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生批判性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质疑包含于科学精神,批判性思维是科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正处于心智急速发展的阶段,可塑性较强,应当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养成良好的创新习惯。要将批判性思维落实到教学中,无论是从教学思想还是教学方式上都应打破传统,通过多种培养途径,把批判性思维的训练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小学科学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
  【关键词】小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1-0019-01
  一、批判性思维的内涵
  批判性思维是指兼具“批”与“判”的推理过程,即有问题意识的个体先对事物的真实性,准确性提出质疑,再经过大脑的组织加工,以概念、判断等形式去断定某一言论或思想的正误的过程[1]。说到底,批判性思维就是一种主体看待周围世界的方式,具有批判眼光的人往往不拘泥于当下,喜欢挑战约定俗成的思想,对事物更多是保持一份怀疑,审视和批判的视角,因此,具有批判品质的人在创新这一领域更具有潜力。
  二、批判性思维与创新素质之间的关系
  创新思维是一种追求新颖奇特的思维方式,它要求主体创造性地思考问题,主动寻找另类的解决方案,敢于突破常规,取得独特性的结果。创新性思维与批判性思维息息相关,批判性思维对学习者的创造力与实践水平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第一,有价值的思考离不开批判性思维[2]。
  第二,批判性思维有利于激发问题意识[2]。
  第三,批判性思维提倡打破思维惯性[2]。
  可见,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这两种思维方式是紧密相关的,培养批判性思维就是培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思维品质。
  三、小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途径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教师提供给学生大胆质疑的空间,教给学生批判性技巧,让学生成为批判性思考者。
  1.鼓励小学生敢于质疑,培养科学的怀疑态度。
  质疑是培养创新思维的突破口。在传统教学中,一般只注重在知识传输过程努力解决学生的疑问,却很少教学生如何提问题,导致学生对问题不够敏感,难以发现有价值、可探寻的问题,因此,现代教师一定要教会学生质疑,注重对学生采取鼓励的措施,让他们敢于大胆质疑,挑战权威,坚持自己的观点,培养科学的怀疑态度。如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教育学生多问“为什么”,如为什么汽车刹车时人会向前倒?为什么冬天的时候脱下毛衣会听到声响和看到小火星等等。此外也要引导学生多运用实验的手段,在动手的过程中引发质疑。例如在做酸奶的实验中,为什么需要当牛奶的温度降到35℃至40℃时,才能放入酸奶?在洗衣服的过程中,为什么肥皂会起泡泡,为什么肥皂能够起到去油污的作用?
  2.培养小学生的反思性思维,增强自我反省的能力。
  每个人都会存在犯错误的经历,更何况是心智不够成熟的小学生,他们自我意识不够强,缺乏反思能力,自己思维有破绽不妥之处时,很难注意到。因此,教师要经常鼓励引导学生反省自己的思维,避免重新接触以前遇过的问题时还会再次感到困扰。要培养学生的反省能力,让他们面对错误或者失败时,能自觉地检讨自己的思维过程存在哪些盲点,用批判的态度去思考,从而纠出错误,提高判断力。只有通过不断地反思,才能避免盲从追随,才能使自己对生活事物的解读更加客观,准确。如小学科学“做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而在表达与交流的环节中,提倡学生的反思性评价,让学生围绕探究活动进行分析、反思、评价,促进学生不断地深入问题,以反思促发展、促提高,养成批判性思维。
  3.营造民主的教学气氛,形成交流争辩的学风。
  传统课堂,教师总是高高在上,在提问学生时以标准答案或权威教材为评判标准,不容学生质疑争辩,严格限制学生的行为[3]。这种教师教,学生记的死板教学方式不可避免地使学生与教师之间产生距离感,在这样紧张严肃的环境下,学生的批判性动机被压制,不可能轻松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因此,为打破传统课堂弊端,教师要想方设法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摒弃教师主导课堂的权威思想,倡导对话性的教学方式,消除学生内心的畏惧,将师生之间的互动引导到自由宽松、互相尊重,民主和諧的轨道上。同时也要强调和注重学生之间的动态交流,鼓励学生分组合作,注重引导学生质疑、探究、辩论、交往,学会倾听、吸收他人的想法,并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例如:在讲解小学科学《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这一课时,可以组织一个科学辩论会,以新型草莓或者太空椒等等作为辩论的对象,鼓励学生质疑这些通过人工方法使遗传物质变异的转基因食品,让他们表达自己是否支持转基因食品,让支持的同学指出转基因食品对人类有利的方面,再让反对的同学说说他们认为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使学生经历质疑批判的过程,也使他们意识到科学是不断质疑,不断发展的,以此培养他们批判性思维。在这过程中,教师也应注重增强学生交流争辩的自信,善于捕捉学生思维中的批判成分与创新成分,并当场作出表扬肯定,让学生乐于享受一个批判、创新氛围浓厚的环境。
  参考文献
  [1]褚辉.论中小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与开发[J].辽宁教育研究,2005(06):38-39.
  [2]李剑锋,刘桂珍.论批判性思维训练的途径及其问题[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63-67.
  [3]汪晓华.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02):40+44.
  作者姓名:黄婉纯(1995—),女(汉族),广东揭阳人,闽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院在读研究生,科学与技术教育专业。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社科A类项目:JAS151418
  基金项目:2015福建省教育厅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课题(闽高教[2015]41号)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16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