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数学课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数学问题浩如烟海,面对一个个数学问题如何着手求解呢?在数学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中,应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小学数学中愈来愈重要。结合自己多年来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首先教师要有创新意识
  1.教师角色的转变
  根据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教师的角色含义正在发生新的变化,教师的角色意识也必须随之变化。教师只有及时更新角色意识,才能掌握教育教学的主动权,改变以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 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式的教学原则。
  2.教师对学生态度的转变
  因为教师的言行、态度等都可能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要从平时的细节做起,做一个对学生成长有帮助的教师。我们不仅在授课中学识渊博、循循善诱,更要通过榜样、无言的力量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我们要把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营造创造性思维的坏境
  改变在教学中以往教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培养学生的集体创新能力。
  比如,对班上的男女生当场统计,请学生提出各种问题:男生多少人?女生多少人?男生是女生的几分之几?女生是男生的几分之几?已知全班人数,又知道男生是女生的几分之几?如何计算出男生多少人?女生多少人?并请班上的同学对同学提出各种问题进行解答,这更有现实感。比较熟悉,容易产生共鸣,激发兴趣,所以设计现实的有利于学生思考和创新的教学情境是很重要的。
  二、其次学生要有创新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是点燃学生兴趣的火种。兴趣是创新的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
  1.创设学习的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中应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我们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东南西北认清方向。引导学生在教室里虚拟太阳,指出东西南北,当学生基本掌握后,带学生到操场,面对实际的太阳,指出我们学校各种建筑物的方向。使学生从有趣的图画自然过渡到现实情境。不但学到了数学知识,而且感受到了认识的乐趣。
  又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设计片段:
  师:“同学们表现真棒,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下面我们就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小明的生日快到了,星期天小明的爸爸妈妈去超市购物时给小明购了生日礼物。你们猜猜小明爸爸妈妈买了什么?”
  学生猜
  课件出示(生日礼物)金鱼缸图
  师:“请同学们观察,金鱼缸是什么形状?做这样的金鱼缸需要哪些材料?”
  学生一看到图片精神就来了抢着说:“棱用角钢做成、底面用铁皮做成,侧面用玻璃做成。”
  师:“请同学们对这个鱼缸及鱼缸的材料用我们学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设计一些问题;四人一组,设计出问题在组内讨论,记录下来。”
  生:组内讨论设计问题,记录下来
  学生代表汇报:
  1)做这个鱼缸用多少分米的角铁?
  2)做这个鱼缸要用多少平方分米的铁板?
  3)做这个鱼缸要用多少平方分米的玻璃?
  4)这个鱼缸占多少空间?
  5)这个鱼缸可装多少升水?
  师:“还要补充吗?”
  生:“不管解决哪个问题都要知道长、宽、高。”
  生:“注意区分每个问题是求棱长总和还是求表面积、体积。”
  生:“还要注意用什么单位。”
  师:“对,同学们总结很到位。”
  师接着说:“同学们,一个鱼缸就含有那么多的数学知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定能挖掘更多的数学知识。”
  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索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让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2.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当前,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数学学习方式,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设计“梯形面积”时,引导“面积公式是怎么来的?怎么被发现的?”来设计。我先讓学生剪纸剪梯形,让学生剪出的多个梯形进行拼图操作过程,让学生动手实践,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最后重视学生思维的训练
  1.调动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多思善问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去问问“为什么?”培养他们多想、多问的好习惯,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就会随之增加。在数学教学设计中,思维锤炼了学生的数学思考,发展了学生的数学创造,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2.数学中的一题多解,是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设计一题多解的问题,激励学生大胆猜想、探索,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一年级的问题4+5=9,可以改变设问方式:构造些数,让它们的和为9.这样学生就开动他们的思维得到各种各样的答案:0+9=9、1+8=9、2+7=9、3+6=9、5+4=9.在解决这些问题过程中,不仅要求掌握进位加法,理解加法的交换律,同时要求学生有序的思维。
  四、结束语
  总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只有师生共同配合,才能教学相长。通过数学学习,学生收获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自信心、责任感、科学创新意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80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