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幸福的源泉,温暖的港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考场真题
   题目:家
   作文要求:①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⑤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及毕业学校名。
  中考佳作
  家
  吉林一考生
   时光不疾不徐,一站又一站,如年轮般记录着人世间的变化与沧桑。十几年的人生路上,我辗转于家与学校之间,停停歇歇,珍藏变动的风景,不经意间触摸到了家的脉搏……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家是港湾与归宿。因为学校离家较远,上中学后,我便成为一名住宿生。学校不准带手机,所以很少与父母联系。每周最喜欢的便是星期五,因为那天是回家的日子。每次回家,车刚到站,便能看到父亲或母亲站在路边等我归来。下车时,父母上前接过书包,询问我的学习情况,回家的路上,充满了欢声笑语。开心的事想和父母分享,难过的事想和父母倾诉,似乎所有的事情都不吐不快,生怕错过他们不在身边时发生的点滴。有父母在的地方,才是家。家是我们最温馨最舒适最安逸的港湾与归宿。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家是思念与牵挂。北方有“上车饺子,下车面”的说法,听妈妈说她在上学期间,每次离家返校时姥姥总喜欢给她包饺子吃。这种习俗自然而然地延续到我母亲身上。每当寒暑假结束,家里剁饺子馅的声音响起,便意味着又要开学了。因为讨厌分别,连带着我也不喜欢吃饺子。但每当在学校食堂吃腻的时候,最想念的却又是妈妈包的三鲜馅饺子。饺子里包裹着妈妈对我的牵挂与不舍,包含着满满的爱。我想,将来无论我身在何方,家人永远是最牵挂我们,也最值得我们牵挂的人。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家是补给站与蓄电器。正在中考考场上奋笔疾书的我回想起父母送考的情景,虽然他们没有太多文化,也并不富裕,但他们却尽自己所能给我创造最好的学习条件。他们对我充满期待,却从不给我施加压力。考取理想的高中和大学,我离家也会越来越远。我一定会尽自己所能,去追逐理想。虽生而平凡,但可以让家人因我的存在感到生活更加美好。不负韶华,不负父母的期待。
   燭影摇曳处,清泪落纸成书;皎月当空时,思念绕枕无眠;漫夜划玉栏,寄与思语万千。只一句,愿家和家人一切安好。
  题型透视
   这是吉林省2018年中考的第一个作文题目。从2015年的《春嫩不惧寒》到2016年的《最美的时光》到2017年的《过节》 ,再到2018年的《家》,吉林省中考作文题目由句子到短语、词,最后变成了一个字。但命题作文的形式始终未变。
   这个“单字”式题目,没有给出任何提示语,也没有给出任何限制条件,命题更宽泛,学生写作的范围更广。“家”是每个人都拥有的,在“家”中,我们可以感悟幸福、品味烦恼、体验快乐、经历痛苦……家,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是我们避风的港湾。这道题目,关注的是考生的思想和情感世界,检验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能力,符合近年来中考命题的原则,有利于考生调动生活积累,彰显写作个性,展示自我才情,显现创新精神。我们和父母一起生活的是自己的小家,我们学习的班级也是我们成长的家,我们的祖国更是我们所有人的家。
   《家》这个题目,在语言的表达上适宜采用叙述、描写与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在形式的表达上,可以采用题记、小标题、日记等多种形式,这样会更好地增强表达效果,产生标新立异的感觉。如运用题记,用精练的语言概述“家”对于每个人的重要意义,以此开启全文;运用日记的形式,记述自己在“家”中的幸福感受;运用书信的形式,向老师、父母倾诉自己对生活了十几年的“家”的看法。
  思路点拨
   思路一:写“我”生活的家。从“我”生活的小家选材,写“我”生活在一个拮据的家庭,父亲常年外出打工,母亲照顾爷爷奶奶和“我”,一家人虽然生活简朴,但生活得快乐而幸福。可以撷取父亲一次打工回来给家人买礼物和一家人给爷爷过生日的场景来充实文章,让父亲或爷爷开口说出:“生活在这个家里,我感到幸福!”来点明文章的主题。
   思路二:写“班级”这个家。初中三年一直生活在班级这个“家”中,老师就像父母,同学就是兄弟姐妹。每一天,这个家中都会发生感人的故事;每一天,这个家中都会传出笑声与歌声;每一天,这个家中的成员都会取得进步获得成功。同学们在合唱比赛中夺得了一等奖;大家一起为参加演讲比赛的学委助威;新学期开学典礼上,班级被评为优秀班级……
