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略论语文开放性课堂阅读教学的批判性思维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老子曾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教育不是一件简单的是,是培养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关键在方法,而高年级语文教学中面对学生学习能力,教师应该调整教学方法,特别是培养学生课内阅读的批判性思维。
  关键词 课内阅读;批判性思维;批判质疑;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1-0121-01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体目标与内容中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因此,培养学生的批判质疑精神在语文的教学中显得十分重要了。但是当前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主导学生,学生接受教师教授的内容,鲜少能去推翻教师甚至是书本中的内容,这样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课堂教学处于教师教授,学生接受的传统形式。因此,希望学生不唯师,不唯书,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自己质疑的问题能够有自己的思考,敢于对老师,对教材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
  一、矛盾相生,质疑批判
  文章中想要知道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文章的句子之外,还可以抓住看似矛盾的地方,让进行辨析,从而透过看似矛盾却又不矛盾之处体会。如五年级下册《桥》一文中,体会老汉是个怎样的人?文中有这样两句话:(1)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2)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了木桥。
  这样句话没有什么不对之处,但是经过认真的讨论,学生发现老汉两次的“吼”含义不同;同时学生提出了这个小伙子是老汉的儿子,而面对儿子,老汉却有两次不同的动作“楸”“推”动作是相反的,借此机会引导学生批判质疑:父亲到底是爱儿子还是不爱儿子?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表达自己的观点,到底是同意还是不同意,同时要讲明理由。学生更多的会倾向于爱儿子,此时精彩之处是有一位学生再次质疑,既然老汉爱儿子,那么他可以让儿子排在群众的后面,党员的前面,不至于让儿子在最后排在最后一个。通过一次的引导,学生能够提出自己的思考,提出看似简单却值得别人认真思考,甚至是需要讨论一番才能得出结论。这就是批判質疑中“文章看似矛盾处”却不矛盾,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同时学会自己也提出新的批判性问题。教会学生方法,在其他课文中也能举一反三。
  二、疑惑互扰,更显轮廓
  文章想要有清晰的轮廓,学生必须明确文章语言中文字背后要表达的意思,此时如果能给学生方法——通过改写质疑,文章语言文字背后要表达的意思,学生就能感受得真真切切。如五年级下册《将相和》中,廉颇说了这样一段话:我廉颇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体会此段话时,让学生进行了改写,改后是:秦王我都不怕,更不会怕廉颇。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赵国,就是因为文有蔺相如,武有廉颇。我和他如果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赵国。我之所以避着廉颇,为的就是赵国呀!
  将学生改写的语言与原文对比,学生可以体会,改写对比后,人物情感表达有三方面不同:a.反问句的使用可以让意思表达更加委婉;b.使用尊称可以让体现自己对对方的尊敬;c.此处的教学如果用课文中人物原文进行对比这样学生就会对廉颇这一人物形象的轮廓有了清晰的认识,在以后的文章中学生学会迁移,抓住人物语言,感受形象。
  三、正缪迷乱,欲加精彩
  文章故事情节看似都对,但如果深究其根源,似乎发人深思。如五年级下册《桥》一课的结尾告诉读者:五天以后,洪水退去,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祭奠的是——她丈夫和她儿子。看似老汉和小伙子都是伟大,但是结合实际考虑,作为妻子,老太太又会说些什么?此时有之前的批判质疑,学生已经主动进行批判思考,对于老汉的做法,她的妻子会不会支持?其实这是批判质疑中“对人物的不同评价”,有学生表达不同意,因为生活中失去自己的亲人是很痛苦的,况且还是至亲的两个人——她丈夫和儿子。有学生甚至以人的三大不幸:幼年丧父、中年丧夫、老年丧子,老太太真的是很不幸,结合了生活体会人物的情感;与之相反的,有学生反驳老太太支持老汉的做法,因为老汉牺牲是关荣的,让人自豪、骄傲的,借用汉代司马迁的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老汉虽然牺牲了,但是他精神却永绽光芒。这样的质疑让学生对于整个故事情节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升华了文章的精神高度,也得出了老汉和小伙子这样的付出是值得的,更是伟大的,正应了那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而其中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批判思维的就是让学生在语文的课堂中培养批判质疑的精神,并在语文的课内阅读中落实、培养,让学生意识到不是书中讲的或是老师讲的都是正确的,应该要有自己的思考,去质疑,去挑战,最终才是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578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