数学学困生的“一停二慢三通过”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张丽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577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