   思路三:写“国家”这个家。由成龙唱的“国家”切入,先写我们每个人的“家”,再写我们的国家。通过对自己小家的衣食住行等多角度的描写,来展现小家在精神风貌和经济收入等方面的变化,突出国家日新月异的变化,从而表达对祖国大家庭的赞美之情。这种写法要求考生有更强的观察力和感悟力,最好在结尾加入自己深层次的思考。
   思路四:写特殊情境的“家”。如,因为参加某个活动,“我”和另外几个同学临时组成了一个“家”,为了取得成功,我们一家人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克服了很多困难,终于成功。再如,我的“家”是半个“家”,父亲意外去世,“家”只剩下了一半,继父的到来让这个“家”又充满了快乐,尽管“我”一开始不想接受他,但后来他用实际行动感化了“我”,我的“家”又成了一个完整的家。
  特色拓展
   《家》这篇文章,为了真实地再现“家”带给我的真切感受,考生注意了生活细节的描写,如“寒暑假结束时,家里剁饺子馅的声音响起”、“星期五放学,父母在车站等‘我’归来”等细节,充分地表现了“家”带给“我”的温暖感受。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用一些生活细节来反映生活的“原生态”,从而使文章充满生活气息,易于激发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对人物进行细节描写。现实生活中人的语言、动作、穿着等都可以成为细节描写的对象。如:“‘什么?’妈妈吃了一惊,看着我,手举起来,又慢慢地垂下。”这是一位母亲在听到儿子不想上学时的反应,语言和动作的细节将母亲心酸又心痛的感情描写得入木三分。    對事件进行细节描写。对事件的过程进行细节描写可以为感情的抒发做好铺垫。如:“往日三十分钟的路今天竟走了一个小时,没等车停下来,我就朝村头的小路张望。有几个模糊的身影在风雪中伫立着,是父亲,母亲还有弟弟,一定是!没等车停稳,我就急步跳下车,奔向村头的小路。”这段文字对事件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将一个求学在外归心似箭的学子的思家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对环境进行细节描写。这种情况主要是针对景物描写。如:“走出叔叔家的门,天上墨一样的乌云卷动,天地间一片昏暗。暗夜的影子里,似乎闪动着诡秘的眼睛。”这几句描写将人情冷淡求人不成的无奈与失望寄托于乌云暗夜的描写之中,给人如临其境之感。
   细节传情,风韵独特。在文中巧妙运用细节描写,可以使人物形象更鲜明,使作品更具感染力。
  深度评析
   这篇中考作文,拟题巧妙,结构清晰,观点鲜明,论证有力,显现出作者深厚的作文底蕴,被评为满分作文。具体来说:
   一、选材生活,感情真挚
   这篇文章的生活气息浓郁,表达了考生对家的真挚感情。考生选取了几幅温馨美好的生活画面来展示“家”带给自己的切身感受:每周五放学回家路上和父亲或母亲同行的欢声笑语、吃腻了食堂的饭菜想念母亲包的饺子、中考考场上对父母从不施压的理解……这些极富生活气息的生活,没有亲身的经历、没有真实的体验是很难表述出来的,也无法表达得如此细腻。在每一个段落里,都表现出考生对父母、对家的理解和热爱。
   二、层次清晰,结构严谨
   考生的结构设计功夫可见一斑。文章开篇由“时光”谈到“人生”,巧妙地与“家”联系起来。主体部分三个段落,每个段落由两句与“家”有关的诗句领起,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孟郊的《游子吟》、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信手拈来,与文段中的内容互相配合,相映成趣。每个段落中,考生通过调动读者的视觉、听觉等感官,把“家”的味道、“家”的形象真实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结尾段诗意做结,画龙点睛,点明主题。
   三、语言优美,诗情画意
   不必说文中三处引用的优美诗句,也不必说文中多处运用的细节描写,单是本文的开篇与结尾的语言运用,就让人感到诗意盎然、美轮美奂了。细读开篇,你仿佛可以看见一座老屋,旁边是一棵在光影交错中不断长大的树,一个孩子,在家与学校之间来回奔跑……这正是开篇创造出的优美意境;结尾的“烛影”、“清泪”、“皎月”、“玉栏”则展现出一个在外求学的学子对家、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一句“愿家和家人一切安好”则把浓浓的思念和祝福一语道尽,感情发展到高潮。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70712.htm